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客观题专项训练(一)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297360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客观题专项训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高考语文客观题专项训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高考语文客观题专项训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高考语文客观题专项训练(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高考语文客观题专项训练(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语文客观题专项训练(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语文客观题专项训练(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客观题专项训练(一)班级 姓名 学号123456131415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以“辨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

2、一位“哲诗”。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

3、“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写出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则是哲理艺术

4、散文的产生和诗化哲学的出现。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在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化哲学。庄子与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1对文章某些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哲诗”是指著作充满诗意的哲学家,其作品中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诗哲”则是指作品富于哲理的诗人,其作品中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B作者认为战国时代出现了文学、史学和哲学的“互涵互动”关系,“互涵”指互相联系

5、、彼此渗透,“互动”指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C“史著文学化”指的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哲学诗意化”,指的是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D“诗意的沉思”指庄子的文章洋溢着诗情,“沉思的诗意”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它们都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2不属于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屈原是“诗人,而兼哲人”原因的一项是()A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富于哲理。B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充满诗意。C庄子和屈原都有哲学著作和诗歌作品传世。D庄子和屈原的作品有整个文化精神的意义。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史哲因素使文学呈现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产生了天问离骚

6、老子。B庄骚比翼,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使庄子、屈原达到了思辨与审美领域的高峰。C庄子、屈原作品具有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它们不属于纯粹的哲学、诗歌。D哲学和诗的融通促进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造就了“庄骚辉映”的文化奇观。二、文言文阅读(19分)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

7、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

8、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选自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注胠(q):打开。橐(tu):袋子。 崛峍(l):高峻陡峭。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一:统一B.往往伏而不出 伏:埋伏C.庶几狎而得之 狎:亲近而且态度随便 D.无所合,困而归 困:困顿5下列各组语句中,直接表现秘演“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的一组是(3分)() 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 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独其诗可行于世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A.

9、B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隐居山林的人,从事屠宰贩运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人才。B.曼卿在酒中隐身,秘演在佛教中隐身,都是奇男子。C.秘演自己虽然懒散且不爱惜诗作,到老的时候仍有三四百首值得玩味的好作品。D.曼卿的诗清妙绝伦,秘演的诗典雅劲健,有诗人的意趣,在曼卿的诗作之上。三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男篮主教练邓华德曾指出,中国男篮的许多队员都存在着伤病,球队在2011年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将面临穷山恶水的局面。B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要突破的不仅仅是教育体制的坚冰,还要与旧

10、观念抗争,它的成长不会一帆风顺。C.药家鑫说“农村人难缠”,李启铭说“我爸是李刚”,如果不是这些可怕的思想在他们心中根深叶茂,他们怎会说出这样的话?D.优秀人才势必成为旅游企业生存的关键,如何建立一支具有战斗力的营销队伍更是许多旅游企业夙兴夜寐的难题之一。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歌的繁荣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很多中国画 的内容取材于古典诗歌,使得诗画相互辉映。B.作为“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姚鼐提出了“义理、考据、辞章”学说调和了方苞的“义法”说与刘大魁的“神气”说之间的矛盾。C.从即日起到12月底,某市质监系统将在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开展监督检查活动

11、,检查的重点主要是面粉、大米、食用油、肉制品、乳制品等定量包装食品。D当前,能否改善收入分配、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问题15、依次填入下列四个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_,_。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_。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要注意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待遇。_。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

12、传统,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A. B. C. D. 答案:1、答案:C解析:“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均不符合文意。 2、答案:C 解析:文中根本没有此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3、答案:D解析:A项老子一书不是文学著作;B项说法太绝对,原文是“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C项“不属于纯粹的哲学、诗歌”不正确。 4、答案:B解析:B项,伏:蛰伏。5、答案:A解析:写他要到东南游玩;是贤士喜欢和他交往;写他的诗作流行。6、答案:D解析:“在曼卿的诗作之上

13、”无根据。我年轻时以进士的身份游历京城,因而能够广泛结识当代的贤人豪杰。然而,我还是认为国家统一天下,停止战争,天下休养生息太平无事的时间已有四十年了,但智谋出众、志向雄伟的不平凡的人,往往没有地方施展他们的才能,便隐居着不出来做官,在山林中、在屠夫商贩里面,必定有直到老死还没有被世人发现的人才。我想去追随他们、寻找他们,却无法办到。后来,我终于找到那已死去的朋友石曼卿。曼卿为人,开朗豪放有远大的志向。当时掌权的人不能用他的才能,曼卿也不肯委屈自己去求得苟合。他没有地方抒发意愿,就常常和平民百姓、乡村老人,痛快地尽兴喝酒游玩,到了癫狂的地步也毫不厌倦。我疑心那些隐居而没有被发现的人才,也许只有

14、亲近他们才能找到他们,所以我常常喜欢和曼卿交往,想通过他来暗暗地寻求天下杰出的人才。和尚秘演,和曼卿交往时间最久,也能超脱世俗,以讲求气节来自守清高。他们两人相处欢娱,没有一点隔阂。曼卿在饮酒中隐蔽自己,秘演隐居在寺庙中,他们都是有奇才的男子。然而他们都喜欢做诗来自己取乐。当他们尽情饮酒而大醉时,唱歌吟诗欢笑狂呼,来求得天下最大的快乐,那种情景是多么豪迈啊!当时的贤人,都愿意跟他们交往,我也时常到他们的住处去。 在十年中,秘演向北渡过黄河,向东到了济州、郓州一带,没有遇上合意的事情,不得志地回来了。曼卿已经去世了,秘演也年老多病。唉!这两个人,我竟然亲眼看见他们的盛年和衰老,而我也快衰老了。曼

15、卿的诗极为清新,可是他特别称道秘演的作品,认为它高雅雄健,有诗人的意趣。秘演相貌雄伟,他的胸怀宽阔刚直,他既然学习佛教,就没有地方施展才能了,只有他的诗可以在世上流传,可是他懒散,不会珍惜自己的作品。他已经老了,打开他的诗囊,还找到了三四百篇,都是令人喜爱的作品。曼卿死后,秘演寂寞茫然,没有了去向。他听说东南多奇山丽水,山顶悬崖高峻陡绝,江水波涛汹涌澎湃,非常的壮观,就想到那里去游历。这可以知道他年纪虽然老了,而志向还依旧存在。在他将要远行时,我给他的诗集写了这篇序,借此称道他的壮年并为他的衰老而悲哀。13.答案BA穷山恶水:形容自然条件很差,物产不丰富的地方。使用对象有误。C根深叶茂:比喻事物的根基牢固,有广阔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