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26280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巩固练习1.1921 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 : “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 并梳拿破仑、 华盛顿等头式 ( 流行的男式发型 ), 实属有伤风俗, 应予以禁止 , 以挽颓风如敢固违, 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 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2. 下图是 1949 年 3 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A. 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 C. 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

2、的富裕与贫穷3. 下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 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 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 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4. 20 世纪 30 年代 , 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 , 喜字纱灯引导, 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 新娘穿粉色旗袍, 头披白纱 , 手持鲜花 , 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5. 1877 年 ,万国公报 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 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 ;1883年康有为创办不缠足

3、会, 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A. 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C. 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D.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6. 20 世纪初的一份政府文件中称, “兹查通都大邑, 剪辫者已多 , 至偏乡僻壤 , 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 于令到之日 , 限二十日 , 一律剪除净尽 ; 有不遵者 , 以违法论”。发布这个命令的最有可能是()A. 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7.申报于 1897 年 7 月 14 日报道 , “有客籍之人旅游过此者, 谓之较之两三年前街市有不同焉 , 以沪上求时新而

4、不知在土著之人观之, 则凡诸不同者 , 不待两三年也, 有一岁而已变者焉 , 有数月而即变者焉”。材料表明近代上海()A. 中外贸易发展较快B.社会生活受西方影响较大C. 社会习俗趋新善变D.地处通商口岸交通较便利8. 1912 年,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 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 , “最好的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 恶骂”。 此后 , 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 “非讥之为豚尾, 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 以实行强迫手段”。由此可见, 辛亥革命 ()A. 使中国由臣民国家变为公民国家B.推翻清朝统治, 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C. 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

5、主共和的新社会9. 1913年 6 月的一期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 称她们“穿着猩红袜裤, 脚高不掩胫 , 后拖尾辫 , 招摇过市”。 为此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 下令整顿, 称“近来有一种女子, 举止佻达 , 长袜猩红 , 裤不掩胫 , 此在无知识者为之尚不足责, 不谓人格尊贵之女学生, 身佩襟章 , 亦有尤而效之者, 殊非自重之道”。由此表明当时()A. 学校教育尚未开启近代化B.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C. 崇洋风气已成为社会主流D.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10. 1904 年, 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 30 多种 , 其中包括张尚书 ( 之洞 ) 劝戒缠足章程叙 袁宫保 ( 世凯 ) 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B.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C. 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D.废止缠足已被社会各阶层接受()参考答案: 1-5 CCCBC6-10 BCC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