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考前保温训练一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29360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考前保温训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考前保温训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考前保温训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考前保温训练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考前保温训练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考前保温训练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考前保温训练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前保温训练(一)(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解析:选B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宗法制下按嫡庶身份的规定决定继承关系就不会出现争斗,如果由人决定则会发生争斗。由此可知答案为B项。2(2012无锡一模)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古代小农生产

2、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B市场需求是影响古代小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C古代小农具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D古代小农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生活必需品解析:选A材料认为小农经济在自给自足的同时,并不排斥商品生产。说明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3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思想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解析:选D本题只有C、D两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D项体现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4.(201

3、2湛江模拟)右图是清末上海神州画报上的漫画此之谓中国之独立,其中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南京条约之后B北京条约之后C马关条约之后D辛丑条约之后解析:选C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图的寓意吻合,故选C项。5(2012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时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你从中提取

4、的正确信息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解析:选C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各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目标是反封建,义和团运动侧重于反帝,戊戌变法是反帝,辛亥革命是反封建,故A项错误;B项不包含农民阶级革命运动;D项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的性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在19世纪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掀起的救亡图存运动,故C项正确。6(2012徐州模拟)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

5、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D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解析:选D由“户户织棉”“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可知D项正确。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的主要表现是农村纺与织的分离和耕与织的分离,这在材料中无法体现,A项错误;由“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可知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故排除。7(2012大连模拟)以下资料记载了下面地名的变迁:196

6、0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人民公社七里界大队第五小组;1983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2001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5号。根据这一记载,不能推断出该地区()A经济体制的改变 B所有制性质变化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城市化进程加快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1956年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转变成为公有制,一直没有发生性质变化,故选择B项。8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如下一段宣传材料:这项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

7、性时代的到来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解析:选D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项发明是电灯,而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9(2012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孙中山曾经说过:“我的民生主义就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其民生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A均利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发展生产力B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都是两国的革命纲领,并推动了革命的胜利D都是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解析:选A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不是彻底的土地纲领,不可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不可能推动中国的革命取得成功,因此并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政策,排除B、C、D三项。民生主义是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

8、题发展资本主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在一个小农经济的国家,利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10.(2012武汉模拟)右图是某一同学在探究一历史课题时总结的图表,这一课题应该是()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启蒙思想的发展C福利国家的产生D人文主义的形成解析:选A启蒙思想、人文主义、福利国家都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或者国家政策,并非以工人运动为基础,也不是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11(2012石家庄模拟)西汉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上奏皇帝,“令边郡皆筑仓,依谷贱增其贾而粜,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下列史实与“常平仓”思想一致的是()A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B明清王朝的

9、海禁政策C苏联农业集体化D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调整法解析:选D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材料中西汉常平仓是通过控制剩余粮食流通来控制价格,实现粮食市场“平价”目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则通过控制农业的生产来实现粮食价格的稳定(即平价)。选择D项。12(2012黄山模拟)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一书中创造了一个新鲜术语“世界正被抹平”。其中提到“柏林墙的倒塌”“互联时代的到来”“静悄悄的危机”“冲突防范”等概念。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与世界最初走向“平展”相关的是()A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B人与世界被发现C东方从属于西方D华尔街的崩溃解析:选B本题考查世界一体化进程。材料中“世界正被抹平

10、”等信息反映了全球化进程,其最初表现就是新航路的开辟,选择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探究问题一:中国古代的政体与选官制度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

11、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钱穆国史新论探究问题二:英美民主政治的评价下表是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组别材料结论英国组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全球通史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美国组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

12、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2)材料二中的“这两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3)有同学认为,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4分)(4)指出美国组材料中“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

13、个巨大变化”的表现。(4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4分)解析:第(1)问考查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下变局”是指统治者身份的变化;国家政治体制的变化可从管理体制角度分析。第(2)问考查唐朝主要的政治制度即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指的是科举制,“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指的是三省六部制。第(3)问结合教材知识总结即可。第(4)问,第一小问结合美国依据1787年宪法建立的国家的政体分析,所谓“新”主要是指区别于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的共和制的出现;表现主要是指分权与制衡原则。第(5)问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14、答案:(1)“天下变局”:西周时统治阶级由世袭贵族组成,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平民。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2)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原因: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收归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此后,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种制度。(3)史实: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4)含义: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表现: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两党交替执政,实行共和政体。(5)看法: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民主制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14(201

15、2浙江丽水模拟)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主题一世界历史的开端(一)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