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模板辛亥革命.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24999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教案模板辛亥革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历史教案模板辛亥革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历史教案模板辛亥革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历史教案模板辛亥革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历史教案模板辛亥革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教案模板辛亥革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案模板辛亥革命.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教案模板辛亥革命第17课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结合时代背景综合认识“三民主义”。 2过程与方法: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具有的伟大历史意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预习思考 1分析p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 2概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酝酿到高潮的过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约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2、的进步意义?4作为封建官僚的袁世凯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说明了什么?5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重难诠释1三民主义及其评价 三民主义包含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部分。 A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两层意思:一是反满,即推翻清政府。反满不是“排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洲人。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王朝,建立“民族的国家”,暗寓了反帝的意愿。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其提出是民族矛盾的反映,它在客观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广大爱国者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但是,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恨集中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 B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有三层含义:一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共和国。三是防止帝制复辟。这一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民权主义是阶级矛盾尖锐的反映,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的愿望。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与民族主义紧密相联,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但是它仅要求推翻封建专制政府而不是消灭整个地主阶级,因此反专制是不彻底的。 C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建立资本

4、主义的土地国有制。其目的在于消灭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它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希望从封建生产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解决土地所有制与发展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革命纲领,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农民的同情。但它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也不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评价: A进步性: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因而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B局限性: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

5、级制定的革命纲领,它主张民族主义,又不敢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它主张民权,又不敢发动人民,它主张民生,又不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些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体现,其局限性决定了在三民主义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 主权在君还是主权在民,是传统国家与近代国家观念的分水岭。建设主权在民的国家,是世界潮流和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政治近代化的本质特征。 西方列强的入侵触发了“天朝”深刻的国家危机,又激起先驱者对外部世界和西方国家制度的朦胧向往。经过林则徐、魏等人的介绍,外国传教士、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人士的输导,康、梁、潭、严等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和建立君主立

6、宪制的勇敢尝试,议会制、三权分立、民主自由、天赋人权等先进思想广为传播。“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也。”“民之自由也,天之所畀也。”类似的惊世咳俗之论,猛烈抨击了“朕即国家”、“皇权至上”等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从理论上移植了构建中国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了国家学说的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了国家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正是在国家观念更新和国家制度变革的互动中,孙中山以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趋利避害的价值尺度,融会中西,继往开来,系统探究国家理论,创立了以三民主义打造近代国家的政治理念,并以“知难行易”为实践指导,百折不挠地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而赴汤蹈火。从世界大趋势

7、来看,辛亥革命是顺潮流而动;在中国当时的情况下,孙中山的理论和实践都超越了前人与同辈,将中国近代国家推进到最高水平。 西方近代的国家学说和政治体制也是五花八门。孙中山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体系,把民族解放、国民革命和社会改革三大历史任务融为一体,完整地提出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思想,将革命党人团结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从而推动了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使救亡图存的运动与政治近代化结合在一起,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就在于推动中国走向民主、文明、富强之路。3孙中山为什么让位于袁世凯客观原因 第一,辛亥革命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欢唤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收拾局面,而此人非袁世凯莫属。

8、武昌起义发动成功,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但是社会动荡,列强环伺;而革命尚未成功,清军尚在眼前。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铁碗人物来完成革命的任务推翻清政府,同时又帮助他们稳定秩序,清除内乱,迅速体育内政,以防外人干涉。 第二,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成绩颇著,得到了资产阶级的信任和欢呼。 第三,列强与资产阶级各阶层一致倾向“拥袁弃孙”。武昌起义后四天,以立宪派为主的江浙政治代表,就开始制定拥护袁世凯以收拾大局的计划。他们一方面让拥有实力的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以顺应一致要求共和的全国人心;另一方面则压迫革命党人交出政权,由袁世凯当共和政府的大总统。立宪派看好袁世凯,革命党人也是如此,就连革命领袖孙中山、黄

9、兴以及汪精卫等也看好袁世凯。孙中山在担任临时大总统后,面对复杂动荡的局势,穷于应付,颇感心有余而力不足,遂认为“清帝退位,民国统一,彼此建设之事,自应让熟有政治经验之人”。 第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由于缺乏经费,时刻面临着军队解散、政府崩溃的危险。19_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革命党人拥有了半壁,但离革命的真正胜利甚为遥远。革命党人要兴师北伐,各级政府机构要正常运转,这都需要大量经费,而当时国穷民困,各地库存空虚,列强又迅速控制了海关税款,使革命党人举步维难。可以说,此时革命党人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财政问题最为突出。孙中山“让位“固然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比较而言,财政困难是最主要的

10、、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主观原因 第一,革命党人对掌握政权缺乏思想准备,以为中华民国建立后,只剩下建立民国的问题了,从而产生功成身退的思想。襟怀虽坦荡,但也反映革命党人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没有一个成熟的组织政府的准备方案。于是,大权旁落也就成了自然的事。 第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尚不具备管理国家的政治经验和才能。从同盟会来说,可以说它还不具备领导全国的规模,还不成熟。并且革命党人常年寓居海外,从事的多是些革命暴动和宣传,对于任何管理、组织一个国家,并无实践经验。他们与长期宦海浮游的立宪派和其他新旧官僚相比,明显缺乏政治经验。儒家政治理想和“道德本位”思想对孙中山也有很大的影响。“大道之行也,天

11、下为公”是孙中山的政治抱负之一。在孙中山看来,袁世凯就任总统后受到的约束,不仅来自临时约法,而且还有他自己的诺言和誓约,即中国人对政治家持信守约的责求。孙中山让位也与其信守的“民本”思想有关。 问题探究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教材分析p (一)教材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辛亥革命前期革命党人所作出的革命准备。1911年武昌起义。以及随后中华民国的建立,临时约法的颁布。随之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最后对辛亥革命做出评价。本课位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中的第四课,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的民族危机掀起了旧民主革命的高潮,下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在中国近代经济文明、思想文明 的进程中,同时是一起里程碑式的重大变革。学好本课为必修二、三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p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初步了解辛亥革命的基础史实。对孙中山,黄兴,袁世凯这些主要人物有大概的认识和了解。独立思考意识和探究渴望,对直观的材料很感兴趣,具有了初步的历史观念,但在深层次的认知和思维的拓展的方面,以及整合教材的能力。对概念和政治史感觉枯燥。受到一些相关影视作品的影响

13、,对于历史和艺术作品可能有一定的混淆。 课程标准: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的过程。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材料分析p 阅读教材,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识记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了解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史实, 通过阅读材料问题解析,理解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并能够对辛亥革命做出客观的评价。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问题探究,合作学习,辨证质疑,分组讨论探究辛亥革命在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与意义。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会正确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孙中山先生等人革命事迹的学习,学生增强爱国

14、主义情怀,树立积极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正确意识。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的分析p ,学生增强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的意识和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这一我国在民主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式的事件的学习,树立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历史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意义确立依据:依据课标要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仅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给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带来了一系列变革,而且又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材料。辛亥革命的意义的学习对于学生正确理解我国政治民主化近代化进程由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历史发展潮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突破方法:创

15、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史料分析p 中抓住重点、领悟重点、感受重点。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评价确立依据:依据课标要求,认识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但是对于如何客观的辛亥革命,容易形成生硬的一言堂形式,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往往局限于教材所给定的结论,在辩证的全面的分析p 问题方面还有所不足,需要教师从多种角度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建立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意识。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辩论中抓住难点、领悟难点、感受难点,从正反两方面补充相应资料,开拓视野,师生互相讨论,共同分析p 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精选材料、整合教材) 辩论法问题教学法(方法、途径) 合作探究法“四主”教学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攻。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法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教学过程导入: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的一番讲话,让“中国梦,我的梦”这样六个字火遍了全国上下。那么中国梦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这样一个中国梦已经辗转百年,不同阶级都曾为实现它作出努力:农民阶级曾发动太平天国运动,试图在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