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13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27932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2013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3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3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3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3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市2013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市2013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中山市2013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分)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煤油作燃料B石墨作铅笔芯C铝作导线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煤油作燃料是利用没有能够燃烧,煤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煤油作燃料利用的是化学性质,故A正确;B、石墨做铅

2、笔芯是利用石墨很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铝做导线是利用铝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A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2(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镁带燃烧B火柴梗被折断C干冰升华D玻璃碎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

3、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火柴梗被折断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玻璃碎了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A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3(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4、()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考点:硬水与软水;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常见的溶剂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水的用途判断B、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常见方法判断C、根据碳酸氢盐受热易分解的化学性质判断D、根据过滤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判断解答:解: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所以正确B、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在等量的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饮用纯净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所以正确C、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主要是含有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煮沸时,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分别能变

5、成不溶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从而沉降下来,所以正确D、过滤是把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不能除去水中可溶的杂质,所以错误故选D点评: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特别是水的组成及水电解实验、性质、用途、硬水和软水、节约水资源、水污染及防治等内容,在中考中出现机率很高4(2分)(2013和平区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过滤C稀释浓硫酸D称量固体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

6、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

7、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2分)(2012临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B凡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冰块和水混合得到混合物D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考虑;B、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考虑;C、根据冰块和水的组成考虑;D、根据单质的定义考虑解答:解:A、自然界的物质有的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有的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A错;B、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不一定是氧化物,故B错;C、冰块和水都是由水

8、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错;D、单质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质的存在形式,氧化物的特点,单质的定义,要掌握它们的特点,并能准确判断6(2分)(2013四川模拟)近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严重,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空气质量一再下降据了解,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为了避免灰霾天气的形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B提倡低碳生活,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D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的目

9、的考虑;B、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等污染物;C、煤燃烧会生成空气污染物;D、太阳能是清洁的新能源解答:解:A、“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节约了用电,就节约了化石原料等能源,减少了污染,故A说法正确;B、提倡低碳生活,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等污染物,所以B说法正确;C、煤燃烧会生成空气污染物,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故C说法错误;D、太阳能是清洁的新能源,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减少污染,所以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环境的污染和治理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就成为中考的热点7(2分)(2012泸州)KNO3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化肥,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10、A3B4C5D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解:硝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设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1+x+(2)30x=+5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但是代数和为零8(2分)(2012青岛)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与俗名,对应错误的是()A汞水银B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碳酸氢钠小苏打D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汞是水银,氧化钙是生石灰,碳酸氢钠是小苏打,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解答

11、:解:A、汞的俗称是水银,故A对应正确;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故B对应错误;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C对应正确;D、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D对应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名称与俗称,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9(2分)(2012烟台)下列有关洗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汽油溶解衣物上的油渍B用洗洁精乳化餐具上的油污C用食醋洗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菜刀上的铁锈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分析:弄清乳化作用: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12、,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乳化作用解答:解:A、汽油能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B、洗洁精类除油污主要利用的是乳化作用;C、食醋能除去水垢是因为食醋能和水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D、铁锈不溶于纯碱溶液,也不能与纯碱溶液起反应,不可能洗掉铁锈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2分)(2012梅州)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

13、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C、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D、分析镁离子和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比较解答:解:A、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变成离子,得失的是核外电子,质子数不变;故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正确;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克,故错误;C、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故错误;D、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变成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变成8;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1个电子变成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8,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了解及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11(2分)(2012聊城)现有X、Y、Z三种金属,将他们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无反应;如果把X、Z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过一会,在X的表面有锌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判断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AYXZBZXYCXZYDXYZ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