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城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268071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城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城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城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城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城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城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城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试行)1、总则1.1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 成部分。为了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规范城市防灾避险 绿地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特制定本导则。1.2编制依据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1.2.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2.3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1.2.4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2.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1.2.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 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1.2.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编制的通知1.2.9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1.2.10城市防洪标

2、准1.3本导则适用于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设计。1.4原则1.4.1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最大程度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考虑市民的避灾需求,为市民 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生产环境。1.4.2统筹布局,分类细化防灾避险绿地需要和其他避险场所一起统筹部署、均衡布局 并就近安排,使市民及时就近疏散。对规划确定的分区、分级、 建设标准等作出规定。1.4.3平灾结合,综合利用按照平灾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将防灾避险绿地建成具 备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平时依照土地的使用性质,满足人们游 憩、娱乐和健身等功能,灾时发挥避灾场所的作用。2. 规划引导2.1规划思路

3、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是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的专项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根据城市的规模、类型、结构, 满足城市的防灾、减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功能需要,规划完善 的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体系。2.2防灾避险绿地分类及要求2.2.1防灾公园防灾公园是指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较长时间(数周至数月)的避灾生活场所、救灾指挥中心和救援、恢复建设等的 活动基地。防灾公园应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合理布局,须具 备完善的避灾、救援设施和物资储备。2.2.2临时避险绿地临时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较短时期(数 天至数周)的避灾生活和救援等活动的绿地。临时避

4、险绿地应 靠近居住区或人口稠密的商业区、办公区,具备应急避灾设施、 提供临时救灾物资。2.2.3紧急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居民可以在极短时间内 (35分钟内)到达的避险绿地。满足短暂时间的避灾需求。2.2.4隔离缓冲绿带隔离缓冲绿带是指位于生活区、商业区与油库、加油站、 变电站、工矿、有害物资仓储等区域及不良地质地貌区域之间, 具有阻挡、隔离、缓冲灾害扩散,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功能的绿 化空间。2.2.5绿色疏散通道绿色疏散通道,是指灾害发生时具有疏散和救援功能的通 道通道利用城市道路将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和紧急避险 绿地有机连接,构建网络,连接城市主要对外交通,形成疏散 体系。

5、通道两侧应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带。2.3指标体系依据城市的灾害类型与防灾重点,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 综合防灾规划对绿地进行防灾避险功能布局,并满足防灾避险 绿地规划技术指标要求。(表一)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技术指标编 号名称布局要求小城市 (人口不足20万)中等城市(人口 2050万)大城市(人口50100 万)特大城市 (人口大于 100 万)(人口少于10万)(人口1020 万)1防灾避险 绿地防灾公园紧 急避险绿地防灾公园紧 急避险绿地防灾公园-临时避 险绿地-紧急避险 绿地防灾公园临时 避险绿地紧急 避险绿地防灾公园-临 时避险绿地- 紧急避险绿地2防灾 公园数量 规模1座/2025万人

6、不小于5公顷服务半径不大于5000米3临时 避险 绿地规模不小于2公顷服务半径不大于1500米4紧急 避险 绿地规模不小于1000平方米服务半径300-500 米2.4规划成果与内容要求2.4.1中、小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应以专章形式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对防灾避险绿地的指标、布局、结构、分类 和近期建设等作出规划,2.4.2特大城市、大城市须作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专项规 划。2.4.3特大城市、大城市防灾避险专项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成 果须包括:文本 总则包括规划范围、规划期限、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等 规划目标 规划指标 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防灾避险绿地分类规

7、划简述各类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 植物材料规划 主要设施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说明书 概况及现状分析(评估报告)I.城市概况(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况和城市 基本概况等)H相关规划分析(包括对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 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分析)B.防灾避险绿地现状分析(分析威胁城市安全的主要灾害 类型、分布情况和特点,调查现状城市绿地及防灾避险绿地的 类型、布局和规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 规划总则I.规划编制的意义H. 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B.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规划目标I. 规划目标H. 规划指标 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结

8、构布局I. 规划结构H. 规划布局 防灾避险绿地分类规划I. 防灾公园H.临时避险绿地B.紧急避险绿地IV. 绿色疏散通道V. 隔离缓冲绿带分述各类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和规划指标, 并确定相应的防灾避险设施。 绿地植物规划I.植物选择的原则H.植物选择建议 近期建设规划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规划分期建设可分为近期和远 期。在安排各期规划目标和重点项目时,应依城市的规模、类 型和灾害发生的特点以及城市绿地自身发展规律而定。近期规 划应提出规划目标与重点,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估算。图则 .区位关系图 .灾害分析图 .城市规划区和建成区现状分析图 .防灾避险绿地结构图 .防灾避险绿

9、地总体布局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3. 设计引导3.1防灾公园3.1.1选址防灾公园应交通便利,地形相对平坦,周边空旷,无泥石 流、洪涝等次生灾害影响,距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国 家现行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无易燃易爆及 有害化学物品的影响,无建筑物倒塌等的影响,确保避险人员 安全。3.1.2布局与分区场地要求:场地面积根据城市规模,不应低于表一第2项 指标的要求,须与两条及以上救援疏散通道相连。绿地应为开 敞式,应考虑避险需求,有效避险面积不宜小于绿地总面积的 60%。人均有效避险面积12试,周边应设置防火安全带,宽 度应宽于25m,且园内应划分区块,区块之间应设防火安全带。

10、如果中心避险绿地周围有木制建筑物群且风速较大,应当加宽 防火安全带。出入口设置:不少于两个双向快速交通出入口,并应设置 应急备用出入口。出入口布置相应的设施,至少有一个进出口 设置无障碍通道。防灾功能分区:防灾公园应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功能区,救 灾指挥区、物资存储与装卸区、避灾与灾后重建生活营地、临 时医疗区、对外交通区(停车场与直升机临时停机坪)。3.1.3 设施基础设施 供水水源:须与城市供水管网相连并设有独立的供水设施如地下 水井、或封闭式蓄水池。保证饮用水3升/人天。 排水:应设置独立的排污系统,污水应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医疗卫 生污水、应急厕所污水应进行收集外运集中处理。 供电:应采用双

11、电源供电,配备有便携式发电机组,并储备有备用 燃料。 通信:须设置固定电话,并应设置移动通信设施,使无线信号覆盖 避险避险绿地。宜配备卫星无线通讯设施(一般通讯中断后的 紧急通讯系统)。设置广播系统,配备监控系统。救灾机构及占地要求 救灾指挥中心:功能:统筹指挥整个救灾行动,指挥救援和安置,对救援人 员进行调度。配置监控广播系统,固定电话和无线通讯设备。 保证救灾指挥中心与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畅通。建筑面积宜大于200平方米,抗震等级须在建筑物重要 性分类与设防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室外空地(搭建 帐篷)不小于500平方米。布局原则:靠近服务性出入口,便于交通组织和信息传递等。 应急服务中

12、心:功能:主要为本避险绿地服务,组织受灾群众有序安置, 物资收集与分配。占地面积不应小于100平方米,抗震等级须在建筑物重 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布局原则:靠近服务性出入口,便于组织和协调。 医疗救护中心:平时为开敞空间、在灾时能搭建医疗帐篷 迅速转为医疗救护中心。功能:收治、救助伤员,及时转运伤病员。占地:按2050个床位设置,占地面积应不小于1600平 方米布局原则:靠近输送救援出入口,便于伤员和药品的运输。 集散场地:应设置一处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集散场地, 作为人员集散,临时停车,物资运输,宜与直升机临时停机坪 设置在一起。物资储备应设置食品、药品、饮用水、帐篷、消

13、防、交通、工具、器 材等物资库,并设置通信设施。物资仓库应靠近输送救援出入 口,便于物资输送。配置设施及建设标准 内部道路:尽量实现环路,便于人员疏散。 自备水源(水井或封闭式蓄水池等):应有明确的标识。 应急直升机停机坪:面积为40x50平方米,以草坪及低 矮灌木为主,周边不得有高大乔木。宜设于集散场地内。 在绿地周边、入口处和各功能分区处须设置明显指示标 志,并且入口处须悬挂应急避险场所平面图及周边地区居民疏散通道图。 公厕:固定公厕:按每1000人设置一处。临时公厕:平时预留空间和管道接口,灾时通过简单搭建 即可使用。按防灾避险容量,每500人设置一处。 消火栓:须设置消火栓,且间距不应

14、超过120米。 公用固定电话:应备有不少于3部固定电话。3.2临时避险绿地3.2.1选址临时避险绿地应交通便利,地形相对平坦,周边空旷,无 泥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影响,距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 足国家现行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无易燃易 爆及有害化学物品的影响,无建筑物倒塌等的影响,确保避险 人员安全。3.2.2平面布局与功能分区场地要求:场地面积根据城市规模,按表一要求设置。须 与两条以上避险疏散通道连接;场地内应设置环形通道,通道 的宽度不小于7米绿地应为开敞式,有效避险面积不应小于 绿地总面积的60%。绿地周边须设置防火隔离带,不应小于15 米。出入口设置:应不少于两个双向交通出入口,应与集散场 地相连。至少有一个进出口设置无障碍通道。防灾功能分区:临时避险绿地应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功能区: 管理与指挥区、物资存储与装卸区、临时避险空间(含临时医 疗点)、对外交通区(救援用车停车场)。3.2.3设施市政基础设施 供水水源:须与城市供水管网相连,或设置地下水井、封闭式蓄 水池。供水指标:保证饮用水不低于3升/人天。 排水各临时避险绿地应与城市污水管网相接。移动式厕所应有 独立的排污系统,或污水收集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