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述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270338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述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血性肺原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十年前据在全国调查了二千多万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1992年在北京、湖北、辽宁某些地区农民中普查了十万余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7,基本与前相似。居住在高原(如东北、华北、西北),日照不足又过于潮湿的西南地区及抽烟的人群患病率为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91.2以上患者年龄在41岁以上。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随职业的不同患病率依

2、次为工人、农民及一般城市居民。患病率最高可达15.749.8。本病占住院心脏病的构成比为4638.5。多数地区占第3、4位,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19801989年的构成比仅2.49,占第8位,这与冠心病、心肌炎发病率与收治率例数增高有关。在气候严寒的北方及潮湿的西南地区则为首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本病由慢性广泛性肺-胸疾病发展而来,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症状常混杂出现,不判定心脏病是否已出现,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一般认为凡有慢性广泛性肺、胸疾病患者,一旦发现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而同时排队了引起右心增大的其他心脏病可能时,即可诊断为本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措施由于绝大多数肺心病是慢性支

3、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因此积极防治这些疾病是避免肺心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应讲究卫生、戒烟和增强体质,提高全身抵抗力,减少感冒和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已发生肺心病的患者,应针对缓解期和急性期分别加以处理。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呼吸衰竭的常见诱因,故需要积极予以控制。(一)缓解期治疗 是防止肺心病发展的关键。可采用冷水擦身和膈式呼吸及缩唇呼气以改善肺脏通气等耐寒及康复锻炼。镇咳、祛痰、平喘和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药物如核酸酪素注射液(或过期麻疹减毒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和(或)雾化吸入,每次24ml,每周二次,或核酸酪素口服液10ml/支,3次/d,36月为一疗程。气管炎菌苗皮下注

4、射、免疫核糖核酸、胎盘脂多糖肌肉注射、人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口服等。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为本病主要证候为肺气虚,其主要表现为肺功能不全。治疗上宜扶正固本、活血化瘀,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肺循环情况。可选用党参、黄芪、沙参、麦冬、丹参、红花等。对缓解期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开展家庭病床工作能明显降低急性期的发作。(二)急性期治疗1.控制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故需积极应用药物予以控制。目前主张联合用药。宜根据痰培养和致病菌对药物敏感的测定结果选用,但不要受痰菌药物试验的约束。未能明确何种致病菌时,可选用青霉素160万600万u/d,肌肉注射或庆大霉素12万24万

5、u/d,分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一般需观察23天,如疗效不明显可考虑改用其他种类抗菌药物,如氨苄青霉素26g/d,羧苄青霉素410g/d、林可霉素1.22.4g/d等肌肉或静脉滴注或羧胺苄青霉素24g/d,分次口服。头孢噻吩、头孢羧唑、头孢哌酮24g/d,分次肌内注射或头孢环已烯同量分次口服也可选用。但切不可不必要地频繁调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红霉素加氯霉素;苯唑青霉素或头孢噻吩或头孢唑啉加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等。绿脓杆菌感染,可用羧苄青霉素、磺苄青霉素、呋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噻甲羧肟或加丁胺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联合应用。除全身用药外,尚可局部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注药物。长期应用抗生素

6、要防止真菌感染。一旦真菌已成为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调整或停用抗生素,给予抗真菌治疗。2.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 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缓解支气管痉挛、清除痰液、畅通呼吸道,持续低浓度(24%35%)给氧,应用呼吸兴奋剂等。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机械呼吸器治疗等。晚近有用肝素25100mg或肝素50mg、654-2 10mg加于葡萄糖溶液中每日静脉滴注,共710天,以降低痰及血液粘滞性,解除支气管痉挛,抗过敏,但同时需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免导致出血。3.控制心力衰竭 轻度心力衰竭给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控制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较重者加用利尿剂亦能较快予以控制。利尿剂的应用除

7、个别情况下需用强力快速作用制剂外,一般以间歇、小量交替使用缓慢制剂为妥。除能减少钠、水潴留外,并使血气低含量异常可取得改善。但使用时应注意到可引起血液浓缩,使痰液粘稠,加重气道阻塞;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低氯、低镁和碱中毒,诱致难治性浮肿和心律失常。因此,应用双氢氯噻嗪、丁苯氧酸、速尿等排钾药物时,应补充氯化钾或加用保钾利尿剂如氨苯喋啶或安体舒通等。中草药如复方五加农汤、车前子、金钱草等均有一定利尿作用。在呼吸功能未改善前,洋地黄类药物疗效差,使用时剂量宜小,否则极易发生毒性反应,出现心律失常。最好采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制剂如毛花丙甙(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甙K。口服洋地黄类的剂量,通常采用每天口

8、服地高辛0.25mg一次给药法。应用小剂量地高辛后,心力衰竭未能满意控制时,可加用卡托普利2575mg/d,分次服用。要注意血压、中性白细胞降低和蛋白尿等副作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是-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用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中,或再加入肝素50mg缓慢静脉滴注1次/d。此外如消普钠、消心痛、硝苯吡啶、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等药物均有一定疗效。4.控制心律失常 除常规处理外,需注意治疗病因,包括控制感染、纠正缺氧、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失调等。病因消除后心律失常往往会自行消失。此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还要注意避免应用心得安等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以免引起支气管痉挛。5

9、.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在有效控制感染的情况下,短期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抢救早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有一定作用。通常用氢化考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加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后者亦可静脉推注,病情好转后23天停用。如胃肠道出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应十分慎重。6.并发症的处理 并发症如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的治疗。7.中医治疗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表现为本虚证实,病情多变,治疗应按急则治标、标本兼治的原则。肺肾气虚外感型(肺功能不全合并呼吸道感染),偏寒者宜宣肺散寒、祛痰平喘,可用小青龙汤、真武汤等加减。偏热者宜

10、清热化痰、佐以平喘,可用麻杏石甘汤合渗苏饮、泻白散加减。心肺肾阳虚水泛型(以心功能不全为主),宜温肾健脾、利水益气宁心,佐以活血化瘀,可用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黄芪必甲散、苏子降气汤等加减。气阴二亏(心衰多伴有低钠、低钾、低渗血症)宜养气养阴,生脉散加减。痰浊蔽窍型(肺性肺病),宜清热豁痰、开窍醒神,可用清营汤、丹溪独活汤、涤痰汤等加减。无阳欲绝型(休克),需加阳救急汤、独参汤等。热淤伤络型(伴有出血倾向),宜清热凉血、活血止血,可用犀角地黄汤调十灰散、济生回生丸、黄土汤加减。此外,气虚津伤(用激素、抗生素及利尿剂治疗后期)宜益气养阴、润肺化痰,沙参麦冬汤加减。又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途

11、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学 (一)支气管-肺疾病 分为两类: 阻塞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等所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现称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限制性疾病,如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尘肺、接触有毒气体(如氯、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胸部放射治疗等致广泛性肺纤维化变化、结节病、硬皮病、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二)影响呼吸活动的疾病 脊柱后侧弯和其他胸廓畸形、胸廓改形术后、胸膜纤维化、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肌营养不良等)、过度肥胖伴肺泡通气障碍等。肺血管

12、可能弯曲或扭转。另慢性高原病缺氧致肺血管长期收缩也是肺心病的一种病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临床表现 本病病程进展缓慢,可分为代偿与失代偿二个阶段,但其界限有时并不清楚。 (一)功能代偿期 患者都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逐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体检示明显肺气肿表现,包括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度清音、肝浊音上界下降、心浊音界缩小,甚至消失。听诊呼吸音低,可有干湿罗音,心音轻,有时只能在剑突下处听到。肺动脉区第二音亢进,上腹部剑突下有明显心脏搏动,是病变累及心脏的主要表现。颈静脉可有轻度怒张,但静脉压并不明显增高。 (二)功能失代偿期 肺组织损害严重引起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呼吸

13、和(或)心力衰竭。 1.呼吸衰竭 缺氧早期主要表现为紫绀、心悸和胸闷等,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各种精神神经障碍症状,称为肺性脑病。表现为头痛、头胀、烦躁不安、语言障碍,并有幻觉、精神错乱、抽搐或震颤等。动脉血氧分压低于3.3kPa(25mmHg)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过9.3kPa(70mmHg)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更明显,出现神志淡漠、嗜睡,进而昏迷以至死亡。 2.心力衰竭 多发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因此常合并有呼吸衰竭,患者出现气喘、心悸、少尿、紫绀加重,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右心衰竭症状。体检示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心前区可闻奔马律或有相对性三尖瓣

14、关闭不全引起的收缩期杂音,杂音可随病情好转而消失。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肝肿大伴压痛,肝颈反液压征阳性,水肿和腹水,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此外,由于肺心病是以心、肺病变为基础的多脏器受损害的疾病,因此在重症患者中,可有肾功能不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所致面颊色素沉着等表现。 并发症 最常见为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其他尚有上消化道出血和休克,其次为肝、肾功能损害及肺性脑病,少见的有自发性气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后者病死率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预后本病常年存在,但多在冬季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1973年前肺心病住院病死率在30%

15、左右,以后加强了对本病的防治,1983年已降到15%以下,近12年来仍在15左右,这与肺心病发病高峰年龄向高龄推移,多脏器合并症,感染菌群的改变,绿脓杆菌感染增多等多层因素有关。主要死因依次为肺性脑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全身衰竭等。本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通过适当治疗,心肺功能都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发生心力衰竭并不表示心肌已丧失收缩力。消化性溃疡病饮食上宜食易消化又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发作期宜少食多餐,以软食为主,如软饭、面食、稀粥、藕粉、豆浆、橘子等“慢性肺心病”的问题。慢性肺心病,多数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并发肺气肿的结果。防治这些疾病是

16、肺心病最有力的治疗措施,而肺心病的心肺功能衰竭,主要是由于呼吸系统急性感染而引起的。因此,它的治疗方法不同于其它心力衰竭的治疗,有效地控制感染是治疗肺心病的中心环节,常选择比较敏感性抗生素,足量使用,目前仍以青霉素和链霉素为首选。病人如有浮肿,给予适量利尿剂及补充钾盐,还可选用血管扩张药(消心痛、心痛定、哌唑嗪等)减轻心脏的负担。如果仍不能控制心力衰竭,可以考虑小剂量的洋地黄制剂。慢性肺心病病人,注意给予氧气治疗,也可收到很多的疗效。对轻、中度缺氧或恢复期患者,可给予间歇吸氧治疗,在1小时治疗中,吸30分钟,休息30分钟,或每晚睡前,吸20-30分钟的氧气。重度缺氧者,用持续低流量给氧或面罩吸氧。为了改善肺功能,可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