(课改地区专用)2018-2019学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3.2 原子结构 3.2.1-3.2.2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306123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改地区专用)2018-2019学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3.2 原子结构 3.2.1-3.2.2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改地区专用)2018-2019学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3.2 原子结构 3.2.1-3.2.2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课改地区专用)2018-2019学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3.2 原子结构 3.2.1-3.2.2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课改地区专用)2018-2019学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3.2 原子结构 3.2.1-3.2.2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课改地区专用)2018-2019学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3.2 原子结构 3.2.1-3.2.2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改地区专用)2018-2019学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3.2 原子结构 3.2.1-3.2.2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地区专用)2018-2019学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3.2 原子结构 3.2.1-3.2.2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 新人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2.1电子的发现3.2.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习目标核心提炼1.知道阴极射线是由电子组成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2.知道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电荷只能是e的整数倍。3.了解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4.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5.知道原子和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原子核的电荷数。1个过程电子的发现过程1个实验现象粒子散射实验现象2个原子模型汤姆孙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一、阴极射线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真空玻璃管中K是金属板制成的阴极,A是金属环制成的阳极;把它们分别连在感应圈的负极和正极上。图12.实验现象:玻璃壁上出现淡淡的荧光及管中物

2、体在玻璃壁上的影。3.阴极射线: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这种射线被命名为阴极射线。思考判断(1)玻璃壁上出现的淡淡荧光就是阴极射线。()(2)玻璃壁上出现的影是玻璃受到阴极射线的撞击而产生的。()(3)阴极射线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答案(1)(2)(3)二、电子的发现1.汤姆孙的探究(1)让阴极射线分别通过电场和磁场,根据偏转情况,证明它是B(A.带正电B.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它的比荷。(2)换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都相同。证明这种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3)进一步研究新现象,不论是由于正离子的轰击,紫外光的照射,金属受热还是放射性物质

3、的自发辐射,都能发射同样的带电粒子电子。由此可见,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量子化的物质单元。2.密立根“油滴实验”(1)精确测定电子电荷。(2)电荷是量子化的。3.电子的有关常量思考判断(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2)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是电子。()(3)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电荷量可以取任意数值。()答案(1)(2)(3)三、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汤姆孙于1898年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在球中。图2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小圆点代表正电荷,大圆点代表电子。汤姆孙的原子模型被称为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该模型能

4、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但后来被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思考判断汤姆孙的枣糕式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答案四、粒子散射实验1.粒子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含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4倍。2.实验方法用粒子源发射的粒子束轰击金箔,用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在水平面内不同方向对散射的粒子进行观察,根据散射到各方向的粒子所占的比例,可以推知原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情况。3.实验装置图34.实验现象(1)绝大多数的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2)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5.实验

5、意义: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思考判断(1)粒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2倍。()(2)粒子实验证实了汤姆孙的枣糕式原子模型。()答案(1)(2)五、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1.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2.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思考判断(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体积很小,电子在正电体外面运动。()(2)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中的中子数。()(3)对于一般的原子,由于原子核很小,所以内部十分空旷。()答案(1)(2)(3)对阴极射线的认识精

6、典示例例1 (多选)下面对阴极射线的认识正确的是()A.阴极射线是由阴极发出的粒子撞击玻璃管壁上的荧光粉而产生的B.只要阴阳两极间加有电压,就会有阴极射线产生C.阴极射线是真空玻璃管内由阴极发生的射线D.阴阳两极间加有高压时,电场很强,阴极中的电子受到很强的库仑力作用而脱离阴极解析阴极射线是真空玻璃管内由阴极直接发出的射线,故选项A错误,C正确;只有当两极间有高压且阴极接电源负极时,阴极中的电子才会受到足够大的库仑力作用而脱离阴极成为阴极射线,故选项B错误,D正确。答案CD针对训练1 关于阴极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阴极射线就是稀薄气体导电时的辉光放电现象B.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内由正极发

7、出的电子流C.阴极射线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命名的D.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的比荷小解析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中由负极发出的电子流,故选项A、B错误;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在1876年提出并命名为阴极射线,故选项C正确;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流,故其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大,故选项D错误。答案C带电粒子比荷的测定要点归纳1.利用磁偏转测量(1)让带电粒子通过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如图4),让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即F洛F电(BqvqE),得到粒子的运动速度v。图4(2)撤去电场(如图5),保留磁场,让粒子单纯地在磁场中运动,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Bqvm,根据轨迹偏转情况,由几何知识求出其

8、半径r。图5(3)由以上两式确定粒子的比荷表达式:。2.利用电偏转测量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偏转量yat2,故,所以在偏转电场中,U、d、L已知时,只需测量v和y即可。精典示例例2 在汤姆孙测阴极射线比荷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6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从C出来的阴极射线经过A、B间的电场加速后,水平射入长度为L的D、G平行板间,接着在荧光屏F中心出现荧光斑。若在D、G间加上方向向下、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阴极射线将向上偏转;如果再利用通电线圈在D、G电场区加上一垂直纸面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荧光斑恰好回到荧光屏中心,接着再去掉电场,阴极射线向下偏转,偏转角为,试解决下列问题:图6(

9、1)说明阴极射线的电性;(2)说明图中磁场的方向;(3)根据L、E、B和,求出阴极射线的比荷。审题指导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由电场中的偏转方向确定电性。(2)由电场中的运动情况确定磁场方向。(3)由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知识确定比荷。解析(1)由于阴极射线向上偏转,因此受电场力方向向上,又由于匀强电场方向向下,则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所以阴极射线带负电。(2)由于所加磁场使阴极射线受到向下的洛伦兹力,而与电场力平衡,由左手定则得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3)设此射线带电量为q,质量为m,当射线在D、G间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有qEBqv。当射线在D、G间的磁场中偏转时,有Bqv同时又有L

10、rsin ,如图所示。解得。答案见解析针对训练2 如图7所示,电子以初速度v0从O点进入长为l、板间距离为d、电势差为U的电场,出电场时打在屏上P点,经测量OP为X0,求电子的比荷。图7解析由于电子进入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沿电场线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满足X0at2则。答案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理解要点归纳1.实验现象(1)绝大多数的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2)少数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3)极少数粒子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2.理解(1)核外电子不会使粒子的速度发生明显改变。(2)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不能解释粒子的大角度散射。(3)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

11、回来,表明这些粒子在原子中的某个地方受到了质量、电荷量均比它本身大得多的物体的作用。(4)绝大多数粒子在穿过厚厚的金原子层时运动方向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的质量、正电荷量都集中在体积很小的核内。精典示例例3 (多选)如图8为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关于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正确的是()图8A.相同时间内放在A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B.相同时间内放在B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放在A位置时少得多C.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D.放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审题指导解答本题应把握以下两点:(1

12、)明确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组成及作用。(2)弄清实验现象,知道“绝大多数”“少数”和“极少数”粒子的运动情况。解析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沿原方向前进,因此在A位置观察到的闪光次数最多,故选项A正确;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因此从A到D观察到的闪光次数会逐渐减少,因此选项B、D正确,C错误。答案ABD针对训练3 (多选)用粒子轰击金箔,粒子在接近原子核时发生偏转的情况如图9所示,则粒子的路径可能是()图9A.a B.bC.c D.a、b、c都是不可能的解析粒子在穿过金箔时轨迹发生大角度偏转的主要原因是金原子核对粒子的静电力作用。由于电子质量太小,对粒子的运动影响甚微

13、,粒子和金原子核均带正电,故应相互排斥,轨迹a、c是符合实验情况的轨迹。粒子与原子核(金核)通过库仑力发生作用,二者表现为斥力,而b路径表现为引力,故选项B不正确。判断粒子的轨迹时,要根据散射的原理判断。答案AC原子的核式结构分析要点归纳1.原子内的电荷关系:原子核的电荷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非常接近原子序数。2.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核的质子数。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对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解释(1)当粒子穿过原子时,如果离核较远,受到原子核的斥力很小,粒子就像穿过“一片空地”一样,无遮无挡,运动方向改变很小。因为原子核很小,所以绝大多数粒子不发生偏转。图1

14、0(2)只有当粒子十分接近原子核穿过时,才受到很大的库仑力作用,发生大角度偏转,而这种机会很少,所以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3)如果粒子正对着原子核射来,偏转角几乎达到180,这种机会极少,如图10所示,所以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度甚至大于90。精典示例例4 在粒子散射实验中,根据粒子与原子核发生对心碰撞时所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现有一个粒子以2.0107 m/s的速度去轰击金箔,若金原子核的电荷数为79,求该粒子与金原子核的最近距离。(已知带电粒子在点电荷电场中的电势能表达式为Ep,式中k9.0109 Nm2/C2,粒子的质量为6.641027 kg)审题指导解答本题应掌握以下两点:(1)粒子和金的原子核的作用。(2)粒子的动能和电势能的转化关系。解析当只有库仑力做功时,动能和势能才相互转化,两者的和保持不变。开始相距很远,可认为电势能为零,相距最近时,可认为动能为零。当粒子靠近原子核运动时,粒子的动能转化为其电势能,达到最近距离时,动能全部转化为电势能,设所能达到的最小距离为d,则:mv2k,得d,代入已知数据计算得d2.71014 m。答案2.71014 m针对训练4 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表明了()A.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