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技术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283665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下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林下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林下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林下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下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下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下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技术作者:李旭东,王静静,罗燕娜,赵亮,张爱萍 来源:新疆农垦科技2017年第6期摘要:本文介绍了林下食用菌栽培的概念以及发展林下食用菌的优势和意义,归纳了目前 我国林下食用菌主要的栽培种类、栽培模式、管理技术等内容,以为广大农民栽培林下食用菌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关键词: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林下栽培食用菌是近几年兴起的林下经济产业模式之一,两者不仅生长空间互补,而且在 光、气、水、温等因素的利用上互补互惠、循环相生、协调发展1,成为各地区发展农村经济、 促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产业,真正体现了 “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良性循环2。与其他食用菌栽培方

2、式相比,林下栽培具有成本低、管理简单的特点,而我国幅员辽阔, 森林资源丰富,可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但同时我国地理、气候复杂,森林种 类繁多,这就导致各地食用菌菌种、培养料、管理技术差异较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因时制 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的食用菌菌种和管理模式,也可以与休闲观光农业进行结合,促进该产业的 健康持续发展,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林下栽培食用菌种类我国食用菌种类丰富,大部分现有的食用菌可在森林中人工栽培(见表1),包括香菇 (Lentinus edodes) 3、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 4、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5、双胞蘑

3、菇(Agaricus bisporus) 6、黑木耳(black agaric) 7、灵芝(Ganoderma Lucidum) 8、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 9、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10、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11、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 12、灰树菇 (Grifola frondosa) 13、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 14、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14、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13等,还有很多人工驯化的野生菌,也可

4、在 林下人工栽培。2林地选择要求栽培食用菌的林地及周围环境水源和空气无污染,确保林地生态环境良好和产品质量 的安全性。在水源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可通过安装管道引进自来水或者打井抽取地下水,以确 保水质符合生活用水的标准。林地在栽培食用菌前要进行相关处理,做好畦床、排水沟以及残枝废叶清理等工作,畦床 的长、宽度根据具体栽培的菌种确定,畦床做好后需晾晒几天,然后在其表面及周围撒一层石 灰进行杀菌消毒。3林下食用菌栽培基质林下食用菌栽培的基质和其他栽培方式所用的基质基本一样,大多都是采用一些农业下脚 料,比如麦秸、玉米秸秆、玉米芯、棉籽壳、木屑、麸皮、米糠、废木材等。具体应选用何种 基质还需依据食用菌

5、不同种类的营养需求、生物学特性、栽培地的资源条件和原料的市场价格 来定。食用菌按其栽培所需的原材料可分为木腐菌和草腐菌。木腐菌以香菇为例,常用培养基 配方有:(1)木屑78.0%、麦麸20.0%、石膏1.0%、蔗糖1.0%;(2)秸秆培养基:棉籽壳 30.0%、杂木屑30.0%、玉米芯20.0%、麦麸18.0%、蔗糖1.0%、过磷酸钙0.5%、石膏0.5%;(3)其他培养基:甘蔗渣45.0%、杂木屑35.0%、麦麸18.0%、石膏1.8%、磷酸二氢钾0.2%。草腐菌以双抱蘑菇为例,常用培养基配方有:(1)干麦草37.9%、鸡粪37.9%、石膏粉 12.5%、棉粕 10.5%、尿素 1.2%16

6、;(2)干鸡粪 750 kg、干牛粪 750 kg、麦秸 2 000 kg、 花生饼100 kg、尿素10 kg、过磷酸钙10 kg、石膏50 kg、石灰50 kg;(3)麦秸90.0%、肥 饼3.5%、尿素1.0%、过磷酸钙1.5%、石膏2.0%、石灰2.0%。4林下食用菌栽培模式4.1林间露地栽培林间露地栽培是利用林木之间相距的空地将菌棒摆放在地表的一种出菇方法,适合地表栽 培的食用菌有平菇、香菇、黑木耳、秀珍菇等,其主要是利用林地为较理想的出菇环境以降低 栽培食用菌的成本。为防止地表污染,可以提前铺一层膜或者放一层排架然后再摆放菌棒,若 温湿度不好控制,可以采取搭建拱棚或者覆盖草帘的方式

7、进行管理。4.2林下覆土栽培林下覆土栽培是在林地开畦或者挖坑,将食用菌菌棒(包)埋在畦坑内,并在上面覆盖土 层的一种食用菌栽培方式,适合林下覆土栽培的食用菌有平菇、灰树菇、榆黄蘑、长根菇等。 在技术上要求连片栽培的菌棒要排列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覆土厚度一般为23 cm,可 根据不同的菌种进行调整,比如灰树菇覆土厚度不易超过2 cm。覆土后要一次性浇水浇透,然 后在土层上覆盖一层麦秸或者树叶,以利于土层内的菌丝透气,还可防止土层板结,并达到保 持水分的目的。为了便于调节温湿度,也可以在上面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搭建拱棚,在畦周围开 排水沟。这是最接近野生菌出菇的一种栽培方式,在栽培中最好选择不规则性

8、的布局,以充分 利用现有的小环境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达到休闲采摘的乐趣,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4.3林下播种栽培林下播种栽培是在林下修整出需要规格的畦,然后将食用菌培养料直接铺在畦上的栽培方 式,适合林下播种栽培的食用菌有羊肚菌、大球盖菇、蜜环菌、双抱蘑菇、姬松茸等。林下播 种栽培的食用菌培养料可以是发酵料也可以是生料,具体情况根据栽培的品种和当地的气候条 件来决定。当温度高时,最好选择发酵料栽培,因为生料在高温环境下堆放由于微生物的降解 会释放热量,播种后会将菌种烧死。同样播种后在上面覆盖一层麦秸或者树叶,有些菌种等菌 丝长满料层后还需要覆土才能出菇。为了调节温湿度,也可在畦上覆盖塑料薄膜或者

9、搭建拱棚。4.4林间吊袋栽培利用林木之间的隔离空间,用尼龙绳和不锈铁丝顺着林木植株采取沿株捆线,每条线上等 距离打结,用铁丝扭成“S”形小勾,勾住菌袋,形成立体栽培空间。此方法适用于黑木耳、毛 木耳等带袋划穴出耳的品种生产,在东北地区应用的较多。5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5.1温、湿度管理林下食用菌栽培主要是利用森林提供的自然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条件,其管理成本比 室内人工栽培低很多,温度控制主要是通过覆盖地膜、秸秆及搭建拱棚等措施来实现。一般菌 丝生长温度为20 28 C,而子实体生长温度差距较大,低温型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2 20 C, 中温型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0 25 C,高温型子实体生长温度

10、为25 30 C。湿度调节管理主 要根据食用菌生长发育的不同需水阶段来进行,在菌丝体生长期多数食用菌要求培养料含水量 为60% 65%、空气湿度为60% 70%。在子实体发育期以潮湿环境为佳,一般在85% 90%, 但不同食用菌种类对湿度要求也不同。5.2病虫害防治林下栽培食用菌相对温室或大棚栽培,病虫害发生较少,主要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有:(1) 做好环境卫生,在播种或摆放菌棒前对畦床进行彻底打扫,清理掉枯枝烂叶、杂草、积水,隔 绝污染源;(2)在畦床及周围喷洒石灰杀菌消毒;(3)在畦床上方或者周围悬挂粘虫板,捕 杀蚊蝇;(4)在栽培期间若发生小范围的杂菌污染,可以在感染部位撒石灰粉,并清除污染

11、的 菇体,减少污染源;(5)发生较严重病虫害时,可使用适量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农药进行防治。5.3采收、贮藏及运输食用菌采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采收时机的掌握尤为重要,一定要适时采收,采收太 早影响产量,采收太晚又会降低菇的商品性。每次采收后,应及时剔除床面上的老根、死菇和 其他残留物。采菇留下的空洞用覆土填平。大多数食用菌采收后在短时间内会变色,商品性降低,所以采收后要尽快出售,不能及时 出售的鲜菇可在4 C冰箱中贮藏7 d左右。食用菌在运输过程中也需要低温处理,避免挤压和 磕碰。参考文献1 刘建华.林下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技术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0.2 谢佳利,龙丹,王慧超,等

12、.林下食用菌栽培菌种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3, 40(3): 1160-1161, 1183.3 张靖,杜阿朋.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J.桉树科技,2014, 4(31): 55- 60.4 刘晓杰,王继良,王俊山,等.林下香菇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2 (10): 42-43.5 路丽霞,王冰.草菇林间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10(4): 39-40.6 于玉珠,胡礼伟,顾克潇,等.广西国有钦廉林场食用菌林下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 技,2012(2): 46-47.7 王尚荣,周天华,刘兴坦.速生林地栽培双抱蘑菇种植模式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7

13、, 6 (2): 22-24.8 贺同聚,朱九军,孙晓君.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0(2): 47, 49.9 常明昌.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2003.10 关明.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2(4): 42-43.11 裴悦珩.北方林地大球盖菇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0(2): 112.12 于洋,李锐,董锐.蜜环菌林下栽培技术及生物学特性观察J.中国林副特产,2010(6): 58-59.13 刘雪琼,陆引娟,张军,等.利用生态林地栽培长根菇J.食用菌,2014(1): 48-49.14 孙保卫,王凤,刘海燕,等.灰树菇林间仿野生栽培技术J.蔬菜,2006(2): 14-16.15 高顺.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9(12):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