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计划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296387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计划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安排 时间就犹如白驹过隙般的消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工作安排吧。那么如何做出一份高质量的工作安排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安排1一、指导思想加强老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创新为动力,与时俱进,接着深化开展校本师资培训,开创我校本师资培训的大好局面,全面提高我校老师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化教学的改革。二、培训目的1、增加信息技术意识,能够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2、在具有共同操作基础的前提下,分层学习、分组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

2、3、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式方法,技能技巧。三、培训原则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学习必需与信息技术实践运用相结合,必需与学校和学习者自身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学科学问的联系。因而,作为指导老师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把信息技术教化学习落到实处。2、坚持针对性、时效性原则。依据本校实际状况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亲密联系,老师必需能娴熟运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教研、教改,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学问、驾驭相关技能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领会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坚持与校内外软硬件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合理的利用软硬件资源。同时,留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性,为教化教学改革服务。

3、3、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和规范管理的原则。四、培训形式集中组织培训和自学结对帮扶相结合,网上沟通和定期主动探讨相结合。五、考核方法1、基本技能:全校老师都会正确运用现有设备,维护自己的电脑,驾驭多媒体教室运用方法,能运用配套光盘上课。40岁以下的老师能够进行常用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如WORD、POWERPOINT等)及制作简洁的课件,并且每学期必需在校课件资源库有1个以上课件。2、杀毒软件:能运用一种杀毒软件,进行下载、安装、升级、设置和卸装。3、网络运用:实际考核,完成网上阅读、搜寻相关资料,下载文件、发送E-MAIL、会运用我校内、外网资源等操作,完善好自己的网络资源,部分老师可以制作课件,

4、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六、落实保障措施1、提高相识,切实加强领导。开展校本培训是新形势下相宜基础教化和信息技术教化改革与发展须要,加强和改进老师队伍建设,促进老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因此,学校各层干部肯定要统一思想,提高相识,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2、强化管理,细心组织实施。要有成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必需注意校本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主动探究新形势下校本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刚好总结阅历,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实施过程中,要刚好做好培训纪录,健全培训档案和老师成长档案。要加强过程

5、性督导检查,主动引导、激励和支持老师参与培训,抓落实,求实效,考核结论可纳入老师进级晋职的依据。3、落实经费,保障培训条件。老师培训所需经费学校应统筹考虑,优先支配;老师培训所需资料书籍,学校要予以保证;加强老师图书资料室、阅览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的建设,管好用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国家投入的相关设施设备加快校内网和现代化教化教学设施建设,努力为校本培训创建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各项培训活动真正落到实处。4、严格考核,建全奖惩机制。老师参与培训应实行考核和成果登记制度,凡参与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其成果折合成学分记入本人的量化考评。5、总结阅历,树立推广典型。激励广阔老师主动参训

6、,勇于开展教化创新,大幅度提升教化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促进老师队伍整体素养的提高,推动老师现代信息技术教化校本培训工作的深化扎实开展,为旧镇教化事业的腾飞尽绵薄之力。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安排2一、培训宗旨开展信息化教化的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老师,老师素养的提升必需依靠自身的学习以及学校等部门组织培训活动才能实现。我校老师的培训将以教化部文件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看法(试行)为纲领,结合我校实际状况,开展“融技术于课程”、“以课题探讨带动培训、以培训促进课题探讨”的“研训一体化”培训活动,在我校培育一批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探讨的科研型探究者,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的

7、特性化实践者。二、培训模式1、示范讲授与动手操练相结合。教学方式将以动手实践为主,示范讲授尽可能言简意赅,动手操练才能促使受训老师在用中学,在学中用。2、集中培训与分散练习相结合。5、自主探究与协作研讨相结合。6、信息化教学实施、课件制作大赛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三、培训内容1、分学科学习新课程标准,制作有关新课程标准的较困难演示文稿。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驾驭是我们培训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凸显我区信息技术特色的前提下,学好、用好新课程标准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基础。在这个阶段,我们将分学科组织培训学员深化学习和领悟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并制作介绍新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学习

8、新课程标准的体会的较困难的演示文稿。2、确定策略,搜寻信息,了解学习资源的概念、类型及其搜寻方法,指导受训老师动手操作。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通过讲座和小组探讨的方式,了解学习资源的概念、类型以及教学软件和课件之间的关系,建立积件概念,相识学习资源中心对学生探讨型学习和探究型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再组织老师确定完成课题所须要的信息,了解全部可能的信息来源途径,选择最合适的途径,确定最佳策略,为各自的课题检索和获得信息。在此过程中,我们将指导老师重点了解网上查寻资料的方法,并练习运用书目和搜寻引擎查找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资源,学习运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沟通。3、老师结合学校各项工作支配,通过实践探究,初步完成教化教学信息化的转变。4、评价“作品”,开展老师课件制作大赛,展示培训成果。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