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市场调研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26549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2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市场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智慧城市市场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智慧城市市场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智慧城市市场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智慧城市市场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市场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市场调研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慧城市市场调研目录一、专家对智慧城市的解析3二、智慧城市的应用组成42.1智慧交通52.2智慧医疗72.3智能电网82.3其他应用组成9三、我国部分在行动的城市93.1北京93.2上海123.3广州143.4无锡143.5深圳16四、典型IT企业投身智慧城市建设174.1IBM174.2中国电信174.3神州数码17五、各国的智慧城市代表185.1新加坡智慧医疗185.2瑞典智慧交通185.3德国智慧能源185.4巴西智慧公共安全18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正面临新的挑战:人口膨胀过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交通拥挤不堪,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最为头痛的难题;环境污染严重,全球80%的温室

2、气体排放来自城市;资源消耗过度,城市消耗了全球75%的资源和能源;安全隐患明显,各类事故不断发生.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各种“城市病”与日俱增,城市管理难度加大,集中考验着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政府对智慧城市的需求无处不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童腾飞日前表示,现在政府部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感受越来越深刻。业界专家表示,智慧城市已成为医治“城市病”的最佳良药,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智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智慧城市的本质是建设全新的城市“大脑”系统,通过信息产品的应用建立智慧系统,大量的智慧系统构建成智慧城市。如何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以大智慧统领城市发展,每个城市都要作出回答

3、。一、专家对智慧城市的解析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认为,现在全球都面临着严重的城市问题,再加上人们生存空间狭小,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充每个人的活动范围,这种城市发展的矛盾就更加突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正处于城镇化急剧变革的阶段,从最近二三十年来看,生存空间问题带来了各方面的连锁反应,不仅存在能源方面的问题,公共安全、环境污染、水资源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显而易见的是,很多的问题已经难以用传统的手段加以解决,必须借助智慧战略从更高的层面上加以梳理和改善。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教授钱志新认为,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已成为医治“城市病”的最佳良药,从传统城市走向智慧城市是大

4、势所趋。首先,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智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智慧化将是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城市提升的新引擎。同时,建设智慧城市需要的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智慧设备等将形成城市整体智慧产业链,由此带动智慧产业加快发展。据世界银行测算,一座百万人口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实施全方位的智慧化管理,将使城市的发展红利增加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实现4倍左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引领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对于“智慧城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指出,“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城市。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创新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城市都开展了符合自身需要的信息化实践,并在

5、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济增长、社会管理与服务方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城市建设和运行管理不断完善。钱志新认为,建设大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从智慧基础设施抓起,组织各方力量强力有序地推进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和运作,使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下一轮城市基础设施的重心应该是智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海量数据库、新一代信息网络和云计算平台等的建设。二、智慧城市的应用组成2.1智慧交通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

6、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Tranbbs近日发布了2011年第三季度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投资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Q3季度千万级项目共有57项,环比增加43%,合计市场规模13.8亿,环比增加19%。千万级项目在总体市场规模中的比重呈增加状态。2011年前三季度千万级项目合计已达到127项,超2010年全年千万项目69项;合计市场规模也已达到36.4亿,超2010年全年千万项目市场规模65

7、%。从项目采购内容构成来看,只针对一个细分服务或产品进行采购的项目共有79项,其中项目数量最多的采购是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与设备领域,共有16个千万级项目,合计金额达到7.5亿,占千万级项目总金额的21%。从项目地域分布来看,江苏、北京、广东、辽宁、浙江位居千万项目总规模前五位,合计占全国千万级项目规模的50%,是千万项目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从千万项目金额分布区间来看,1000-1999万之间的项目最多,共有69项,合计金额9.3亿。大于5000万的项目总计金额最多,达到11.3亿元,共有16个项目。从中标企业分布来看,共约有80家企业分享了127个千万级项目。除了传统智能交通企业之外,更多的企业

8、是只中过一个千万级项目。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的产品,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研究和生产状态,究其原因来讲,其主要原因是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智能交通运输通信协议的规范或标准,导致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研究所、公司和生产厂家形成各自为政的研究和生产局面,各交通系统的信息的全面集成整合是目前的一大难点。要尽快制定我国自己的智能交通运输通信协议规范标准(C-NTCIP)的观点,并具体提C-NTCIP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思路和具体工程实施的网络组网方案,实现整个交通领域内所有交通手段的信息系统大集成方案。(附件1:中国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大集成方案)目前物联网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停车收费: 附件2:

9、RFID停车场不停车收费智能化管理系统特种车辆管理:附件3:出租车RFID电子标签防伪系统解决方案,附件4: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及防盗系统解决方案:城市交通:附件5:无锡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感知公路”工程停车场管理:附件6: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城际交通:附件7:交通一卡通制卡系统解决方案2.2智慧医疗智慧医疗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新医改的

10、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附件8:物联网:医疗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远程医疗、重症监护、病人识别、医疗器械管理、医疗垃圾管理、药品管理、新生儿管理等(附件9:基于Wi-Fi定位技术的医疗卫生解决方案、附件10:医疗废物RFID监控管理系统、附件11:RFID药品仓库管理系统)2.3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

11、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附件12: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今天举行的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上说,在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发展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国家电网2015年将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作为清洁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重要平台,代表着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智能电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特点,将综合集成特高压等先进输电技术、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云计算等高性能计算与控制技术,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紧密融合,成为功能强大、连接广泛的智能服务体系。未来5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

12、投资2500亿美元,建设联接我国大型能源基地和主要用电负荷中心的“三纵三横”结构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安装智能电表2.3亿只。设施监测:附件13:国家电网电力巡视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远程抄表:附件14:GPRS电力远程抄表系统解决方案2.3其他应用组成智慧政务智慧建筑:附件16:智能大厦:立方一卡通越洋广场案例智慧物流:智慧水利:智慧环保:附件17:基于ZigBee 技术的无线环保检测系统解决方案智慧旅游:智慧校园:附件18:基于RFID的家校通智能管理系统方案智慧家居:附件19:物联网智能家居应用方案三、我国部分在行动的城市3.1北京积极推进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建设,在“十二五”初

13、期,通过重点领域示范工程建设,初步建立本市应急系统物联网应用体系,提高城市安全运行动态监控、风险管理、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科学应对的能力,推动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立、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自主产权的创造,创新应用服务模式,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到“十二五”末期,物联网技术在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城市安全运行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初步形成,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物联网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总体框架与技术架构。总体框架。根据本市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现状,结合数据实时获取、预测预警、智能研判、信息共享、应急联动和辅助决策等需求,提出本市城市安全运

14、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1+1+N”的总体框架(见图1),即:一个市应急指挥平台、一个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多个由部门和区县建设的物联网应用管理系统和平台,规范全市物联网应用建设,实现城市日常管理与应急管理的有机结合。其中,市应急指挥平台作为全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的综合指挥平台,接入全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物联网信息,进行汇总和综合展示,为市领导全面掌控全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情况提供服务,为开展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撑;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是市应急指挥平台获取各单位物联网信息的总渠道,也是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部门开展信息共享交换的总枢纽,实现各类物联网信息的规范接入、有效整合,支撑

15、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各部门、各区县建设物联网应用管理系统和平台,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感知设备,实时获取物联网管理对象的感知信息,进行实时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技术架构。结合物联网“感、传、知、用”的应用特征,提出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架构(见图2),即:以标准规范与运行管理、信息安全与容灾备份为保障,分为感知、网络和应用三个层面,确保各单位相关数据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本市应急系统物联网应用“一盘棋”。其中,感知层主要利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等感知设备,实时获取物联网管理对象感知信息;网络层主要通过各类相关网络,特别是政务物联数据专网和无线宽带专网的建设和应用,对感知信息进行安全可靠传输;应用层主要是运用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对获取的物联网信息进行共享整合、智能分析和处理控制,通过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支撑本市相关单位业务工作,服务市领导科学决策。示范工程按照总体目标要求,从“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工作迫切需要、领导和公众广泛关注、基础好、见效快”的角度出发,确定建设10项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市应急指挥平台,初步建成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针对重点领域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监测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深化物联网技术应用、创新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