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278376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李录琴 一、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问题 当前学生普遍感到应用题难学,教师感到应用题难教。学生因此对应用题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只能采用题海战术。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3:(1)问题呈现形式单一,结构封闭,使得学生缺乏创新和追求创新的意识;(2)忽视语言教学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3)教学“类型化”现象严重,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意识;(4)教学仅仅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问题的实际意义、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学生对问题理解的重视程度不够,简单地把实际问题处理成了一个纯数学问题。“

2、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式子”这几个转化过程在教学中没有得到较好地体现,学生只能程序化、机械化地接受。正是由于这几种弊端的存在,使得本来饶有兴趣的应用题教学失去了活力,变得越来越费时费力,学生的学习越来越郁闷困惑。久而久之,就使学生陷入一个“厌学一怕学干逃学”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指标性的教学技术。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教学策略的水平。但应用题的教学同其他数学公式、定理

3、的教学有着本质的差别,它是集数学表征、算式表征、计算表征为一体的问题解决教学。因此,要使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不流于形式,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1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 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呈现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纯文字的形式,采用图文并茂,这不仅有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4、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用文字语言表征问题 对应用题的理解是学习应用题的内部条件,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逻辑起点。如果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释义都含糊不清,势必出现新旧知识断层,给后继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读懂题意,而读懂题意的关键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能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相应的文字表征或数量关系。 3注重题目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对题目结构的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牛卫华等人的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解应用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比例上,而在于分析假设认

5、知活动的差别。与优秀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应用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4。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应用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我们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 4设计开放型的应用题 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我们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思维的深层发展,为此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型的应用题。所谓开放型

6、的应用题,就是教师在设计应用题时,不是出示一道完整的“条件一问题”应用题,而是抽取应用题中的某些条件,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题意的理解补充条件并且解答的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的差异,他们在补充应用题中的题设条件时,可能因人而异。已知条件的变化,就会促使解题方法的不同和解题结果的差异。 5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特征,激发他们自觉地分析数量间的相依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是检验应用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在指

7、导学生进行自编应用题训练时,要注意学生自编的应用题要符合思想道德上的要求;要符合逻辑要求,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编写出的应用题要同日常生活实际相符。另外,在指导学生编写应用题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艺术性、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心理特点等。 6提供问题解决的时间和空间 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是与学生的自主活动密不可分的。学生自主探索和应用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从“准备实施一结束”,除了教师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与探索空间,教师要完全摒弃滔滔不绝地讲,而要把精力用于启发、诱导、设计阶梯性问题上,使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讨推

8、论,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始终以积极的思维状态全身心参与知识获得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这就要求整个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积极做到自主参与、合作探索。 7进行策略训练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在不断地发展着。关于策略训练的方式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教方法的形式单独开设解题思维策略训练课,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解复杂应用题的成绩s;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解题思维策略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小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更有效的策略,并且学会怎样在解题过程中恰当地使用他们。这两种方法对于提高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质量和效益都是十分有帮助的。摘自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3(75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