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26914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生理心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行为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 制(脑机制)的一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它以心身关系问题作为研究的基 本命题,借助于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试图阐明心理现象产 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脑在整体形态、细胞和分子等各个水平上的运动与变化规 律。它首先有威廉.冯特提出。二、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的关系生理心理学是以高等动物为实验对象,采用有创性实验技术,并采用当代认 知神经科学理论观点研究认知过程的脑机制的分支学科。心理生理学是以人类为 研究对象,以心理参数为自变量,记

2、录和分析生理参数随心理认知活动而发生变 化的规律。生理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心理活动产生的生理机制,而心理生理学研 究生理参数变化与心理活动的关系,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传统方法(自己了解)2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1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此方法是测 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2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PET), 此方法是测定含放射性同位素(18F或150),在脑区域性代谢率,以次作为脑认知 功能的生理指标。3无创性脑生理成像技术:脑电图(EEG )和脑磁信号分析技术。脑电信号 反映出大脑皮层与深层之间的功能变化,脑磁信号反应大脑表面切线方向的功能 变化。脑电图(EE

3、G)、事件相关电位(ERPs )和脑磁图(MEG )的共同特点是时 间分辨率较高,但是空间分辨率差。第二章:感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一、视觉的生理基础(了解)二、视觉信息的传递、加工与编码(详见课本 P35-P37 理解后记忆)传导路径:外界光线瞳孔折光系统视网膜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 细胞形成视神经视交叉左、右视束(小部分纤维到中脑上丘,光探究反射 等) 外侧膝状体枕叶17区视觉。三、功能柱在大脑视觉皮质中,具有相同视功能特性(相同图像特征选择性和相同感受野) 的皮层细胞,以垂直于大脑表面的方式排列成柱状结构,被称为视皮层功能柱。 大体有两种功能柱理论,即特征提取功能柱和空间频率功能柱。特征提取

4、功能柱 包括:方位柱、眼优势柱、颜色柱等。超柱: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功能柱组合而成。在超柱范围内,包括有整套 能分析图形方位、空间频率和颜色等基本视觉特性的各类神经元,它们对一个共 同的视网膜区域(感受野)内的图像的各个基本视觉特征进行平行的信息处理, 它是视皮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定位。感受野:指视网膜(视野)上的一个区域,照明该区域时则影响某一神经元的 电活动,这一视网膜区域就是该神经元的视野。 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至少可以分三类,其特点为:简单型:感受野呈狭长型,分给光区和撤光区,最佳刺激是线条。具有最佳朝 向的线条(与给光区朝向相同)能诱发最强反应,反之则抑

5、制。复杂型:感受野较大,无明显光区、线条运动方向检测,只对朝向敏感,对位 臵不敏感。超复杂型:感受野的反应特征与复杂型相似,但有明显的终端抑制,即长方形 的长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则有抑制效应(检测端点)。四、听觉信息的神经编码听觉的共振假说:黑尔姆霍兹1863 年提出,某一频率的声波传来,只引起谐 振频率与声波频率一致的基底膜振动,因此,基底膜振动为分离振动。 高频声波蜗底 低频声波蜗顶行波学说:行波学说是贝克西 1969 年提出的,不同频率的行波引起不同感受 细胞的最大兴奋,在耳蜗内对声音频率进行着细胞分工编码。特点:振动从底部 向顶部传布时振幅逐渐增加而速度逐渐变慢,当达到基底膜某一部位即其谐

6、振频 率与声波频率一致的地方振幅最大,离开该处后迅速变小,再稍远完全停止。 不同频率引起最大兴奋地部位对应:高频声波蜗底低频声波蜗顶所以,音高的神经编码包括两个原则: 一是部位原则:不同频率的声音可兴奋基底膜上不同部位的毛细胞,并能 引起相应部位放电。二是频率原则:根据声音频率,听神经发放不同频率的冲动来传递频率信 息。五、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1. 锁相时差编码:由声波达两耳之间的时差所形成的空间定位。2.强度差编 码:声波强度在两耳之间形成的时差所形成的空间定位。第三章:知觉的生理学基础一、失认症类型:视觉失认症(统觉性失认症、联想性失认症、颜色失认症、面 孔失认症)、听觉失认证、体觉失认

7、症。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和功 能正常,但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二、视知觉加工通道1.初级知觉通路:( 1 )、P 通道:处理视觉对象的形状信息。路径:视网膜小 型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小细胞层-卩层(VI 4C) -V1 2 3层(斑点间区)-V2 的亮带区-V4。(2)、K通道:处理物体色彩信息的中枢位于V4区,该区大多数 细胞对光的波长具有选择性。(3)M通道:处理运动和深度知觉的信息。2高级知觉通路:(1)、物体知觉腹侧通路(what通路、枕-颞通路)自纹状 皮质由腹侧投射至颞叶,主要负责物体的知觉和识别,决定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通路

8、:V1-V2-V3-V4-IT(颞下回)。(2)、空间知觉背侧通路(where通路、枕- 顶通路)从纹状皮质由背侧伸向顶叶,负责运动视觉和物体的空间知觉。决定我 们看到的物体在哪里。通路:V1-V2-V3-MT(颞中回)-MST、FST-顶叶。What-where 二分法为高级视觉处理提供了功能上的解释,这种差别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背侧和腹侧通路不是相互分离而是相互联系的。 Where 通路的空间信息对解决 “what”问题非常有益,例如深度线索可以将复杂情景分解为不同物体的组成部分。第四章:注意的脑机制一、非随意注意非随意注意是由外界较强的新异刺激或引起主体意外感的刺激所引发的不 由自主

9、的注意过程,又称被动注意,其生理基础是朝向反射。朝向发射: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 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是非随意性注意的生理基础。朝向反射从形式上来讲与注意的初级形式无意注意有某些相似之处,系统探 查朝向反射的生理反应确实有助于了解其生理机制。朝向反射的生理基础:1. 瞳孔散大 2.交感神经兴奋,如皮肤电导迅速增强,躯体血管收缩、头部血 管舒张,心率一般变慢。3.头颈部肌肉和眼外肌肉收缩,使感觉器官朝向刺激源。 4脑电弥散性去同步化反应(a波的阻抑),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朝向反射的特性:非特异性1) 刺激的性质:无论声、光、温度、痛等刺激

10、,只要是新异的,都会引起上 述生理变化。2) 刺激量的差异:刺激接通或撤除都会引起朝向反应。 朝向反应的非特异性与适应反应或防御反应是不同的二、神经活动匹配理论前苏联学者Sokolov(1969)认为,朝向反射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 杂系统的功能表现。这个功能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在新异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的 刺激模式与先前相关的神经系统活动模式之间不匹配时,将产生不随意的定向反 射。主要观点: 1 )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原有神经系统的活动模 式之间的不匹配。 2) 感觉神经元传入的信息模式和中间神经元保存的以前刺激 痕迹的模式加以匹配 匹配不反应 不匹配反应 3) 无论刺激接 通

11、或撤除引起的朝向反应都有相同的神经机制。新刺激(出现、消失、变化)一原有神经系统活动模式丨一匹配一不反应I -不匹配-反应三、丘脑网状核闸门控制理论随意注意的生理机制朝向反射和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可以解释无意注意的生理机制,对有意注 意生理机制,以及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之间相互关系,在 20 世纪 70 年代形成了 丘脑网状核闸门控制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中脑网状结构弥散地调节着脑的活动, 是无意注意产生的基础;而额叶内侧丘脑系统对无关刺激引起的神经信息发生 抑制作用,从而选择性调节有意注意。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两个机能系统中, 丘脑网状核起着闸门作用,调节着选择性注意机制。1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12、非随意注意:新异刺激中脑网状核兴奋I-广大皮层区的觉醒反应I- 抑制丘脑网状核不能对丘脑感觉接替核实施抑制J丘脑感觉性接替核高度兴奋保持非随意注意状态2. 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随意注意:从上而下的作用刺激重复 -额叶皮层-内侧丘脑系统兴奋J丘脑网状核兴奋J抑制丘脑感觉接替核抑制了对无关刺激的感受保持随意注意机制第五章: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一、学习与记忆的分类1. 联想式学习:指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学习。实际上是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中枢之间的活动形成联结而实现的学习过程。联想 式学习,又可分为尝试与错误学习(桑代克)、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和操 作式条件(斯金纳

13、)反射三类。2. 非联想式学习 学习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形成某种明确的联系。主要指单一 刺激长期重复作用下,个体对该刺激的反应增大或减退的神经过程。(发生于某 一感觉中枢,是同一中枢反应性变化,因而无中枢间联想过程)非联想式学习又 分为两类:(1 )习惯化(habituation )( 2 )敏感化(sensitization)。这种学习 形式发生在某一刺激的感受中枢内,是同一中枢反应性的变化,因而没有脑内中 枢间的联想过程,因此统称为非联想式学习模式习惯化:习惯化指一个不具有伤害性效应刺激重复作用时,机体对该刺激的反 应逐渐减弱的过程。敏感化:一个强刺激或伤害性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机体对一个弱刺

14、激的反应变 大。它使动物对敌人可能的伤害性刺激保持警惕。 (高度警觉状态)3. 程序性学习或熟练与技巧性学习4认知学习,又称为顿悟式学习,存在于高等灵长类和人类中,不是建立在重 复的个体经验上,往往一次性观察或模仿就会完成。5. 情绪性学习 最常用的是阴性情绪行为模式 冲突性行为模式:冲突性情绪 反应模式是在实验程序中同时引起动物的阳性情绪和阴性情绪,使之产生冲突。 将饥饿动物放在动物箱的一端,每当光或声刺激呈现时,在箱的另一端呈现食物, 动物在跑去吃食物的途中会遇到足底的电击。这样食物引起的阳性情绪和与足底 电击引起的阴性情绪间就会产生冲突,对比哪种情绪行为占优势。电击强度和食 物运动反应的

15、时间是这类实验的行为参数。6. 印记式学习。存在于鸟类和低等哺乳动物中。仅仅发生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 例如:鸡的印记式学习二、联络区皮层与与认知学习要点: 1.80%的大脑皮层属于联络区2.最大的是前额叶皮层:复杂时、空间 关系的学习(空间工作记亿)3.其次是颞、顶、枕联络区皮层:物体认知学习和贮 存记忆痕迹。( 一 ) 颞顶枕联络区皮层:次级视皮层、顶下叶和颞下叶共同构成颞顶枕联络区,与物体认知学习和 贮存记忆痕迹有关。 总结:远离枕叶的颞下回在认知学习和物体记忆中重要。 颞下回在物体认知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它需要与以下区域联系,形成学习记 忆的神经网络。(1)初级视皮层:物体不匹配模式的学习(2)与海马和杏仁核联系:复杂 物体的认知学习; 触觉认知学习(3)尾状核和内侧丘脑: 简单图形的鉴别学 习。因此,对复杂物体或现实刺激物的认知学习和简单图形的鉴别学习是两种不 同的神经过程,以不同的神经联系为基础。Mishkin 的延缓的物体不匹配训练:首先让猴观察一个圆柱体,当它将圆柱体移开就会发现下面有一小块食物 . 间隔10 秒后,猴的面前出现两个物体,一种是刚刚见过的圆柱体,另一个是未 见过的长方体。这时猴移动长方体也会得到一小块食物,如果它移动曾见过的圆 柱体,则得不到食物。训练几日,这种行为模式就会得到巩固。然后对猴进行手 术损毁与枕叶相邻的两半球颞下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