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在课堂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265798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批判性思维在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批判性思维在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批判性思维在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批判性思维在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批判性思维在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批判性思维在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批判性思维在课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批判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所谓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意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活动内容、形式、结果进 行优劣、是非评判表现出来的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学好数学 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 在创新能力中, 批判性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 思维,使学生学会“批判” ,学会创新,意义重大。本文就当前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引起同行们的共鸣。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数学教学 可持续发展 培养21 世纪,勤于思考是现代人的基础,敢于质疑是现代人的前提,勇于创新是

2、现代人的 结果。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明确目标,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燕国材教授也 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要“四大破除” :破除对权威、古人、洋人、书本的迷信。 这四个破除表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本文 就当前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进 行探索,希望能引起同行们的共鸣。一、当前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状与分析。下面两则案例是笔者在听课中碰到的情形,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这种现象具有一 定的典型性。案例一 教学“小数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时,教师在新授结束后,出示了几道练习,其中 一题为

3、:多减了( )空: 27.45-20.7=27.45 - 20+ ( ) 很显然,这题是教师的笔误。但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竟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 大部分学 生都是如下答案: 多减了( 0.7)27.45-20.7=27.45 - 20+ ( 0.7) 课后,问了几个同学:你认为自己的答案正确吗?回答大致有如下两种情况:(1) 正确的,是多减了 0.7,应加上 0.7 ,多减了应加上。(2) 开始审题时,觉得这题老师出错了,但没有人提出,所以认为自己原来的想法错了, 也就这样填了。案例二 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在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教师在用水做完 演示实验后(实验很成功) ,要求学

4、生以小组为单位,用黄砂做验证实验。由于黄砂的“松” “实”关系,有些小组倒了三次后,圆柱容器中的黄砂还没满,就再用砂把它加满了;有些 小组倒了三次后,砂子超过了圆柱容器的口, 就用尺把它刮平了。 实验结束后,当教师问大 家验证的结果怎样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 积的三分之一。 ”上述案例说明, 学生总认为教师出的题目都是可以做的, 教师总是对的, 书上总是对的, 盲目崇拜教师、课本。可见,学生的思维不仅受定势的影响,而且有了很大的依赖性,他们 常常表现为轻易地相信结论,不善于或不能找出自己解题中的错误,对来自老师、 同学、课 本的信息缺乏必要的独立思考

5、、 判断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缺乏批判性思维品质。 而批判性思 维在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整个心理系统的核心成分。 缺乏批判性思维,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因此,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已迫在眉睫了。二、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思路(一)概念的界定所谓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意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活动内容、形式、结果进行优劣、是非评判表现出来的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从思维的个体差异 来阐述批判性思维, 叫它思维的批判性品质, 指善于从实际出发, 严格根据客观标准评定是 非,不仅能评价别人的观点、思想方

6、法和行为,也能严格地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 它的 反面是盲目崇拜,主要表现为轻易相信结论,不善于反思、总结经验、提出问题等。批判性 思维的特点有五个: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正确性。有了这种思维,在解决问 题中, 就能获得独特的方法和答案。 因此, 批判性思维应作为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 组成部分。(二)研究的思路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进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基于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相信学生有才能, 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批判能获取各种新知识, 所以着眼点不主要在于学生 对教师、他人、教材、自己等内容的批判,而在于学生敢于批判的观念、批判的行为、批判 的能力。 在培养学

7、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 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得到有关教学情况的反馈信 息,了解教学的得失,提升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利 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三、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中高年级的学生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学会“批判” ,学会创新,意义重大。这是一个渐进的 过程,是与知识、能力、素质同步发展的过程。在研究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 尝试:(一)创设方法,培养批判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必须诱发学生具有批判的意识, 而学生批判意识的诱发, 又依赖于教师创造出各种机会, 探索出多种方法。 研究中,笔者确

8、 立了四个方法:环境营造法、障碍消除法、语言激励法、角色互换法。1、环境营造法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长期以来,传统的“封闭式课堂”以教师绝对权威和支配操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是专制式教育的集中反映, 它所造成的学生的消极、 被动、 盲从等心理, 正是培养学生批判性 思维的大忌,也是“创新”之大忌。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 师生关系,要让学生从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要鼓励学 生在课堂上提出不同看法, 怀疑书本结论, 怀疑教师和同学的观点, 鼓励学生不拘泥于现成 的知识,勇于海阔天空地“

9、异想天开” ,为学生创设一个心理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只有图一: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敢于作出判断,质疑问难。在研究中, 根据师生课堂活动的关系,笔者制订了教学环境营造的指标(如图一)1、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信任学生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真诚待生2、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3、能引导学生克服困难4、不剥夺任何学生的发言机会5、能耐心听完每个学生的发言6、能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7、能引导学生补充、完善自己和他人的不全面的意见8、一视同仁9、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多角度思考问题10、允许学生对教师提供建议和批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努力依照指标的要求,

10、 创设互尊、 互爱、 互补的师生关 系。如:在课堂中笔者努力做到四个“多” :多让学生反馈、评价的机会;多让学生拥有表 扬的机会;多让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多创设相互学习的机会。这四个“多”奠定了学生敢 于批判的心理基础。2、障碍消除法 虽说批判对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批判, 可 能还有一定的顾虑, 尤其是在公开观摩课上, 学生的批判常常会令教师忧心忡忡, 担心一时 下不了台阶。 因而, 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须有一定勇气。 由于在实验中, 我们不断地加强学习, 深深明白: 课堂教学该是富有生命的个体, 但由于旧教育只是传授知 识,将活的东

11、西变死,教师手执“知识之壶”往下灌,学生揭开装知识的“瓶口”往里装, 课堂成了机械的没有情感特点的输送和接受的场所。 因此, 我们认为要让课堂富有生命活力 就要让教师影响学生,学生影响教师,双方在课堂中都会有困难、有追求、有成功的喜悦, 更有发现,甚至创造。在消除教师顾虑的同时, 更要消除学生心中的忧虑。 不少学生怕给同学、 尤其给教师提 意见,认为这样会引起同学不满、教师不悦:同学间少了几分友好,教师减少了对其钟爱、 重视程度。 为了使批判具有可实施性,我创设了师生互动评价制度。一般情况下, 教师对学 生批判性思维的评价, 使用星制语言 (表一)。教师由于疏忽未对某个学生的批判给予肯定, 允

12、许学生自发地用各种行动提醒表一:一星制(鼓励性语言)1、敢于批判,有进步 2、你讲的有点道理,再想想,我相信你一定能回答正确的 3、你讲的是对的二星制(表扬性语言)4、你比原先能更深层次思考问题 5、你真行,考虑问题真周到 6、你的批判与众不同三星制(赞赏性语言)7、你的发言对我的启发很大,老师都没有想到8、我很欣赏你的建议,我要向更多的老师推行9、你的意见我代转告编书的叔叔阿姨,或者你也可尝试写信3、语言激励法 教师对学生批判的肯定在学生心目中举足轻重。 但任何形式的运用都有一个度, 如教师 频繁使用表扬语言,久之,在学生心中会失去一定意义,学生批判欲望也会减弱。因此,教 师表扬性的语言须恰

13、到好处。 实验中, 笔者尝试对各种语言的运用进行分类, 并冠上星制的 名称, 星数越高,评价越高,即星级制的评价。表一是我们整理的一些对学生由浅入深的各 种评价的语言。 通过这些不同层次的评价语言, 学生既能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肯定, 又能从 鼓励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增强了批判的欲望。4、角色互换法 日常教学中,常见教师对反映较慢、迷茫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一味责怪的态度, 认为他们学习不努力, 试图通过加压来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收效 甚微,甚至失败的。教师的这种做法有悖于儿童的心理:因为教师也忘了自己也曾孩子过。 我们在研究中格外重视错位法的尝试。即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

14、度,理解问题,思考问题, 批判问题,这种做法的特点是引导,而不是强制;是体验,而不是灌输。同样,学生之间也引导他们进行错位法的尝试。 比如,在教学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时, 有这么一道题: “学校图书馆运进两种课外读物,其中有文艺书 428 本,比科技书的 2 倍还 多 12 本, 两种读物共有多少本?”我让学生说说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一个学生说:“文艺书加科技书, 就是两种书的总和。 ”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补充说: “你说得不够具体, 还 应说明科技书怎样求。 ”“如果我来说,先 , ”学生在批判中,互相补充,互相尊重,既谈 得热烈,又说得到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巩固知识,强化

15、思维品质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本 “元素”,是思维的 “细胞”,是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和工具; 公式、 法则、性质、结论的适用范围往往是作出判断的准则;而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批 判性思维的有力武器。 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方法、性质、结论的推导过程,把数学思 想方法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这样学生才有能力进行独立思 考,作出判断,质疑问难及反思。为保证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批判, 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判断方法, 是很有必要的。 判断 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 数学判断是对数量

16、关系或空间形式有所肯定或否 定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应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进行否定判断的方法。 否定判断 的常见方法有反例法、反证法。 同时,排除法、 比较法也有利于学生对否定判断的理解和掌 握。1、反例法。要证明某一个命题不成立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只须举出一个反例即可,可通过 寻求特殊值、特殊图形、特殊结论等发现反例。 例 1 判断题。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 这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寻找特殊值的方法发现反例。 分析如下: 因为 1是自然数, 但 1既不 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原命题错。2、反证法。反证法是通过对结论的反面情况进行研究论证,再根据相互关系,以求得问题 的解决。题中出现“至多” 、“至少”、“一定存在”等字词是可以运用反证法的信号。 例 2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