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27823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治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摘要目的:胃肠道是全身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之一,更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库,但既往对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防治研究比较少,本文探讨其诊断与治疗进展.方法:结合我们已进行的有关研究和参加抢救的临床救治体会,并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及着作.结果:使诊断与救治方案更趋合理,抢救成功率更高.结论:胃肠道粘膜是抵御细菌入侵的极其重要又极易受损伤的屏障,肠功能,特别是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已成为判断危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条件,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策略能降低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引言胃肠道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容纳食物、消化食物及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

2、.胃肠道粘膜又是全身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之一,更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库,但既往对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防治研究得比较少E,然而,一旦发生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衰竭大出血,死亡率竟高达90%.现结合我们18a来的临床救治与实验研究,以探讨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防治.胃肠道是维持人体营养、生存的重要器官之一,亦是对严重创伤、休克,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严重颅脑损伤等反应比较强烈的部位.近年来有人称肠道为机体应激时的器官之一”2.胃肠道又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库,在胃和上端小肠内,厌氧菌和需氧菌数量达107.L-1,随着胃肠道越向下行,细菌数量和种类逐步增加,远端小肠含菌数量达106I。1

3、111,而结肠粪便内细菌数可高达1081O11-1n.肠粘膜屏障功能这是肠道所具有的特定功能,能阻止肠道内细菌及其分解产物经肠壁逸至机体内.现已认识到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肠内细菌及内毒素易位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MODS甚至MOF的一个重要因素.细菌可从消化道逃逸引起致命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菌内毒素对人肠粘膜的屏障损伤后可导致体循环衰竭;脓毒症、烧伤、创伤及正常人接收内毒素时,这些因素最终可导致M0DS.有以下方面的证据可证明:细菌可由肠腔中转移到血循环或腹腔中,造成全身性感染或腹膜炎;在创伤或烧伤时,可能发出来自肠道细菌的致命性感染,而找不到感染灶,这是由于病情严重,肠道

4、的粘膜屏障衰竭而造成的全身性感染.近年来由于纤维内窥镜的广泛应用,胃肠道应激性溃疡的诊断率大为提高.我们救治的116例腹部外科疾病并发MODS的患者中,发生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58例,高达50.00%”,应引起临床医师们的高度重视.1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要点1991年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ACCP)和危重病医学会(SCCM法芝加哥集会联合讨论了有关感染与MODS及MOF等有关问题,但是,在这次讨论会上,对肠功能障碍(gutdysfunction)的概念及防治缺乏明确的叙述,至今对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标准尚无共识.我们的实验研究和在临床救治中体会到,为了表示脏器病变的受损程

5、度不同,称进行性的MODS将发展为MOF较为合适,MODS及MOF实际上是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二个术语,其差别仅在于损害的程度不同而已.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诊断要点:进行性腹部胀气,肠呜音减弱,不能耐受饮料和食物超过5d;胃肠蠕动消失;肠鸣音近于消失,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有高度腹胀者;应激性溃疡,无结石性胆囊炎等.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衰竭的诊断要点:有引起胃肠道功能衰竭的前提,如重症感染,休克、黄疸、烧伤、脑血管意外,大手术后,以及有肺、心、脑、肾、肝等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应高度警惕胃肠道功能衰竭的发生;疑有应激性出血者,24h内失血超过800m1;经内窥镜检查确定胃粘膜有糜烂

6、、溃疡、出血者;胃肠道本身的疾病和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胃肠道功能衰竭.如胃肠道炎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高位肠痿、短肠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创伤,某些药物因素等.另外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衰竭,需要有以下一种或三种病理与生理的改变:正常生长在肠道内的细菌平衡失调,发生革兰阴性大肠杆菌菌群的扩增;宿主自身的防卫功能发生障碍;粘膜屏障在结构与功能上发生变化等.但是任何一个诊断要点,都是随着科学的进步,通过不断深入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再通过大量临床病例的验证,使原有的诊断要点,不断的得到充实、完善.2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因素及其机制2.1 缺血缺氧与肠粘膜损伤在某些休克情况下,机体为了保护心脑等重

7、要脏器会调整液的分布,使内脏血管张力增高、血流减少,肠粘膜由于处于低灌注状态下而受到损伤.长期组织低灌注,细胞、组织的O2供应不足,迅速导致细胞功能性改变,最后细胞死亡.另外,组织细胞缺血是最根本的治疗是恢复血流灌注,然而在组织细胞缺血超过一定时间得到血液灌注,反而加重了缺血组织的损伤,此即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虽然已知低血压与缺血时可造成器官损害,恢复灌注后同样也引起损伤.Falketal发现,粘膜损伤主要是由于缺氧引起.由于缺血缺氧导致粘膜上皮坏死,粘膜修复能力降低,为致病微生物的入侵敞开大门,进一步加快了SIRS/MODS及MOF的发展.2.2

8、内毒素与肠粘膜损伤内毒素是G一菌胞壁的脂多糖(LPS)部分,其生物学效应及病用是由脂多糖的类脂A部分所致.内毒素可引起肠粘膜一系列病理改变:粘膜下水仅供个人学习参考肿、肠绒细胞坏死、肠通透性增加,从而破坏肠粘膜屏障功能.肠粘膜屏障主要有:粘液屏障:生理状态下肠粘液形成粘弹性胶层,形成肠非特异性免疫屏障中的化学屏障.粘液主要成分是水,功能成分是杯状细胞分泌的粘蛋白,其主要功能为滑润肠粘膜,保护肠粘膜免受机械和化学损伤;通过非特异性的粘性或粘蛋白上的寡糖与细菌特异性结合以阻挡条件致病菌的定植;生物屏障:肠道细菌在肠腔内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生物层,成为肠非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屏障.深层细菌紧贴肠腔粘膜称为膜

9、菌群,具比较稳定,菌种主要是厌氧的双歧杆菌,表层菌在肠腔中称为腔菌群,相互之间构成复杂的生态平衡.这层菌膜栖息在肠粘膜中可抵抗有氧菌的植入;粘膜屏障:完整的肠粘膜上皮细胞及细胞间紧密连接是肠非特异性免疫机械屏障.肠道粘膜屏障能逆转营养不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的防治综合治疗至关重要胃肠道粘膜是抵御细菌入侵的极其重要又极易受损伤的屏障,广大医学工作者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对其保护的一系列措施:迅速有效的复苏,纠正休克,改善肠道缺血状态;治疗原发病,用胃管抽吸胃内容物以防止胃扩张及洗胃等;设法降低胃酸的浓度,用甲富米服对应激性溃疡及出血有预防作用.用抗酸剂保持胃液的pH

10、值在3.54.0以上.保护胃粘膜常用的药物:抗酸药类:氢氧化铝凝胶1015mL,34.d-1,必要时可适当增加次数;镁乳4mL/次,3.d-1;乌贝散3g,3.d-1;乐得胃2片,34.d-1;吉福士凝胶3.2g,3.d-1;抗组织胺,常用药物:雷尼替丁150mg,2.d-1口服,或100mg静脉滴注,23.d-1;甲富咪月瓜200mg,3.d-1,或400mg静脉滴注;4.d-1;法莫替丁20mg静滴,2.d-1;抑制H+/K+泵:目前临床主要使用奥美拉口坐(omeprazole),他可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达到抑酸分泌作用.常用剂量40mg静滴,46/h;拮抗氧自由基:SOD

11、、别膘仅供个人学习参考吟醇均能减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并阻止肠道细菌移位,还可提高生存率.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给予别膘吟醇50mg,口服,每日3次.维生素E及多种中草药,如小红参酮、复方丹参、大黄等,也有明显拮抗自由基作用;若发现大出血,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输血.酌情选用以下止血药.云南白药:每次1g,每日3次.止血芳酸:0.20.4g,静脉滴注,2/d.止血敏:0.51.0g,静脉滴注,24/d.垂体后叶加压素:20u加人50g.L-1葡萄糖200mL中静脉点滴,30min内滴完,必要时可4h后还可重复给药.立止血1ku,静脉滴注,4/d;经选择性插管灌注药物:经选择性插管n-1,20mi

12、n30min后,可做治疗后血管造影,以确定止血效果.也可改用栓塞治疗:是目前食管下段、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首选治疗方法,尤其胃左动脉分支出血治疗效果更佳.用造影剂稀释成混悬液推注,此法可避免因灌注治疗中留置导管时间较长或血管加压素引起的副作用;经纤维内窥镜下止血:局部喷洒止血药.如80mg.L-1去甲肾上腺素或孟氏溶液,电凝止血.使用电流为100万周.s-1,但需操作得当,激光止血,最近有人试用向出血灶喷涂组织粘合剂,如a-富基丙稀酸脂等,亦可达到止血目的,高频电凝止血;出血治疗无效时,则需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手术治疗可有效地控制.出血.其效果可达85%90%;争取采用经口饮食,需用要素饮食应

13、添加谷氨酰胺及纤维素,尽量缩短TPN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维护定植抗力”;保护免疫功能,不滥用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提高肠蠕动能力,纠正低血钾等诱发肠麻痹的因素;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维护肠道菌群平衡;抗氧化剂可减少肠道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粘膜保护剂可形成特有的粘膜保护层;采用选择性肠道去污染通过给予非肠道吸收药物杀灭肠道内机会致病菌,以减少细菌移位而引起的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等.给于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及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治疗胃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时一方面机体处在代谢紊乱及营养素利用障碍状态,急需给予补充;另一方面由于多器官功能障碍时,不能有效地利用营养素及排出代谢产物.对此我们提

14、出应采用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治疗,这证实是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如急于求成,势必要加重病情.我们在常规治疗组中,有两例79,83岁高龄患者在恢复排气功能以后我们就给予胃肠内营养,结果反而导致高度腹胀,胃肠内的营养液既不能排出,又不能用负压吸出,加重了脏器功能的负担,最后又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实为教训.另有1例56岁患者,因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导致MODS,为减少腹水,每日给予人血白蛋白20g,结果10d后患者又发生肝昏迷,再次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说明营养支持不是补充越多越好.营养的补充应该适当,不宜过多或过少,营养过少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过多则将加重器官的负担而产生

15、不良反应.实际上,过高营养的供给而导致代谢紊乱的危害性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高营养”一词不再被应用这一认识不单是概念的改变,而是在营养供给的量与质上也随之变更,减少了代谢并发症的发生.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治疗的作用在于比较适应了这种MODS病理生理状态下的水、电解质调节、维持,代谢营养状况的保持等,所以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也是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病死率有显着性差异的主要的原因之一.免疫营养支持治疗近期一系列相关研究表明,某些营养物质不仅能防治营养缺乏,而且能以特定方式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应答功能,维持正常、适度的免疫反应,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有害的或过度的炎症的反应,维护

16、肠屏障功能等.人们将这一新概念称之为免疫营养(immuonutHtion),以明确其治疗目的.具有免疫药理作用的营养素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包括谷氨酰胺、精氨酸、n-3脂肪酸、核甘和核甘酸、膳食纤维等.我们应用肠道营养剂益菲佳(ENSURE),他是一种罐装速溶粉剂,能减少患者的呼吸需要,因此可以缩短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时间,血中二氧化碳的分压可减少16%.还应用能全素、安素、爱伦多、益力佳等,经观察效果良好.另外还需要增加外源性胰岛素,必要时给予生长激素,促进蛋白合成.以明显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这可能与维持肠粘膜细胞的机械屏障,保持粘膜的生物屏障和保持粘膜的免疫屏障等有关.我们在救治危重患者中,输注特殊的肠道营养物质证明能更好地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中医药在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及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从阻断及调控SIRS来防治MODS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