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稿实施绿色办公倡导低碳生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280069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征文稿实施绿色办公倡导低碳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征文稿实施绿色办公倡导低碳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征文稿实施绿色办公倡导低碳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征文稿实施绿色办公倡导低碳生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征文稿 实施绿色办公 倡导低碳生活 看过电影2012的人们都会被影片中那天翻地覆的灾难场景所震撼 震动的大地,滔天的洪水,喷涌而出的岩浆,大自然所爆发出来的不 可阻挡的力量瞬间就毁灭了整个人类文明。所幸这只是一部科幻灾难 片,而不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但是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各种 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已经在不断提醒人们,如果我们还不改变生活方 式的话,也许电影中的那些灾难场面就在未来的某一*着我们。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无节制 的掠夺,世界气候环境正在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问,二氧化碳的排放 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遭到严重的破坏,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频频 出现,土地沙漠化

2、,湖泊、河流、海洋被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 些已经严重威胁到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这些都是不注重环保 与节约的高碳排放量生活模式所带来的后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低 碳生活。“低碳生活”顾名思义就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工作方 式做起,尽量控制和减少个人的碳排放量,通过减少工作生活中所消 耗的能源,从而减少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绿色办公、低碳 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态度,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从身边的各方面做起。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丰富多彩。人 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希望通过购买汽车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 的汽车来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

3、较大的住房来改善自己的居 住条件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低碳生活”的提出无疑是要经受 一番考验的。很多人认为“低碳生活”与现今的社会状况是相矛盾的。 若是在各个方面限制自己的需求,生活品质岂不是没有了保障?而事 实上,低碳生活与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之间并不冲突,它们的共同目的 都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其中的关键是要找到一 个契合点,探索一种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 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其实“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可能乍一提时,有的人会茫 然无措。但倘若换成另外一种说法相信大家就耳熟能详了可持续 发展。“低碳生活”虽然

4、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可持续发展的老问 题,这恰恰契合如今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 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学习实 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们认识到,实施绿色办公模式,倡导低碳 生活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行为,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粗放型的办公模式,转变为绿色 节能工作模式,从细节与个人做起,节约身边的每一度电、每一滴水、 每一张纸,在节能降耗、降废减损方面做出成果。2. 推进“绿色行政”,合力做好节能减排大文章。将节能减排工 作贯彻到日常行政工作中去,提倡采取尽量少开会,开会时尽量减少 会议时间,多用电邮

5、,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 推行无 纸化办公,对单位所有车辆实行统一派车制度,降低公务用车消耗, 提高使用效率,多走楼梯,少用电梯等措施,来促使单位职工养成节 能降耗的工作习惯。3. 推动“绿色采购” ,构建节能减排新途径。在采购办公用品时, 落实绿色产品采购政策,促进绿色产品采购的标准化、规范化,优先 购买国家认可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产品。优先采购应用 先进的环保节能工艺和产品,使用环保建筑材料。通过推动“绿色采 购”,保证从源头上做到环保节约。4. 推出“绿色成果”作为工程设计单位,我们不但从自身做起, 践行绿色低碳办公生活模式,而且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运用到设计成果 中去,在工程设计中,不断运用更能节省能源,减少损耗的新工艺、 新技术。使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中,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取得 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践行了绿色低碳,持续发展的理念。实施绿色办公模式,践行低碳生活,不是一劳永逸、一创了之的 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作;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 绿色办公的宣传教育,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环保意识,呵护绿色家 园,为节能减排、降耗减损及环境的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