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保健食品市场调研汇报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26034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减肥保健食品市场调研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减肥保健食品市场调研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减肥保健食品市场调研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减肥保健食品市场调研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减肥保健食品市场调研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减肥保健食品市场调研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肥保健食品市场调研汇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减肥保健食品市场调研汇报 伴随中国肥胖者日众,减肥食品市场空间越来越大,无数商家竞相掘金。和此同时,市场的无序和混乱触目惊心:随意添加化学药品成份,胡乱进行广告宣染,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利益,甚至危及百姓生命。今年,日本一女大学生因服用广州野马生物保健品企业生产的“天天素清脂胶囊”致死。由此,我国减肥保健食品市场不规范行为甚至开始被海外关注。数百亿的市场空间引发掘金热潮北京大学内分泌教授郭晓蕙教授介绍,尽管肥胖人群日益增多,但现在医学界并没有完全搞清肥胖的原因,也没找到一个能根本根治肥胖的药品。这给减肥类保健食品留出了巨大的空间,引得众多企业争先恐后地到减肥品市场掘金。据统计,XX

2、年减肥产品已占据全国保健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年销售额近100亿元。现在全国肥胖者已超出9000万人,超重者约为2亿人,估计XX年减肥品消费额将达成600亿元。庞大的减肥群体给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现在市场上的减肥保健食品销售价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遭到查处的“9块9”减肥茶,市场价不到10元,成本甚至低于2元,价差近5倍。减肥保健食品行业现在发展神速,全国已经有900多家生产减肥保健食品的企业,占保健食品行业的二分之一左右,全国每十二个月诞生3040个专业减肥用具品牌,但同时也有20个左右的品牌被市场淘汰。减肥保健食品中添加禁用药品情况严重保健食品随意添加化学药品成份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因为食品企业

3、缺乏正规医药企业的原料监督机制,这对消费者健康组成极大威胁。重庆医科大学隶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启富介绍,很多消费者误服添加了化学药品成份的保健食品后,会引发身体不适,严重者会引发死亡。因为我国现在缺乏完备的食品副作用汇报制度,受害者数据无法统计。但从重庆女孩刘燕梅、上海女孩王婷食用广州御芝堂生产“御芝堂清脂素”致死事件可看出,减肥食品滥用化学药品的危害。“御芝堂清脂素”就被查出含有各国均禁用的药品“芬氟拉明”。近两年,销售到日本的保健食品已造成该国673人受害,3人死亡。这些产品中大多数是减肥保健食品。今年5月31日,日本一名女大学生因服用广州野马保健品有限企业生产的“天天素清脂胶囊”死亡

4、,此胶囊一样含有禁用药品“芬氟拉明”。一家以生产减肥药品而著名的企业,为了解减肥保健食品添加化学药品成份的情况,很快前在市场上购置了各地厂家生产的“轻松减肥胶囊”、“纤纤乐草本胶囊”、“秀美亭”等14种减肥保健食品,送到生物制品检定所和四川、重庆药检部门检测,结果显示这14种减肥保健食品均添加了化学药品“西布曲明”成份,有的厂家随意添加的药品严重超标。昆明达黎工贸有限企业生产的“丽达茯苓植物减肥胶囊”西布曲明含量甚至达成了102毫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隶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宁光主任强调:“保健食品不能添加药品成份关键是其身份不许可添加,而非添加的药品本身有问题。西布曲明作为国际公认的安全有效

5、减肥药,其效果是显著的。不过,不能因为它安全有效就能够随意添加,比如鸦片,在医学正常使用范围内它是很好的麻醉药品,而一旦过量使用,它就成为毒品。现在我国比较畅销的减肥药品曲美其关键成份就是西布曲明,曲美每克西布曲明含量也仅是10毫克左右。这是在北京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隶属第一医院等8家医院经过1年时间对其安全剂量做出的权威认定,超出10毫克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就大了。“西布曲明减肥的效果显著,引来不少减肥食品生产商竞相添加。但保健食品随意添加化学药品成份,首先原料品质无法确保,其次也缺乏药品gmp机制的约束,消费者最终成了受害者。”重庆医科大学隶属第一医院李启富主任说。部分减肥食品添加了严禁使用

6、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够增加代谢率,但会有心率增快、心慌等不良影响;有些添加某种中草药,清热、去湿,实质是“利尿”,经过“减水”使体重很快下降,表面看“减肥”效果很好,但轻易引发电解质紊乱,影响糖分的代谢,甚至影响肾功效。还有的含有大黄类成份,使大便次数增多,降低身体水分而减重,停用后反弹快速,并会扰乱人体平衡,产生贫血和胃肠道疾病,这些药品成份的副作用严重。虚假广告“忽悠”消费者为了争夺巨大市场利润,减肥保健食品成为了经典的“四三二一”产品:即四分利润、三分“吆喝”(广告)、二分流通、一分成本。即使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保健食品广告不得有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或确保,但全方位的广告把功效说得天花乱

7、坠。减肥广告有“四大假”:一是虚假承诺。诸如“六小时见奇效,想不瘦全部难”的广告语随地可见。二是发明模糊概念。“吸油基”在重庆媒体上宣传说“不是减肥产品,也不是泻药,是专门预防肚子凸起的奇妙物质”,但到底是什么消费者并不清楚。三是不停变换产品名称。如“魔变”原名“魔宇”,“全脂燃”原名“美态365”。四是随意修改广告词,夸大功效是减肥保健食品吸引消费者的法宝,90%以上的保健食品广告修改了审批内容。减肥保健食品中极少有品牌能连续旺销23年,很多品牌全部是当年拼命打广告,吸引到几十万人就能够赚足了本。据了解,从今年3月份开始到8月份,“吸油基”代理商每个月在重庆市场就投入200万左右的广告费,她

8、们一开始就没有长久计划,基础不赚回头客的钱。减肥食品生产厂家极少直接推销产品,生产商通常以发包形式,找全国代理商,以不超出市场价的2.5折卖给当地代理商,由代理商去负责推广、销售。在渝、粤、沪、京等地调查发觉,法规漏洞过大和监管乏力是造成减肥保健食品市场混乱的主因。业内人士和教授们呼吁,运动式的打击活动即使立竿见影,但只能治标,需要建立监管的长期有效机制,才能真正规范减肥保健食品市场,确保产品品质,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法规漏洞制造监管空档XX年12月31后来,全部的“药健”字同意文号全部被取消,保健品今后分流为药品或是食品。“曲美”、“赛尼可”、“澳曲轻”这些以化学药品成份为主的减肥保健品成为了

9、受到严格监管的药品,而以食品为关键成份的减肥保健品则成为了保健食品。但因为一系列法律法规没有进行同时调整,减肥保健食品监管出现了大量的法规漏洞。首先是保健食品概念模糊。刚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措施(试行)中把保健食品定义为“指声称含有特定保健功效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标的食品”。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宁光教授认为,“特定保健功效”这一概念模糊,让不法厂家有很多操作空间;减肥保健食品添加中药成份也是一个灰色地带,现在十分普遍。其实中药在加工过程中就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其次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减肥保健食品监管法律体系。西南政法大学王学辉教授介绍,现在包括减肥保健食品监管领域的法律法规很多,有食品卫生法、产

10、品质量法、广告法,和保健食品注册管理措施等。因为这些法律法规有的制订时间太早,有的是过渡性法规,相互没有有效衔接,出现空档。如产品质量法要求产品抽查不得收费而且许可复检。食品安全法则没有对抽查做出要求,于是有些卫生监督部门借机收取抽检费用,甚至要求一些检验项目不得申请复检。而且保健食品在生产领域怎样查处,缺乏明确要求。三是缺乏完善的减肥保健食品检测体系。保健食品没有全国的检测系统,没有信息通报,而对药品企业,每十二个月有三次不反复无偿抽检。现在检测一个保健食品费用在300元左右,老百姓不愿花钱,保健食品企业也不送检。四是药品食品副作用汇报制度不健全,造成无法分析减肥保健食品产生的副作用。药品副

11、作用汇报制度还在形成中,至于食品的副作用汇报还未纳入视野。监管乏力让减肥保健食品生产厂家有恃无恐现在监管减肥保健食品有药监、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等部门,药监关键负责注册审批,卫生部门负责处理非法添加,工商部门监管虚假广告。因为多头监管、步骤众多,造成管理力度大打折扣,出现“人人全部可管、人人管不了”的局面。从今年3月份开始,保健食品审批权划归药监部门,原来属于卫生部门的审批注册权已移交药监部门,但非法添加药品成份查处仍属于卫生部门。媒体成为最大的监管难点。虚假广告查处中,碰到的最大难题是媒体。现在电视台、电台因缺乏监管手段而处于监管空白。报纸因为广告权的买断,保健食品广告审核不严,有的广告私

12、自篡改审批内容,扩大食品的功效疗效,有的广告甚至未经审批就公布了。鉴于媒体本身的影响,工商部门在查处时往往犯难。减肥保健食品案件异地执法难。因为减肥保健食品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地方政府通常均持保护态度,异地移交处理难度大。亟需建立长期有效监管机制因为减肥保健食品的过分混乱,多种违规事件不停出现,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造成整个减肥品行业面临着信任危机。国家11个部委从今年6月至明年6月,联合开展了以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为五大关键的虚假广告活动。这种运动式的打击行动确实能够很快见效,以重庆为例,经过这段时间的整改后,保健食品广告违规率为44.6%,比去年下降二分之一以上。重庆市工商局广

13、告监管到处长季平说:“这种运动式的打击活动不能从根本上处理问题,明年下半年怎样呢,虚假广告可能面临愈加强劲的反弹。这是我们很担忧的。”业内人士和教授们均提议,要立即总结整改行动中的经验教训,发觉其中存在的法规漏洞和监管难点,经过借鉴药品的监管措施,建立起监管的长期有效机制,才能恢复消费者的信心,真正促进减肥保健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是对包括减肥保健食品相关的法规要系统性地完善,广告法、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均要修改或完善,而且保持相互的衔接。以综合性的食品安全法逐步替换食品卫生法,规范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以法律形式明确各部门的食品监管职责,防范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切实处理各自为政、多

14、头执法,形成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二是加强中药研究,规范保健食品市场,以防走极端。大家普遍认为中药类减肥药毒副作用小、适合国人体质、价位适中,在这种“中药情结”的影响下,针灸、草药贴、火炙等减肥方法也受到青睐。北京大学内分泌教授郭晓蕙教授说,是中药的起源地,但对中药研究落后,科学性不强,对中药的原理、成份、不良反应要做客观评价。中药讲究药和药的相配,现在过分强调某一味药的作用。国家政策过于宽松,原意想保护祖国医学,但可能把它害了。三是借鉴药品管理措施,从严整改减肥保健食品市场,预防对减肥药品市场造成不良影响。现在,位居市场前茅的减肥药品太极集团的“曲美”、上海罗氏的“赛尼可

15、”均感到了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并非来自竞争,而是因为保健食品市场混乱带来的消费者信心危机。上海罗氏制药有限企业一位人士说 ,在庞大的减肥市场中,保健食品和药品均分天下,而现在部分保健食品添加药品成份遭到查处,或服用不妥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对减肥药品本身形成了冲击。教授提议,假如有减肥保健食品在包装上进行药品疗效的虚假宣传,就按制售假药查处,改变现在不能对经销商及分支机构进行处罚、只对广告主处罚的尴尬局面。四是全国对保健食品整改行动要同时,力度要保持大致均衡。据介绍,重庆经过今年的严厉整理,现在媒体广告秩序有所好转,但保持的难度很大。现在重庆打击违规广告的力度大,周围省市不打击或打击力度较轻,很多重庆市场上的内蒙古、山东、东北的销售商,就跑到其余省份做广告去了。所以,市场整理行动必需按高标准要求在全国同时进行,以避免不良厂商流动作案、规避处罚。五是建立全国减肥保健食品检测和不良反应申报体系。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28条要求了国家建立医疗器械质量事故汇报制度和医疗器械质量事故公告制度。这只是针对已经出现事故的医疗器械,但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和给市场带来损害的远不止造成事故的医疗器械。对于那些没有损害但也没有效果的保健食品及冒充医疗器械的减肥保健品,也应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预警和公告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