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的原理教学设计示例之一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28926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的原理教学设计示例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功的原理教学设计示例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功的原理教学设计示例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功的原理教学设计示例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功的原理教学设计示例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的原理教学设计示例之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功的原理教学设计示例之一(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 l )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教具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2课本章后习题2,由学生板演,其他同学自己演算,最后教师讲评。说明:机车牵引力对这列火车做的功也可以说成机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1.08 107 焦。又如用手匀速竖直向上提起重 1 牛的钩码,通过的距离是1 米,则手的拉力对钩码做的功就是 w F s Gh 1 牛 1 米 1 焦

2、。这时也可表述为手克服阻力做的功是1 焦。二、进行新课1引入、提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是不是也能省功呢?2组织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实验l 、2。学生自己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明确实验目的是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对杠杆(或滑轮)做的功与杠杆(或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2)明确实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图 14 4,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图 14 5 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点得出。钩码重 G mg。( 3)测量砝码提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

3、起始位置。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终了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 h(米)和手移动的距离 s(米)。( 4)实验中,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因为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5)按课文实验 1、 2,并参照图 13 4、图 135 组装实验器材,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3总结实验结论学生报告实验记录数值和实验结论。教师将几组数值记于黑板一或事先画好表格的小黑板)上。实验表明:利用杠杆提升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Fs(焦)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 h(焦)相等,即使用杠杆不能省功。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F s 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 h 相等,即使用动滑轮也不能省功。总结出功的原理并板书: “二、功的原理1使用机械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2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3提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课文后“想想议议” )要求答出:可以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方便等好处。4例题:课本章后习题5。教师板演讲解。首先弄清已知条件、物理过程。三、布置作业1填写课后“学到了什么”2。2课本习题6。3自学课本“斜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