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286248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1 甲类( 2 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2 乙类( 25 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3丙类( 10 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

2、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概念 :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 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 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 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 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 某

3、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 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 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 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1、水痘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 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 12 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

4、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 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 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3)发展过程一般经过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四阶段。2、麻疹( 1)临床特征: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科氏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2)出诊期特点:出疹顺序: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到达手掌与足底,35 天出齐。(3)皮疹形态: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呈充血性皮疹,压之退色,初发时稀疏、色较淡,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红色,少数病例可呈现出血性皮疹,诊间皮肤正常。疹褪时留褐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3、风疹( 1)临床特征: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有咽痛、轻咳和流涕。浅表淋巴结多有肿大伴轻度触痛。 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部位。( 2)皮疹特点:细小色淡、出现较早、伴发全身症状较轻微。一般不遗留色素沉着,不脱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