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改中的心理困惑与对策-最新资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26799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在课改中的心理困惑与对策-最新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在课改中的心理困惑与对策-最新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在课改中的心理困惑与对策-最新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在课改中的心理困惑与对策-最新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在课改中的心理困惑与对策-最新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在课改中的心理困惑与对策-最新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在课改中的心理困惑与对策-最新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在课改中的心理困惑与对策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又一个里程碑。毋庸置疑, 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从思想观念到思维方式 , 从教学原则到教学方法都要有一个新的转变。但值得注意的是 , 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往往强调的是新的教育理念的灌输以及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 , 对教师面对这一挑战的心理适应性却未能予以足够的关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 , 教师心理适应性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教学潜能的发挥 , 并终将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得与失、成与败。本文试图分析教师在新课改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几种典型的心理不适及其成因,并提出克服这些心理困惑的方法 , 以呼吁全社会

2、给予教师更多的心理关怀。一、几种常见的心理不适现象1. 调整师生关系引发的不适感我国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以“师道尊严”为本质特征,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知识传承方面 ,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化身 , 是知识的传授者 ,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因而师生关系是一种单向性的“我主你客”“我说你听”式的服从关系。在伦理道德方面 , 传统的观念置教师于“道德说教者”的绝对尊严的地位 , 因而认为教师是无可置疑的“长者”, 学生是理所当然的“弟子” , 师生关系成了单一性的“老对幼”“长辈对晚辈”的说教关系。新课改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和谐为特征 , 在上述两个领域中师生关系均发生

3、了革命性的变化。因而, 教师的行为不再简单地等同于教育行为 , 他们必须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具有教育性。应该说 , 有效地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 但面对这些变化 , 教师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心理适应过程。2. “两手准备”的茫然感新一轮课改的目标是要实现从学科本位、 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转变,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种转变是全方位的系统变革, 不仅要在教育思想观念层面上实现转轨, 而且在系统构建和实践操作层面上同样要实现转轨。但从当前的改革实践看 , 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诸多环节还没有很好地实现相互配套和互为保障 , 新的考试制度和督导评估

4、体系还没有全面建立起来。 因此 , 许多学校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 一方面轰轰烈烈地开展新课改 , 另一方面却在扎扎实实地抓应试。正如一些校长所说 : “我们不得不两手准备。”3. 提高自身素质的焦虑感新课改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 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知识结构上, 从原来只要求会处理局部知识到处理学科内的综合知识, 发展到要求会处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在思维方式上, 从继承接受知识到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习惯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能力上 , 从模仿他人进行教学,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发展成为具有驾驭多种教

5、学方式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 , 从使用传统的书本黑板、教鞭等进行教学 ,到掌握使用投影仪、幻灯、录音机等基本电教手段, 发展成为能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等等。参照这些标准和要求 , 许多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之相差甚远, 似乎高不可攀。4. 否定自我的痛苦感新课改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 , 对于教师来说 , 这无疑是一种挑战和超越。面对这种变革 , 年轻的教师由于在教育教学经验和观念上还没有定型 , 适应尚容易些 ; 年纪稍大一点的教师要进行这种角色转变 , 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成就感强的优秀教师

6、 , 他们原本依靠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要他们否定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 , 放弃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法宝” , 将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这种痛苦的情绪如果没能得到有效的调适 , 极易产生对改革信念的动摇 , 甚至出现抵触情绪。二、应用措施1. 更新观念 , 实现角色转变目前许多教师骨干在过去教学的大背景下 , 耳濡目染了应试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应试教育观念在头脑中根深蒂固。不少教师的教学不是一个能动的个体, 而是一个机械地执行设计好的方案的个体 , 靠吃教参、标准化习题教学的营养不良者。还有不少是只“教”不“研” , 缺乏研究能力。这些都构成

7、阻碍课改的“瓶颈”因素。2. 加强学习 , 优化知识结构进入 21 世纪 , 知识发展的一个明显的重要趋势就是知识的一体化。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走向高度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随着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 , 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 而且发展速度将越来越快。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应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授者 , 也不应是固守一门学科的狭隘的专业人士 , 而应成为具有丰富知识的人才 , 科学、技术、哲学、宗教、艺术等学科都要涉猎 , 明白一二。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思考课改问题 , 在教学中厚积薄发, 得心应手 , 充满活力和创造力。3. 教研结合 , 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 , 优化教学过程 , 是推进课改的必要手段。 因此 ,教师一定要在这两个方面花气力 , 下工夫。首要的是改进教学方法。目前 , 中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经过多年的努力 , 已经探索和创造出许多成功的经验 , 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流派 ,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法 , 推动了教学改革的发展。课改是需要全社会参与的重大工程, 而如何使课改的主力军教师克服心理困惑, 减轻外部压力 , 提高自身素质 , 尽快适应课改需要 , 直接关系到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成与败。因此 , 在课改过程中 , 全社会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怀, 以推动课改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