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技能的培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303587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劳动技能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小学劳动技能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小学劳动技能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劳动技能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劳动技能的培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劳动技能的培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教育将面临着重大转变,“关注、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题。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未来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儿童是未来的主人,这就要求他们有发达的智能和较多的创造力。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有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 在教学设计中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教师不应该脱离 开课堂教学而去搞另一套。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一种潜能,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很好

2、的体现。二、 在质疑问难中创新。在质疑问难中,要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尊重学生创新个性。创新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小学生活与劳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问难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在教编结网袋时,教师先出示一只编好的精致网袋,然后问:“如果你是厂里的工人,你会用到哪些材料,怎么来织?”教师这一问激活了课堂,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究竟需要哪些材料?然后再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发现需要金属圈、长纱绳、剪刀和粗绳等材料和工具,再对教学过程进行质疑,在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总结出了编织

3、网袋的步骤,教学内容也随之得到强化。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不能随便说“我同意他的观点”或“我和他一样”之类的话,让他们知道每个人的脑子不同,想法也不同,让每个学生敢于创新。三、 在合理想象中创新。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要启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与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一些异想天开的学生,有时他们会提出一些荒诞离奇的问题,也不能打击他们,而是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自圆其说。在教学生木制七巧板拼凑时,教师在讲解完制作

4、过程和注意事项后,学生均能较好地制成自己的七巧板。在尝试练习中,学生并不满足于书上的几种形式,而且拼完以后再去联想作品“像什么”严重阻碍学生思维。因此,许多学生能主动地联系实物,在实物的想象中来勾勒出其外部形态,再进行拼接,学生拼出了更多的事物,并且栩栩如生,实现了“七巧板实物”向“实物 七巧板”的转化,激发了创新思维。四、在动手操作中创新。教师要利用学生动手操作的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灵手巧是聪慧的象征,动手又动脑是成才的必由之路,动手操作活动是生活与劳动课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而兴趣又是调动学生进行创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活动中为他们提供品种繁多的操作材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丰富多采的作品,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造出更加新颖独特的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在学生实际学习环境中发展,要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未来是属于儿童的,未来是要求他们去创造的。教师应该做到: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大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能寻找发现。充分发挥儿童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其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