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课前预习练(10分钟)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25291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课前预习练(10分钟)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课前预习练(10分钟)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课前预习练(10分钟)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课前预习练(10分钟)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课前预习练(10分钟)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课前预习练(10分钟)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课前预习练(10分钟)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课前预习练(10分钟)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课前预习记录:月日星期 论语十二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

2、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 B请事斯语矣事:听从 C致知在格物格:推究 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见贤思齐焉盘盘焉,囷囷焉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若火之始然 4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三子出,曾皙后君子之德风觚不觚,觚哉!觚哉 B友直,友谅举善而教不能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由也兼人,故退之杀鸡为黍而食之 D尧舜其犹病诸敝之而无

3、憾而耻恶衣恶食者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必不得已而去(如果)吾与点也(赞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备) B使民敬、忠以劝(努力)末由也已(途径)斯己而已矣(守己) C使子路问津焉(渡口)友便辟(假装善柔)居则曰(平常) D天下归仁焉(回归)异乎三子者之撰(述)游于艺(广泛涉猎) 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A克己复礼为仁B子路宿于石门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D文之以礼乐 7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翻译: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使得百姓归于忠厚老实。 B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翻译:平时的

4、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 C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用礼仪来约束自己,也就能不违背君子之道了吧。 D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翻译: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用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越多越好。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其中核心是“修身”。 C孟子,名轲,字子奥,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D墨子

5、,即老聃,名翟,字伯阳,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二、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各题。 (1)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 (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9曾子将孔子的“道”归结为忠恕之道有着深远的意义

6、,指明了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基本准则,请从上述文字中分别找出表达儒家“忠恕”思想具体表现的句子。 10结合上面材料,说说孔子为何用“仁”的标准而不用“圣”的标准来要求人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项,“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错。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故选A。 2B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

7、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请事斯语矣”的“事”是“实践、从事”的意思,本句话出自论语“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白话释义: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按这话去做吧!”。本句话的意思是“请让我按这话去做吧” 故选B。 3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8、本题要求找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第一个则是连词,表顺承,译为“就”;第二个则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第一句话的意思“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第二句话的意思是“(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 B项,第一个焉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于此,就;第二个焉是助词,放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第一句话的意思“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第二句话的意思是“盘结交错,曲折回旋的样子”; C项,两个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第一句话的意思“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的人”,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有这四种萌芽却认为

9、自己无法发展它们的人”; D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相当于“的”;第二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一句话的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 故选C。 4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风,名词作动词,像风。觚,名词作动词,像觚。 B.直,形容词作名词,正直的人;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良优秀的人;愚,形容词作名词,愚人。 C.足,使动,使充足;退,使动,使退;食,使动,使吃。 D.病,意动,对感到为难;敝,使动,使破旧;意动,耻,意动,以为耻。 故选D。 5A 【详解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劝:勉励。句意:要使百姓恭敬、忠诚并互相勉励。 C.便辟:阿谀奉承。句意: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 D.归:归顺、归向。句意: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撰:才能。句意: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故选A。 6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非夫人之为恸而为谁。 A.判断句,“为”表判断。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子路于石门宿。 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吾非斯人之徒与而与谁。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礼乐文之。 故选C。 7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

11、文句子的能力。 D.“越多越好”翻译错误。“益”的意思是“益处、好处”;“益矣”就是“是有益的”。 故选D。 8D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文中常见文学常识的能力。 D项,“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表述有误。“老子”即老聃,字伯阳;不是“墨子”。 故选D。 9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吾亦欲无加诸人(能近取譬)。 10孔子认为,圣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君主的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提出一个要求。而对普通人而言,有仁才具有实在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孔子才以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评价他人。 【解析】 9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首先理解“忠恕”思想,“忠”指的是内心的真诚,指

12、一个人应尽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想树立的,同时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要事事通达顺畅,同时也使别人事事通达顺畅。可见,是“忠”的表现。 “恕”就是将心比心,己之所欲,推之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成人之美和宽容。“吾亦欲无加诸人”意思是,我也不想把不合理的事加在别人身上。可见,是“恕”的表现。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和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结合“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可知,孔子认为“圣”的标准尧和舜都难以做到;结合“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可知,孔子认为普通人能够推己及人,做到用“仁”的标准

13、要求自己。由此可知,孔子用“仁”的标准而不用“圣”的标准来要求人。 参考译文: (1)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2)子贡说:“我不愿别人把不合理的事加在我身上,我也不想把不合理的事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可以做得到的。” (3)子贡说:“如果一个人能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而且能够帮助众人生活得很好,这人怎么样?可以说他有仁德了吗?”孔子说:“哪里仅仅是仁德呢,那一定是圣德了!尧和舜大概都难以做到!一个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树立的,同时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要事事通达顺畅,同时也使别人事事通达顺畅。凡事能够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