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262341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第一章 数量分析基础1,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前提是什么?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数据的搜集与加工整理。2,什么是变量数列?变量数列是,在对变量的取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不同的变量值与其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排列成的数列。3*,变量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及其作用。变量数列由两个要素组成:一个是由不同变量值划分的组,称为组别;另一个是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各组频数与总次数之比,称为频率。组别表示变量的变动幅度;频数、频率表示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程度。频数、频率越大的组所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也越大。4,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它的主要用途是?洛伦茨曲线就是累计频数(或频

2、率)分布曲线,主要用途是研究社会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5*,简述分布中心的概念和意义。分布中心,是指距离一个变量的所有取值最近的位置。变量的分布中心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反映变量取值的一般水平。可以揭示其取值的次数分布在直角坐标系中的集中位置,可以用来反映变量分布密度曲线的中心位置。6,应用算数平均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么避免?略。7,算数平均数有哪些性质?略。8*,在数据分析中引入离散程度测度有什么意义?变量各取值之间的离散程度是变量次数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测定它对实际研究有重要意义:可以反映各变量取值之间的差异大小,也就是反映分布中心指标对各个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差异越大,代表性

3、越低。可以大致反映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形状。9*,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有哪些?分别的特点是什么?极差。(也称全距,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特点:计算简单,意义明了,是离散程度测度指标中最粗略、最简单的一种。四分位全距。特点:不像极差那么容易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但是依然存在没有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信息的缺点。平均差。(变量各取值与平均数偏差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数)特点:平均意义明确,计算不复杂,但是计算公式中带有绝对值符号,在运算上不方便,所以在实际中不常用。标准差。特点:标准差是最常用的反映变量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方差。特点:作用与标准差相同,但是不需要开方,计算更容易,所以理论分析中也常用方差代

4、替标准差。变异系数。特点:主要用于不同变量的各自取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的比较。由于一些变量之间难以直接对比,如两个变量的极差和平均差之间的比较,就需要计算各自的变异系数,再用变异系数来比较。10,什么是峰度和偏度?有何意义?变量分布密度曲线有其偏斜程度和峰尖程度。所谓偏斜程度,是指其取值分布的非对称程度;峰度,指其分布密度曲线顶部的平坦程度或尖峭程度。对二者进行测度,有重要意义:可以加深对变量取值的分布状况的认识,如可以清楚了解变量的取值是否对称,非对称程度有多大,是否密集等等。可以将所关心的变量的偏度、峰度指标值与某种理论分布的对应值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推断分析奠定基础。11,测量变量分布特征后,

5、测量其变量值之间的相关程度有何意义?测量的指标有哪些?实际当中,管理人员或决策人员除了要掌握一个变量的分布特征外,有时还要掌握两个变量间相互影响的变动规律。测度的指标有: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第二章概率与概率分布 计算题看书。第三章 时间序列分析1,什么是时间序列?指按照时间顺序将观察取得的某个统计指标(或变量)的一组观察值进行排列而成的序列。2,时间序列的种类有哪些?一,按指标性质分类有:时点序列 时期序列 特征序列二,按指标数值变化特征分类:平稳序列 非平稳序列3,时间序列的作用有哪些?作用有: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描述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探索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

6、行预测利用时间序列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分析4*,季节变动的含义及特点是什么?季节变动,指手自然界季节更替影响而发生的年复一年的有规律的变化。特点是:具有周期性、规律性,且周期长度固定。5*,常见的时间序列的变动模型有哪些?请说明其间区别。按TSCI这四种因素的影响方式的不同,时间序列可分解为集几种模型:乘法模型和加法模型。乘法模型:Y = TSCI加法模型:Y = T+S+C+I区别在于:乘法模型是假定四个因素对现象发展有相互影响的作用;而加法模型假定各因素对现象发展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6*,反映时间序列变动特征的指标有几类?有两类:反映时间序列的水平变动特征,称时间序列水平指标。

7、反映时间序列的速度变动特征,称时间序列速度指标。其中:水平指标有:平均发展水平 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7*,常用的长期趋势预测的方法有哪几种?主要有:时距扩大法 移动平均法 数学模型法8,应用长期趋势预测的每种测定方法应该注意些什么?略。9,常用的趋势线数学模型有哪些?主要有:直线、二次曲线、指数曲线、双指数曲线、修正指数曲线、逻辑曲线、龚波茨曲线。10,简述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的各个数学模型表达式。略。11,研究季节变动的目的是什么?季节变动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研究季节变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认识其变动周期和变动规律性,给实际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提

8、供决策依据。12,试解释趋势剔除法的含义。在具有明显的长期趋势变动的时间序列中,为了测定季节变动,必须首先将趋势变动因素在时间序列中的影响加以剔除。这种事先剔除长期趋势变动的因素,而后计算季节比率的方法,称为趋势剔除法。13,简单季节模型与移动平均季节模型的区别是什么?简单季节模型未考虑到时间序列中的长期趋势变动因素。14,移动平均季节模型的改进之处在哪里?略。15*,循环变动、长期趋势、季节变动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循环变动往往存在于一个较长的时期中,它不同于长期趋势,所变现的不是朝着某一个方向持续上升或下降,而是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的周而复始近乎规律性的变动。它也不同于季节变动,季节变动一般以

9、一年、一季度或一月为一个周期,而且可以预见。而循环变动一般没有固定周期,成因也比较复杂,往往事先难以预知。16,请简述随机变动的测定方法。对于一个具体时间序列,通过各种方法可以求得其中的长期趋势(T)、季节变动(S)和循环变动。再依据乘法模型,分别从模型中提出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剩余的则为随机变动。公式为:I = Y / (T S C)第四章 统计指数1*,指数的概念是什么?广义上讲,一切说明社会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都是指数;狭义上讲,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种事物数量总和变动情况的相对数。2,简述统计指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分析受多因素

10、影响的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3,在统计指数中,试说明总体指数和个体指数的概念。个体指数,是反映单个事物的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变动程度。总体指数,是反映多种不同的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成本、价格等现象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总变动程度的一种特殊相对数。4,总指数与个体指数有何联系与区别?联系在于,总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平均数,所以其数值总是介于最大的个体指数与最小的个体指数之间。5,统计指数的分类有哪些?一,按照所反映的现象的特征和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 质量指标指数二,按照编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三,按照对比内容的不同,分为:时间

11、指数 空间指数6*,什么是综合指数?常用的综合指数有哪些?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常用的有:拉氏指数 派氏指数杨格指数埃玛指数费暄理想指数。7,如何理解平均指数的概念?平均指数,就是将各个个体指数进行综合平均而得出的综合比率指标,即平均比率指标。它是总指数的又一种形式,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方法。8,请区分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在于,在一定的权数下,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总指数形式,平均指数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使用,而且它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广泛使用价值。9,指数体系的含义是什么?指数体系,指若干个有联

12、系的经济指数之间如能构成一定数量对应关系,就可以把这种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关系的指数之间的客观联系称为指数体系。10,如何编制指数体系?略。11*,什么是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指根据指数体系中多种因素影响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变动情况,分析其受各因素的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12,因素分析法的种类有哪些?一,按分析对象的特点不同,可分为:简单现象因素分析 复杂现象因素分析二,按分析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变动因素分析 平均指标、相对指标变动因素分析三,按影响因素的多少不同,可分为:两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13,简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和方法。略。第五章 线性规划介绍1*,

13、规划论主要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是线性规划?规划论要解决的问题时在给定条件下,按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找安排的最优方案,可将之表示为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极值问题。当约束方程和目标函数都是线性的,就属于线性规划问题。2*,试说明效率比法、图解法、表上作业法、匈牙利算法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针对生产能力的合理分配问题,可用效率比法。针对原料的有限库存,合理安排两种产品的产量生产效益最大,可用图解法。针对物资调运问题,可用表上作业法。针对指派问题或旅行商问题,可用匈牙利算法。3,简述表上作业法的关键步骤。略。4,解决旅行商的问题或指派问题的方法有什么关键步骤?略。第六章 统计决策分析1,什么是统计决策?依照

14、统计数量的方法进行推断决策,就是统计决策。2*,在进行统计决策时,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素?客观环境的可能状态集决策者的可行行动集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或损失函数3*,简述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和损失函数的定义。如果从决策者得益的角度进行量度,则表示决策行动结果的函数称为收益函数。如果从决策者损失的角度进行量度,则表示决策行动结果的函数称为损失函数。通常都统一用损失函数进行测度。4,常见的损失函数有哪几种?线性损失函数平方误差损失函数5,统计决策的要素与统计决策分析有什么样的关系?客观环境的可能状态集、决策者的可行行动集和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或损失函数 是统计决策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了这三个要素的任何一个,统计决策分析都无法进行,只有当三者都具备了,统计决策分析才可以进行。6*,统计决策的步骤有哪些?统计决策目标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步骤有: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各种可行的行动方案通过比较分析选出最佳的行动方案决策的执行*决策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进行决策必须首先明确决策者所试图达到的目标。一般来说,决策目标可以是定性目标,也可以是定量目标。决策目标应该具体明确,不能笼统模糊。在统计决策分析中,所有的决策目标必须是定量目标,统计决策分析是定量决策分析的定量方法。7*,简述非概率性决策的含义。非概率型决策,是决策者在仅仅知道客观环境可能有哪几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