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师中药药理学模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274511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药师中药药理学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级药师中药药理学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级药师中药药理学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级药师中药药理学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级药师中药药理学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药师中药药理学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药师中药药理学模板(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药理学第一单元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一、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1.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1)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寒证患者:交感神经 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表现为: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热证患者:交感神经 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 2)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温热药促进: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寒凉药抑制( 3)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 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 Na+,K+ ATP 酶)活性,而纠正热证或寒证异常的能量代谢。“甲低”阳虚证

2、模型动物体温降低,产热减少,温热药附子、肉桂 兴奋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 纠正体温变化“甲亢”阴虚证模型动物,产热增加,饮水量增加、尿量减少、血浆粘度增高,能量消耗增加,导致体重减轻,龟甲 降低 T3 和 T4 值( 4)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寒凉药 中枢抑制;温热药 中枢兴奋 中枢作用机制 :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有关寒证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升高 中枢抑制热性药 增加 NA 含量,降低 5-HT 含量 中枢兴奋热证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降低 中枢兴奋寒性药 减少脑内 NA 、DA 合成(抑制酪氨酸羟化酶),增高5-HT 中枢抑制( 5)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2.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3.对

3、中药毒性的现代认识五味入经成分药理作用辛肝脾肺挥发油 苷类 生物碱解表化湿,开窍,行气健胃酸肝脾肺有机酸 鞣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固, 保护创面甘肝脾肺糖类 蛋白质 氨基酸苷类补养机体,提高免疫力、抗病力咸肝肾碘和钠、钾、钙、镁等无机盐痰核,痞块,大便燥结苦肝生物碱 苷类抗菌、抗炎、解热、泻下,大部分毒性( 1)急性毒性反应中枢神经系统:马钱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细辛、生天南星、黄药子、苦豆子心血管系统:含乌头碱类药物、含强心苷的药物:蟾酥、罗布麻叶、万年青、黄花夹竹桃、北五加皮呼吸系统:苦杏仁、桃仁、郁李仁、枇杷仁、白果、商陆肾毒性:斑蝥、木通、马兜铃、粉防己、延胡索、钩

4、藤造血系统:洋金花、芫花、斑蝥、狼毒、雷公藤、穿琥宁( 2)长期毒性反应以肝、肾、胃肠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心肌、骨髓、肺、中枢神经、内分泌腺体。( 3)过敏反应( 4)三致作用(致畸胎、致突变、致癌)雷公藤、槟榔、款冬花、千里光、石菖蒲、广防己、关木通、马兜铃、细辛、土荆芥、雄黄、砒霜、土贝母、野百合第二单元解表药药理作用 : 发汗促进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镇痛、镇静;抗炎;调节免疫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1)发汗:麻黄水煎剂、挥发油、麻黄碱机制: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2)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麻黄碱平喘的特点:其化学性质稳定,口服有效;起效较慢;作用温

5、和;作用维持时间持久。( 3)利尿: D-伪麻黄碱( 4)解热、抗炎:麻黄挥发油( 5)镇咳、祛痰:麻黄碱、萜品烯醇镇咳;麻黄挥发油祛痰现代应用:感冒、支气管哮喘、低血压状态、鼻塞。不良反应:麻黄碱不得与咖啡因配伍使用。柴胡功效:疏散退热 舒肝解郁 升阳透疹( 1)解热:柴胡皂苷、皂苷元 A、挥发油( 2)抗病原微生物:柴胡注射液、柴胡水提取物( 3)抗炎:柴胡皂苷、柴胡挥发油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细胞游走;抑制肉芽组织增生( 4)促进免疫功能:柴胡多糖、柴胡热水提取物( 5)镇静、镇痛、镇咳:柴胡煎剂、总皂苷、柴胡皂苷元( 6)保肝、利胆、降血脂保肝:柴胡、柴胡皂苷、柴胡醇、- 菠菜甾醇

6、利胆:柴胡水浸剂和煎剂降血脂:柴胡皂苷降低甘油三酯现代应用:发热、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咳嗽、高脂血症。桂枝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1)扩张血管促发汗( 2)解热、镇痛:桂枝煎剂( 3)抗炎、抗过敏:桂枝煎剂、挥发油;现代应用:预防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低血压症。葛根功效:升阳解肌 透疹止泻 除烦止渴( 1)解热:黄酮类,葛根素作用较突出。( 2)降血糖:葛根素葛根素抑制醛糖还原酶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3)抗心律失常:葛根乙醇提取物、黄豆苷元( 4)抗心肌缺血:葛根总黄酮、葛根素现代应用:偏头痛、突发性耳聋、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感冒、头痛、发热、麻疹初起,疹出不畅。细辛功效:祛

7、风散寒 行水开窍( 1)解热:细辛挥发油( 2)镇静、镇痛:细辛挥发油( 3)抗炎:细辛挥发油;( 4)对呼吸系统作用:细辛挥发油、甲基丁香酚、细辛醚现代应用:头痛、慢性支气管炎、心绞痛、缓慢型心律失常、局部麻醉。第三单元清热药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抗炎;解热;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抗肿瘤。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1)抗菌、抗病毒: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元抗菌谱: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抗病毒:对流感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2)抗炎:黄芩素、黄芩苷(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免疫抑制:尤其对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作用显著。( 4)解热:黄芩苷。

8、( 5)保肝、利胆:黄芩素( 6)镇静( 7)对血液系统影响:黄芩素、千层纸素、黄芩新素( 8)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汉黄芩素,黄芩新素 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黄芩新素 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TC)水平;黄芩素、黄芩苷 降低血清甘油三酯( TG)含量。( 9)抗氧化: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 抑制过氧化脂质( LPO)的生成;黄芩苷锌、黄芩苷铜 清除超氧自由基现代应用:小儿呼吸道感染,急性菌痢,病毒性肝炎。黄连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抗病原体:黄连及小檗碱抗菌机制:破坏细菌结构;抑制细菌糖代谢;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黄连及

9、小檗碱( 3)抗炎、解热:小檗碱抗炎、黄连解热( 4)镇静催眠:黄连镇静、小檗碱催眠( 5)降血糖:黄连及小檗碱( 6)抗溃疡:黄连及小檗碱( 7)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小檗碱正性肌力:小檗碱 动物离体心脏及整体心脏均显示出正性肌力作用。机制:增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负性频率:小檗碱 清醒大鼠心率先加快而后缓慢持久地减慢。抗心律失常:小檗碱降压:小檗碱抗心肌缺血:小檗碱( 8)抗脑缺血:小檗碱( 9)抗血小板聚集:小檗碱现代应用: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性疾病;糖尿病;烧伤;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1)抗病原微生物:绿原酸和异绿原酸( 2)抗内毒素( 3)

10、抗炎、解热( 4)增强免疫现代应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急性扁桃体炎。大青叶(板蓝根)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1)抗病原微生物:靛蓝、靛玉红抗病毒作用显著: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板蓝根多糖( 3)保肝:靛蓝现代应用:上呼吸道感染; 扁桃体炎、咽炎;急性传染性肝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疱疹性口腔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青蒿功效:清热解毒,除蒸,截疟( 1)抗病原体抗疟原虫:青蒿素特点:高效、速效、低毒。抗菌、抗病毒:青蒿醇提物、醚提物、青蒿酯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青蒿素对流行性出血

11、热病毒、流感病毒;青蒿挥发油对多种皮肤癣菌。( 2)抗炎:莨菪亭( 3)解热、镇痛:青蒿水提物花前期采的青蒿解热作用强(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青蒿素现代应用:疟疾;高热;皮肤真菌病和神经性皮炎。不良反应:青蒿琥酯:抑制骨髓造血,而且能通过胎盘屏障损伤胎肝有核细胞。青蒿酯钠:明显的胚胎毒作用。栀子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1)抗炎:栀子醇提物、水提物、乙酸乙酯部分和京尼平苷。( 2)镇静、镇痛:熊果酸镇静,栀子醇提物及京尼平苷镇痛。( 3)降温和解热:熊果酸。( 4)利胆、保肝:栀子醇提物和栀子苷、栀子素利胆,栀子保肝( 5)促进胰腺分泌:促进胰腺分泌京尼平最强。降低胰酶活性京尼平

12、苷最显著。现代应用:急性黄疸型肝炎;扭挫伤;急性卡他性结膜炎。鱼腥草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抗病原微生物:鱼腥草素( 2)抗炎:鱼腥草素(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现代应用:急性呼吸道感染;妇科炎症及不孕症;外科术后感染、皮肤病、细菌性痢疾。苦参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1)抗病原体:苦参及苦参总碱( 2)抗炎( 3)抗过敏:苦参碱( 4)抗肿瘤:苦参碱( 5)解热:氧化苦参碱( 6)抗心肌缺血:苦参水煎醇沉液、苦参总碱( 7)抗心律失常: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现代应用:急慢性肠炎;滴虫性阴道炎;皮肤病;心律失常;肿瘤;肝病。知母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1)解热( 2)抗炎:

13、芒果苷( 3)对交感神经和 受体功能的影响:知母及其皂苷元( 4)降血糖:知母水提物和多糖现代应用:急性传染、感染性疾病;糖尿病;肺结核潮热或肺热咳嗽。第四单元泻下药药理作用:泻下;利尿;抗病原体;抗炎;抗肿瘤。大黄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1)泻下:结合型蒽苷,其中以番泻苷 A 作用最强 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 2)保肝、利胆保肝机制:促进肝细胞 RNA 合成及肝细胞再生;刺激干扰素产生,抑制病毒的繁殖;促进肝脏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利胆表现:疏通肝内毛细胆管, 改善胆小管内胆汁瘀积; 促进胆囊收缩; 松弛胆囊奥狄氏括约肌;促进胆汁分泌和胆红素排泄。( 3)保护胃黏膜、抗急性胰腺炎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 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多种成分抑制胰酶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胰糜蛋白酶、胰激肽释放酶和胰淀粉酶活性( 4)改善肾功能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利尿;大黄 降低氮质血症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血中非蛋白氮延缓慢性肾衰( 5)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止血: -儿茶素,没食子酸。改善血液流变性:降血脂:蒽醌类、儿茶素现代应用:便秘;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感染性疾病及菌痢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各种出血性疾病;胃溃疡、高脂血症不良反应: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