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266394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目录2.2.2.3.3.4.4.5.5.5.5.6.6.67.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文献进展了整理、回忆和评述,大部分研究说明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力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比较低,而且随着收入层次上下不同而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跨时的研究说明,主观幸福感并没有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快速的增长。相对收入、相对剥夺对主观幸福感起决定作用,和绝对收入相比,它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更大,相关性也更强。通过对现有成果的简单总结,从中可以得到重要的启示。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绝对收入;相对收入;相对剥夺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幸福是什么?收入与幸

2、福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两个问题是人类探寻己久的话题,却始终难以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想获得幸福。追求幸福也是每个人生活的奋斗目的。然而奇怪的是,经济学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幸福避而不谈。这是为什么呢?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经济学家大多认为幸福是不可度量的,无法详细化,因此是非科学的。他们将效用这个概念取代幸福运用于微观经济学理论之中,以效用的多少来解释人们在不同物品之间进展的选择,即显示性偏好理论。于是,经济学家理所当然的认为更高的收入使得人们可以在更多的商品和效劳之间进展选择,即更高的收入意味着更高的幸福程度。因此,几乎在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中都只给出了一条简单的定理效

3、用(U)会随着收入(Y)增加而增加,即U=U(Y)。诚然,收入的增长使人们有才能购置更多的物品、享受更优质的效劳,从而进步了人们的个人效用,最终影响了个人及家庭的幸福感。然而,事实证明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同步平衡增长,这就是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二研究意义最近十几年来,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关注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经济增长不再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它只是人们为了获得自身幸福的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种渠道而已。特别是在经济高度开展的今天,深化理解人们的生活幸总体幸福感,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对于国家来说,首先,幸福感是理解民众情绪波动和变化的的传感器。人民群众

4、的情绪波动与变化是任何制度、任何政府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一个社会制度、一个政府以及它所执行的政策是否可以得到广阔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关系到这种制度和政权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历史一次一次的证明,假设可以让广阔人民群众生活幸福,那么这种制度、这种政权就可以稳固,社会那么能长治久安;反之,社会就会出现动乱,政权就有可能丧失。因此,对于百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情感,任何政府都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漠然视之。其次,幸福感是精神文明建立的指示器。人类对开展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经济的开展程度越高,人类生活中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会越大,人类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会越高。人们幸福程度的上下集中表达了一

5、个时期、一定历史开展阶段、一定社会的精神相貌和社会风气。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风气假设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开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在这种情况下,考察和研究人们的生活幸福感,研究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开展和人类进步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幸福感是检测社会良胜运转的预警器。通过对人们主观幸福感的调查以及对它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理解什么是人民群众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通过经济增长改善收入?还是改善收入不公和社会保障、改善教育和医疗?还是改善居住环境、交通状况?通过对人们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让我们

6、找出主要矛盾并按照轻重缓急来一一解决它们,从而使社会可以正常良好的运转。对于个人来说,理解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金钱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进步人们的生活程度。在如今这个充满物质诱惑的社会中生存,假设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容易被金钱所诱惑,成为金钱的奴隶,与真正幸福背道而驰。幸福感是多维的,它不仅仅是金钱、权力或收入的代名词。只有正确理解幸福的意义,人们刁一能明确奋斗的方向,向着真正的幸福而努力。二、幸福感研究的理论根底一收入的界定在经济学研究中,收入的概念很广泛。根据研究的范围和目的,通常使用的收入概念包括人均G

7、DP,平均小时工资,中等家庭收入等等,有时甚至直接用财富或金钱代替。个人收入概念包含两个层次)广义与狭义的个人收入。详细而言,广义的个人收入是指个人所有收入的总和,包括各种物质性收益(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和精神性收益(如声誉等)。狭义的个人收入通常是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其所占比例的多少,依次是: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工资、奖金等)、转移性收入(赡养捐赠、养老金、社会保险、辞退金、出售房屋财产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指居民的非劳动性消费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获得的收益)。本文在阐述幸福感和收入的关系时,采用的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数据,为了遵循数据的

8、客观性,故采用的收入的概念是狭义上的收入概念,即个人可支配收入。二幸福感的界定幸感福的概念涵盖面极广,其研究涉及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对于幸福感受的不同答复,反映了人们理解和定义幸福感的角度存在差异。就个体而一言,人们通常将幸福感理解为对欲望的满足程度,然而由于生活程度在不断开展变化,人们的目的和理想也随之开展变化,欲望只能得到暂时和相对的满足;就整个社会而言,幸福那么表现为快乐和德性。前者单纯从个人的感官欲望出发,强调幸福的结果;后者那么从社会的稳定出发,强调社会秩序的维护。然而幸福感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依赖于人们生存和开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因此,幸福感的定义就要建

9、立在人们生存需要得到适度的满足、开展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的根底之上,即幸福是不断追求进一步满足而产生的对生活总体上感到满意的愉悦程度。基于该概念下的幸福感依赖于三个条件:一是生存必须得到满足,否那么就不会有幸福感,即幸福感是建立在一定经济根底之上的。但是对于生存需求的追求又必须适度,否那么就会引起贪欲,而贪欲是一切祸患和不幸的根源。二是只有生存满足时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得到开展的满足,而且是不断追求的可持续的满足。三是幸福感的满足状态,这是针对总体生活的各个组成部分而言的,并非某一时点的短暂满意。总的来说,本文所研究的幸福感是建立在幸福经济学的根底之上的,是人们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现实生活总

10、体的主观评价,是基于物质根底之上的主观幸福感,它既同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亲密相关,又表达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是不断追求进一步满足而产生的对生活总体上感到满意的愉悦程度。三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在收入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仍然占有相对重要的位置。新古典经济学中所谓的经济人主要满足以下特征:1完全理性假说,即人们的行为是完全理智的,不受主观心理的影响;2最大化行为假说,即人们总是能从一组可供选的方案中,选取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好处的那一个方案(如厂商总能选择利润最大化的消费方案、消费者总能选择商品效用最大化消费组合);3效用假说,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商品组合中所得到的欲望满足程度。

11、较高的收入意味着更大的消费集,也就更有可能到达更高的效用的程度。三、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一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收入及财富的绝对数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很有限,而且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力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都比较低,并且随着收入层次上下不同而表现出显著的差异,通常意义下,绝对收入高的群体其主观幸福感也越高,但绝对收入的增加可以较大幅度地提上下收入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对高收入人群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幅度那么较小。并且根据跨时的研究指出,主观幸福感并没有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快速的增长,绝对收入并不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唯一因素,教育程

12、度、情感等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二相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向变动关系,而且和绝对收入相比,相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更大,相关性也更强。通常在定义相对收入时,会存在某个参照组,而且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参照组的收入程度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当把自己当期收入和过去已有的收入以及将来预期的收入作比照时,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与收入增长的程度成正比,与期望收入和实际收入之间的缺口成反比。除此之外,收入差距等收入相关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一个社会的收入差距及不平度程度越大,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越低,反之,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越高。三相对剥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相对剥夺是

13、一种心理主观感受,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即内心感觉良好、收入较高、地位优越的个体其相对剥夺较低,从而主观幸福感较高。但也有部分研究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一定程度的相对剥夺对个人主观幸福感有促进作用。四、提升幸福感的建议一建立以幸福为核心的经济理论体系众所周知,传统的经济学将效用最大化视为经济活动的起始点和归宿点,人类进展消费和消费就是为了使自身能获得最大效用。这样的前提和假设很容易使人陷入一种误区,即只要收入增加了,人们的幸福感就会随之进步。可是,收入和幸福感不是两个可以等同的概念。收入的含义在本文第二部分己经介绍过,主要是指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幸福感是个人对生活各个方面感到满意、快乐和

14、愉悦的情感体会。通常人们认为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为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但是事实证明经济收入增加并不能促进人们生活幸福感的平衡增长,这一事实说明人们对经济学所说的效用的认识存一定的偏向。因此为了纠正人们的认识,我们应该对效用重新进展定义、诊释和评价。在传统经济学里,是用代表收入的一系列数字来代表效用,而这样的效用根本就不能表达人们对幸福的感受和体会。倘假设我们将幸福作为效用的本质、核心和终极目的,乃至于将经济学设定为研究和实现关于人类幸福最大化的科学,这样非常有助于消减经济的无效增长,有利于正确定位经济开展的最终目的,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成果转化为人类的幸福效用,从而有利于实现收入与人们幸福感的协

15、调增长。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以幸福感为核心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来开展经济,以经济的开展促进人类的幸福。二坚持以民为本,确立以人民幸福感最大化为根本目的的开展方式对于国民幸福感来说,国家的开展理念和开展方式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的。长期以来,国家把国民消费总值作为根本追求目的,认为GDP的增长必然会带来国民幸福感的增加,可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GDP只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和促进人们生活幸福感增长的前提条件和物质根底,将对GDP的追求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目必然会导致经济增长背离人们生活幸福感增长的现象。要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国家需要坚持民生为本的开展理念,并确立以国民幸福最大化为根本目的的开展方式。详细而言,应做好以下几件事:首先,保证经济的稳定开展和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开展中国家的行列,国民收入的进步对人们生活幸福程度的进步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是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作为根底的,相对于收入较低的人群而言,收入增加与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