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科方剂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261378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病科方剂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肺病科方剂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肺病科方剂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肺病科方剂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肺病科方剂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病科方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病科方剂(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医医院肺病科常用方剂目录1白虎汤(伤寒论) 【构成】石膏50g 知母18g 炙甘草6g 粳米9g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2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构成】熟地、生地、归身各9g 白芍6g 甘草3g 桔梗6g 玄参3g 贝母6g 麦冬9g 百合12g 【功用】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3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构成】贝母4.5g 瓜蒌3g 花粉、茯苓、橘红 桔梗各2.5g 【功用】润燥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 4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构成】半夏12g 厚朴9g 茯苓12g 生姜15g 苏叶6g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

2、核气。 5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构成】半夏4.5g 天麻、茯苓、橘红各3g 白术9g 甘草1.5g 【功用】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构成】半夏12g 黄芩、干姜、人参各9g 黄连3g 大枣4枚 炙甘草9g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7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构成】黄芪120g 当归尾6g 赤芍5g 地龙3g 川芎3g 红花3g 桃仁3g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8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各500g 【功用】清热泻火

3、,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9八珍汤(正体类要) 【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各9g 炙甘草5g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10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构成】黄芪18g 炙甘草9g 人参6g 当归3g 橘皮6g 升麻6g 柴胡6g 白术9g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1脾虚气陷证。 2气虚发热证。 11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构成】柴胡、陈皮各6g 川芎、香附、枳壳、芍药各4.5g 炙甘草1.5g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化瘀。 【主治】肝气郁滞证。 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构成】薄荷240g 川芎、荆芥各120g 细辛30g

4、 防风45g 白芷、羌活、炙甘草各60g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13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构成】柴胡15g 黄芩9g 芍药9g 半夏9g 生姜15g 枳实9g 大枣4枚 大黄6g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14大承气汤(伤寒论) 【构成】大黄12g 厚朴24g 枳实12g 芒硝9g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证。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等分(各6g)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 16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构成】白果9g 麻黄

5、9g 苏子6g 甘草3g 款冬花9g 杏仁4.5g 桑白皮9g 黄芩6g法半夏9g 【功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17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构成】黄芪30g 当归6g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18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构成】大黄12g 牡丹3g 桃仁9g 冬瓜仁30g 芒硝9g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19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3g 细辛12g 附子9g 【构成】大黄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之痛。 【主治】寒积实证。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04.5g 炙甘草白茯苓9g 【构成】半夏、橘

6、红各15g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二妙散(丹溪心法2115g 【构成】炒黄柏、炒苍术各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 伤寒论)葛根芩连汤(22【构成】葛根30g 黄连5g 黄芩20g 炙甘草5g 【功用】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主治】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23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构成】瓜蒌实24g 薤白12g 白酒适量 【功用】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痹。 24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构成】甘草9g 小麦15-30g 大枣5枚 【功用】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脏躁。 25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

7、芪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各3g 人参6g 木香1.5g 炙甘草1g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 2脾不统血证 26桂枝汤(伤寒论) 【构成】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9g 生姜9g 大枣3枚 【功用】解肌刊登,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27黄连解毒汤(肘后备急方) 【构成】黄连9g 黄芩、黄柏各6g 栀子9g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2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构成】黄芪9g 桂枝9g 芍药9g 大枣4枚 生姜18g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29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构成】青蒿4.5-6g 淡竹茹

8、9g 半夏4.5g 赤茯苓9g 青子芩4.5g-9g 生枳壳4.5g 陈皮4.5g 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9g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 30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30g 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各60g 藿香90g 炙甘草75g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31济川煎(景岳全书) 【构成】当归915g 牛膝6g 肉苁蓉69g 泽泻4.5g 升麻1.53g 枳壳3g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局限性证。 32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构成】羌活、柴胡、前

9、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4.5g 甘草1.5g 【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主治】疮肿初起。 33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构成】金铃子、玄胡索各9g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 34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构成】羌活9g 防风9g 苍术9g 细辛3g 川芎6g 白芷6g 生地6g 黄芩6g 甘草6g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35咳血方(丹溪心法) 【构成】青黛水飞6g 瓜蒌仁去油9g 海粉9g 山栀子9g 诃子6g 【功用】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36龙胆泻肝汤(医

10、方集解) 【构成】酒炒龙胆草6g 炒黄芩9g 酒炒栀子9g 泽泻12g 木通6g 酒炒当归3g 酒炒生地9g 柴胡6g 甘草6g 车前子9g (原书无用量)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经湿热下注证。 37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构成】熟地黄24g 山萸肉、干山药各20g 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g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38六一散(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构成】滑石18g 甘草3g(为细末,每服9克)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 39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构成】茯苓12g 甘草9g 干姜9g 细辛5g 五味子5g

11、 【功用】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咳嗽。 40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构成】茯苓12g 桂枝9g 白术6g 炙甘草6g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局限性之痰饮。 41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构成】人参3g 白术6g 茯苓6g 甘草3g 陈皮2.5g 木香2g 半夏3g 砂仁2.5g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逆。 【主治】脾胃气虚、寒湿阻滞于中焦证。 42理中丸(疡医大全) 【构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90g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 2阳虚失血证。 3脾胃虚寒所致旳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43麻黄汤(伤寒论) 【构成】麻黄

12、9g 桂枝6g 杏仁6g 炙甘草3g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44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构成】麦门冬42g 半夏6g 人参9g 甘草3g 粳米3g 大枣4枚 【功用】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1虚热肺痿。 2胃阴局限性证。 45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构成】麻黄5g,杏仁6g,甘草6g,石膏18g 【功用】解表清热、宣肺平喘。 【主治】肺热雍盛证,外感风邪。 46麻子仁丸(伤寒论) 【构成】麻子仁20g 白芍9g 枳实9g 大黄12g 厚朴9g 杏仁10g(为蜜丸, 每服9g) 【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证。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47【构成

13、】苍术120g 厚朴90g 陈橘60g 炙甘草30g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48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构成】青蒿6g 鳖甲15g 生地12g 知母6g 丹皮9g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49千金苇茎汤(金匮要略) 【构成】苇茎60g 薏苡仁30g 瓜瓣24g 桃仁9g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50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构成】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各30g 胆南星、制半夏各45g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 51清营汤(温病条辨) 【构成】犀角(水牛角代)

14、30g 生地15g 元参9g 竹叶心3g 麦冬9g 丹参6g 黄连5g银花9g 连翘6g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52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构成】桑叶9g 煅石膏8g 甘草3g 人参2g 麻仁3g 阿胶3g 麦门冬4g 杏仁2g 枇杷叶3g 【功用】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53三仁汤(温病条辨) 【构成】杏仁15g 飞滑石18g 通草6g 白蔻仁6g 竹叶6g 厚朴6g 薏苡仁18g 半夏15g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54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构成】人参、白术、茯苓各9g 炙甘草6g各等分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5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构成】莲子肉500g 薏苡仁500g 缩砂仁500g 桔梗500g 白扁豆750s 白茯苓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