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年级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258544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三年级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4三年级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4三年级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4三年级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4三年级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三年级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三年级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做一片美的叶子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 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 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2)读句子。(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

2、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2.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3.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

3、服务。普通,平凡)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四、作业设计:1、 练读课文;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教学内容 4.去打开大自然的绿色课本教学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

4、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第2教时)一、 复习导入,明确任务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古人说诗中有画,现在请跟随老师的朗读去看看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生:空气、翠竹、松柏是啊,大自然不仅美丽,而且富有,今天让我们继续去领略它的美丽。2、(咱们先看看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课件展示自学提示:(1)“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2) 为什么要把大自然比作课本呢?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1、下面请打开课本24页,用你喜欢的

5、方式读2 5小节,找出诗中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边读边勾画。2、师生交流第(1)题答案。(1)我们知道课本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生自由发言。a)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课件出示全诗,学生边汇报,教师边勾画)b)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c)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d)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3)教师小结板书:你们很会学习,是的, 大自然的“打开”就是(指着勾画的说)“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前进”,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边板书:闻、看、画、听、登、走

6、)(5)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咱们我们赶紧去看看,谁来给大家读第二节?这一节描绘了哪些动人的画面?你能说说自己曾经在大自然中观察到的画面吗?你置身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心情怎样?(愉快、开心)咱们就用欢快的语调来读这小节,指名读,集体读。(6)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也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下面请大家自由读第3、4小节,(课件出示)思考:a这两节采用了什么手法写的?b从青山、绿水所说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汇报:(都用了拟人手法)睁眼,你从刚才鸟儿、花儿与我们联欢的情境中听到了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惬意)读这一节该用怎样的语气?(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指名读,集体读。

7、(7)现在,我们来看看青山会对我们说什么?齐读。讲“饱览”一词谁来说说从青山说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要想饱览无限的风光,我们就必须登上青山、登上高山,才能防眼世界,展望未来,还要不怕困难。)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结:是啊,无限的风光在险峰,要想去实践、去发现,就要不怕困难,永往直前。当你登上高峰,奔向大海,你会发现,天空、大地变得如何?(生说)(8)请大家齐读第五节。大自然给我们送来了无数个“明媚的早晨”和“愉快的黄昏”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不断地浮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用少年的豪情来读读这一部分吧!(看课件读,配音乐)2、交流第二题答案:A. 师问:同学们,课文学到这,

8、你知道了为什么把大自然比做课本了吗?b.生回答: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c. 小结:大自然这本课本包罗万象,生机盎然,真不愧生:绿色的课本。d.你能说说你心中的大自然还是一本怎样的课本?(生说)(3)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师:同学们,今天的两个学习任务都弄懂了吗?那我们再来看看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你发现了什么?生:是一样的。师: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称为反复,(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文中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你从这两节中感受到什么?哪一节的感情更强烈些?三、总结全文,品味赏析师总结:如此强烈的

9、号召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大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孩子们,现在请拿起课本,把你对大自然的热爱尽情地抒发出来吧!(课件播放音乐)四、布置作业走进大自然,选择你感兴趣的一处景,一种物进行仔细观察写一篇小练笔。教学内容 12.姥姥的剪纸 教材简析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教材编排的意图是: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

10、写,理解词语。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学案 1、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

11、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过程(第2教时)一、欣赏剪纸1、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2、学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4)“我强过来一看老牛背上。”(5)姥姥又

12、剪出肯食青草4、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精美,何等的有意义。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老老的剪纸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二、认识姥姥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知道写什么?2、指名说一说。(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己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拙见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4、学生自主读悟,同桌互动。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老老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任务的内在的品格。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三、质疑问难1、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之处

13、,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2、引导学生解决典型的疑难问题。“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问题:着是课文第四节中的一句话,其中的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含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如何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呢?试解:课后练习第三题这样提示我们“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四、练习深化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后最后两节争取回背诵。2、引导背诵(1)从那时侯起,我达到老牛(2)一头老牛变得3、“熟能生巧,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4、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姥姥说些什么?板书设计:姥姥的剪纸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课题:22、金子本课初备课时共 2课时,本课第 1课

14、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完本课后,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重点难点: 认真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象,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课前准备: 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上课之前,我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听个故事,好吗?课件金子故事 2、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金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请小朋友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可以先用铅笔圈出来,在读读后面的生字表,直到把课文读通为止。 2、我在读书过程中,发现有一些词语是

15、这篇课文中比较难读的,看看大家能不能一下子把它读准: 多媒体出示:河畔 彼得.弗雷特 挖掘 坑坑洼洼 倾盆大雨 若有所悟 蜂拥而至 肥沃 三、精读1、2节,感悟文本 1、准备好了吗?第一节,谁愿意来读? 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然而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这时原本激动的淘金者心情怎样了课文中有个十分恰当的词语“扫兴离去”,什么意思?带着这样的心情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节。 2、是不是所有淘金者都扫兴离去了?还有谁与众不同?对,就是彼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哪个小朋友对第二节比较有把握的请你来读,其他小朋友听后谈谈你的看法。 3、彼得本想离开这儿,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让他改变了主意?下面的第3-7小节,谁愿意来读?(分别指读)交流:从这一节中,你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儿看出来? (不甘落后 埋头苦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