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273645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电课程设计报告(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锡太湖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基于 Multisim 10 的电路仿真2013-2014 学年 第二学期工学院 自动化专业 班级 XXX姓名 X X学号 XXXXXXX扌旨导老师xxx XXX递交报告时间 XXXX 年 XX 月 XX 日目录1 课程设计绪论 11.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11.2 电路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 11.3 本次课程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22 课程设计的内容32.1 单级放大电路的测量 32.1.1 电路仿真图32.1.2 电路仿真参数测量值/图 62.2 集成运算放大器运用的测量 92.2.1 电路仿真图92.2.2 电路仿真参数测量值/图 102.3 波形发

2、生器应用的测量112.3.1 电路仿真图 112.3.2 电路仿真参数测量值/图 132.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量 162.4.1 电路仿真图 162.4.2 电路仿真参数测量值/图 162.5 差动放大电路的测量 182.5.1 电路仿真图 182.5.2 电路仿真参数测量值/图 202.6 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路的测量212.6.1 电路仿真图 212.6.2 电路仿真参数测量值/图 213 心得与体会 224 参考文献 2 35 致 谢 246 当场考试答题卷 2 51 课程设计绪论1.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目的:1. 根据课堂讲授内容,熟悉并初步掌握 Multisim 的基本使用方法。

3、2. 通过模拟典型例题和习题,积累仿真程序经验,印证书本知识。3. 通过完成课程设计内容的教学实践,逐渐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来模拟电子电 路的基本测试和仿真的能力。意义:1. 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解,分析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通 过 Multisim 进行仿真测试,验证并深入研究在课堂上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2. 有利于我们逻辑思维的锻炼,模拟仿真与故障诊断、处理能直接有效地锻炼 我们学生理解、运用Multisim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获取启发, 跳出书本进行实践。3. 有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通过Multisim将理论设计进行 模拟仿真测试,独立检验并分析

4、出电路中出现的各种正常与非正常情况,逐一排 查并处理故障,完成设计。4. 有利于化繁为简,拓宽电路实验的内容,突破课堂教学难点,将理论知识与 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1.2 电路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系统仿真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为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 推动力。二者的结合以基本的电路理论为基础,将系统仿真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于 电子系统的设计、开发、验证、测试过程之中已经产生了大量的应用成果。在 仿真软件开发上,国内外已呈现一片百花齐放、欣欣向荣之势,但电路仿真技术 仍是美国、德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经过如此,各国也在努力研究 电路仿真技术,大力开发相关仿真软件。因为现代仿

5、真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仿真软件的普及,电路仿真技术在科研、教 育和教学中也已经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目前, Multisim 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 大专院校的教学和课程设计。电路仿真技术促使了教育产生变革,使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大大推动了教育的发展。1.3 本次课程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1. 熟悉 Multisim 10 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操作方式。2. 了解电路仿真技术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学习掌握本次6种基本电路设计的仿真测试与测量分析。4.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总结心得体会。5.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

6、学 习态度。2 课程设计的内容2.1 单级放大电路的测量2.1.1 电路仿真图1.静态仿真4.分别加上5.1k欧和330欧的电阻R556:01T0-8-G2H kHz- jjbeq:iajk::n_LiN . : Key;=;A;:ExITtlgfz x - r: -t -:士五jFFOLXSC12N2222A5 rk I % 5 2- - 10UF-POL-6.动态仿真三R56:R8XMM2i0IV2 1-2 V-G2fz陰貰-珈XSC1R4 4- C3 :丰 47QFFOL; JEF-POL2N2222Ae + :iOmVMkHz- ILHJF-POL- 5.1 kD7.测量输出电阻 VL

7、、V02N2222A1-LiuF-POL6:C2:R8i-Wv5.1 kn 1 LhjF-PCiL-T2:k61 .R5 .Io Cl q_ p;4 :i4AjF:-FiCLSlOrnV1kHz-ODeg:VL):REI : -HvVv Cl-C2 -1-OuF-POLXMM15.1 kO1 LhjF-PCL-2:2N2222AV0)2.1.2 电路仿真参数测量值/图1. 静态数据仿真仿真数据(对地数据)单位:V计算数据单位:V基级集电极发射级VbeVceRp2.851146.081792.221280.6297973.8610000Rp 的值,等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乘上百分比。2. 动态仿

8、真一问:记录波形,并说出他们的相位有何不同ReverseTime18.013 msCh3nnel_A-53.908 mVCh3nnel_B1.136 品FT2-T1K position DY positionTirriebaseScale 1 ms/DivChannel AScale Isuu mVJTiiii-Ext. TriggerU答:二者的相位相差 180。3. 动态仿真波形图:记录表格数据如下:仿真数据(注意 填写单位)计算Vi有效值VO有效值Av14.14427mv353.60679mv254.记录数据如下表:仿真数据(注意填写单位)计算RLViVOAv5.1KQ20mv250mv

9、12.5330Q14mv34mv2.435.其他不变,增大和减小滑动变阻器的值,观察 V0 的变化,并记录波形。6.动态仿真三记录数据如下表仿真数据(注意填写单位)计算信号发生器有效电压 值万用表的有效数据Ri10.6082nv133.066nv3.325k7.记录数据如下表:仿真数据计算VLVORO117.551mv223.346mv4.5902k2.2 集成运算放大器运用的测量2.2.2 电路仿真参数测量值/图1.静态测试,记录集成电路的各管脚直流电压 如下表:3管脚2管脚7管脚4管脚6管脚-546.5456u483.24574u14.00000-14.0000012.34661m在100

10、AAAAA-2pnj-llEN(恕p)藝EqlOOtrilivmi嘟Li2510-25-50-75-Circuit2AC Analysisih-傷 Oscilloscope-XSCllkIMFiequency (Hz)100MITr i 1100MITkFrequency (Hz)ZLTimediannel_AClannel_BI S13.202 ms恥4.445 uV27. IM mV14.774 ms-1.544 mV-3.052 mV1.572 ms-2.749 mV-M.2 mVReverseT2-T1T1 *T2 TTime baseScafe |lrrE/DivX posrtion

11、i pIjT Adtd| B.-a|ab|=Chan nel ASea且 |l mV/Div Y position(0-Channel IBSea且 110 mV/DivY positionAC I 0 I EXT (J I ac| o J5T - I g)Edge T正7LevelType闻 j No.| 曲urtollNonm4.放大倍数测量Au=1.5473*10/1.408=10.9892.3 波形发生器应用的测量2.3.1 电路仿真图2.方波发生器覽二012:V810k;a12:V5004C2土 10hFDI嚟營4 50%: : :k?N575BXSC1Sc Trfl2.3.2 电路仿真参数测量值/图1. 接通12V电源,调节电位器,使输出波形从无到有,从正弦波失真到不失 真。描绘出输出端的波形,记下临界起振、正弦波输出及失真情况下的 Rw 值,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Rw/千欧波形图临界起振2. 测量稳定振荡时输出的电压峰值、运放同向端电压峰值、二极管两端电压最大 值,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输出电压峰值2.92310mv运放同向端电压峰值-564.05924uv二极管两端电压最大值2.67261mv二、方波发生器 1. 描绘出示波器中方波和三角波,注意他们的对应关系( 10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