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专题: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292226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教专题: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教专题: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教专题: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教专题: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教专题: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教专题: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教专题: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今处在幼儿阶段的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 个性特征:一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做或懒得做,对成人的依赖性强;二是自信 心不够,表现为不愿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逃避困难,害怕失败,做事情常常 虎头蛇尾;三是自我为中心较为突出,不懂得尊重关心长辈,同伴之间缺乏合作、 谦让意识;四是规则意识差,表现为行为过分自由、散漫,对玩过的玩具等不会 主动收拾整理;五是惜物感差,表现为不爱惜个人或集体的图书、玩具等物品。所谓个性,是指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相对稳定 性和独特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良好的个性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巨大

2、的影 响,幼儿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是幼儿个性最初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此阶段幼儿 的自我意识、情感态度、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迅速发展。因而,此阶 段幼儿的个性发展也就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幼儿教育就是要抓住这一个性形成和 发展的关键期,努力为幼儿的个性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学前教育要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注重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 化教育,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遵循这一理念结合幼儿实际,在探 索培养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教育实践中我发现有效的区域活动对幼儿个性发展具 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区域活动的创设、利用,对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起着重要 作用。一、区域活动的创设是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3、的前提。广大教师和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是在他和周围 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健全的肌体,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 幼儿的活动,一方面是与客观物质的交互作用的活动,另一方面是与人的交互作 用的活动。所以,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客观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 要任务。因此,在区域活动的创设、投放中我注重以下几个原则:1. 目标性原则。这是区域活动实施中首先考虑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幼儿园 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确立区域活动的创设、材料的提供、教师的指导等方面 要与目标一致。2. 灵活多变性原则。教育内容是千变万化的,教育形式也是多样的。儿童 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

4、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活动区的内容和形式必 须经常变更。3. 自主性原则。这是区域活动的性质所决定的。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自 由选择区域、选择材料,自由操作、摆弄,活动的时间、次数、速度都让幼儿自 己决定,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 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4. 重视个体差异的原则。由于儿童发展有差异性,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 有不同层次,以此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材料内容及形式也要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这样,幼儿操作起来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学 习兴趣。5. 安全性原则。活动区材料、种类繁多,不仅有商品性

5、的,而且有半成品 和废旧物品利用,因此必须考虑是否有利于幼儿健康,符合卫生标准,操作起来 安全可靠。6. 探索性原则。区域活动的环境应该富有童趣,引起幼儿联想、思索;活 动的内容应丰富多彩,玩具、材料要多种多样,引发幼儿独立思考和想象,勇于 探索和创造。7. 互动性原则。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教师通过设置的有关的情景,向幼儿提出教育要求,要有层次有递进性,以适应 幼儿的不同需要,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充满自信地活动。根据这些原则,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小矮柜,提供了丰富 多彩的有结构、无结构、成品、半成品材料。还根据各年龄段特点,先后创设

6、了 角色区、建构区、美工区、生活区、语言区、计算区、益智区、探索区等等,为 幼儿提供了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并注意了区域的动、静,光 线的强、弱等的合理安排,既方便幼儿的操作取放,又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 二、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1. 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宽松和谐优美的教育环境,绝不单纯是一种摆设,而要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就 要充分利用区域活动,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目前,在六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这 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们失去了很多交往、协作、谦让、友爱的机会。带之而来的 是任性、依赖性强、做事缺乏自信心、孤僻等不良个性。区域活动的开展对不同个 性

7、的幼儿,因势利导,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性情孤僻、内向的小庆、小丹等小朋友,每天来园不声不响的,常常是搬个 小椅子独自坐着。各种活动中,老师不论提什么问题,从不回答。针对这种情况, 我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让他们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生变化。首先引导他们 去角色区活动,如娃娃家、超市、医院、小菜场等,从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为他 人服务这一个性格品质入手。每天这几个孩子一来园,我就主动与他们商量是 “开超市”还是去玩“娃娃家”,久而久之,这种被动的分配,便变成了自觉参 与的行动,并且逐渐有了为他人服务的愿望。同时我又经常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 与他们进行语言交流,丰富他们的角色经验,激发他们玩

8、角色活动的兴趣。另外, 在活动区活动时,我还有目的的把这些小朋友引导到活跃的、孩子多的、玩的情 绪高的区域里,让他们身临其境,获得直接经验与感受。经过老师耐心的帮助指 导,这些小朋友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愿意表现自己了,爱说话了。这样长时间的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使外在的影响,内化为受教育者个 体的素质基础,使性格内向、孤僻、不爱讲话的儿童发生了变化。2、注意利用环境与儿童的相互关系,3、 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班中的小灵通等几个小朋友,霸道、任性,别人玩的东西,他想要,伸手就 抢。为了让幼儿遵守区域活动规则,我设计了活动区标志,幼儿想到哪个区玩, 必须佩带区域标志,否则不能参加活动。这

9、样一来,约束了到处乱串的儿童,使 他们懂得了生活在集体里要守规矩,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并促使幼儿学习自 我调节。小桦小朋友任性、爱耍小脾气,她不喜欢画画,每次美术活动中的作品就是 一张白纸。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的观察能力很强,于是我就利用她这 一优势,在她参加的美工区投放一些不完整的画片,如没耳朵的兔子,小鸟缺一 个眼睛等让她观察、填补、涂色,培养她对绘画的兴趣,使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并逐渐将提供的美术活动材料由简单逐渐变为复杂,由容易逐渐增加难度。经过 一段时间的培养,小桦等几个幼儿对绘画都有了兴趣,自信心、想象力和创造力 都得到了提高。为了加强幼儿对他人、集体的责任感,根据本班

10、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活动区变 成了儿童的责任区,分配给每一个幼儿,让他们负责管理区域内的卫生。职责分 明以后,孩子们更加关注区域活动场所,他们每天来园都先要检查自己区域内的 玩具摆放情况,参与老师更换、调整活动区材料,然后再进行自选活动。一次, 陶晨航小朋友早来园,发现自己区域内的记号笔有几支写不出了,他就主动到老 师那里拿新笔摆好。类似这样关心集体、自觉负责任的事例举不胜举,我们明显 感到幼儿的责任感已基本形成了。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 幼儿是通过其所置身的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才得到全面发展的。区域活 动为幼儿提供了与环境的互动场所,在潜移默

11、化中孩子们良好的个性品质逐渐地 形成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强调“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 个性的发展”,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区域活动的开展使我越来越体会 到环境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我利用区域活动,培养了幼儿自 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利用区域活动,帮助幼儿学 会礼貌、谦让、友爱、互助、交往等优良品质;利用区域活动,发展了幼儿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自主、自如、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利用区域活动锻 炼了幼儿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具备了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区域 活动,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个性品质。总之,利用区域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 孩子们不同程度的变了,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大胆他们正逐渐成为健康活泼、 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意识的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