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真题全国1卷(有答案)Word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245798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地理真题全国1卷(有答案)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高考地理真题全国1卷(有答案)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高考地理真题全国1卷(有答案)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高考地理真题全国1卷(有答案)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高考地理真题全国1卷(有答案)Word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地理真题全国1卷(有答案)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地理真题全国1卷(有答案)Word(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一.选择题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保持恒温环境 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地面振动影响A. B. C. D.2.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解析:1.【答案】

2、C。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主要需要考虑精密机械设备和一般产品的差异。保持恒温环境,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可选。任何工业生产都需要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排除。降低生产成本是任何工业都需要的,且地下建厂一般会比地面建厂成本更高,排除。减小震动却是精密机械设备的需求,可选。故选C.2.【答案】D。本题表面问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实质是比较岐阜与大连的地下环境。联系所学知识,日本多地震,D正确。防渗水、防坍塌是任何一个地下工厂建设都应考虑的问题。地下环境并不会有噪声影响。故选D.3.【答案】B。精密机械设备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从

3、第1题可知,地下环境具有诸多优势,故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故选B.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整理为word格式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解析:4. 【答案】C。从折线图可见,该地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均逐年增加,说明该地总人口逐渐增加。常住人口始终

4、低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地的人倾向于外出生活,即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故A错。该图反映该地总人口变化,不能反映不同年龄人口比例,B错。该地常住人口逐年增加,说明该地人越来越多,故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C正确。该地人口数量曲线较直,说明该地人口匀速增长,且不能判断是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故D错。故选C。5.【解析】我国共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四个直辖市。其中重庆市的面积最大,故人口总量最大。图表中常住人口在3200万到3400万之间,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虽然人口密度极大,但人口总数远远达不到此状况。又因该地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故该地不可能是特别发达的地区,进一步佐证该地为重庆市。图2示意

5、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整理为word格式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解析:6.【答案】A。由题可知,平坦面形成的原因是因为流水沉积。其中T0靠近水面,仍然受到流水沉积影响,故仍在扩大

6、。7.【答案】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速越大,能够搬运的物质越沉,相应体积也应该越大。平坦面T3砾径最大,故其形成时期河流流速最大。8.【答案】D。由题可知, T1、 T2、T3三个阶段,砾石上大下小,故该地地壳经历了抬升的过程。又从图中看到,该地测断面呈阶梯状,且每个阶梯上有一些砾石沉积,故该地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在每个间隙形成沉积。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整理为word格式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条路段(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气多 D.两侧村庄多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

7、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解析:9、【答案】B。重庆到毕节途中经过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地形复杂且起伏较大是该地区主要特点,故选B.10、【答案】B。从材料可知,7月该地区昼长夜短,太阳东北出、西北落,正午太阳在正南。结合图中里程和平均限速,重庆到遵义段大约行驶3小时,遵义到毕节段大约行驶

8、2小时,全程约5小时。结合公路路线,若上午出发,则重庆到遵义段,阳光持续照射左窗,故排除A、C.若12:00出发,重庆到遵义段,阳光照射右窗,排除D.若8点出发,右窗全程没有阳光直射,便于观看风景,故选B.11、【答案】A。毕节较重庆海拔高,故气温较低,A正确。毕节和重庆纬度位置大致相同,毕节略靠南,如不考虑其他因素,毕节应该温度略高于重庆,排除B.重庆、毕节均巨海较远,海陆位置上没有差异,排除C.重庆与毕节均在季风区,受季风影响,不会导致明显气温差异,排除D.故A正确。整理为word格式二.非选择题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

9、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建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项目

10、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8分)(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整理为word格式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6分)(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解析:36、(1)【答案】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2)【答案】(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

11、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3)【答案】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4)【答案】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

12、。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整理为word格式(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解析:(1)【答案】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解析】峡谷等地形崎岖的地方为堰塞湖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平原地区,虽河流排水受阻,因地形平坦开阔,只能形成大面积的积水,进而发展成湿地

13、。该地只是形成湿地,且积水较浅,说明该地水量并不大,因为推测气候较为干旱。【点评】该题在题干中用“堰塞湖”作对比,给答题提供了思路,只需要对比堰塞湖的形成条件,反向推测即可。同时可结合区域地理学习中积累的当地地形知识加以佐证。关于气候的问题则是抓住材料中“积水较浅”这一关键词反推。(2)【答案】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地显示成为“泛滥”的内流河,后变成湿地,地表水留存是逐渐减少的趋势。故在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二者差值逐渐缩小,到最后相等,行成稳定湿地。【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干中“降水量、蒸

14、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是在问什么,其实就是在问谁大谁小。由河流变成湿地的过程是水量减少的过程,即蒸发量和降水量差值逐渐减小的过程。抓住题干中强调的“面积稳定”一词,从而最终确定蒸发量等于降水量。(3)【答案】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解析】由地图可知,扎龙湿地的水源是乌裕尔河,其中盐分由乌裕尔河带来,且湿地并无外流河与之沟通,水分靠蒸发平衡,故盐分会逐渐增加。【点评】本题可参考“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作答。无论是河流水还是海水,蒸发量、降水量、河流注入量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4)【答案】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少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解析】乌裕尔河如一直保持内流状态,会造成泥沙淤积、盐分过高等情况,进而影响水中生物(尤其是鱼类)的生存,造成种鱼类种类单一、水体富营养化等影响。同时,过多的人工干预也会破坏湿地生态平衡,出现水量减少、生物生存环境破坏等一系列后果。【点评】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同意与否都不影响得分,关键是找到充足的理由支撑观点。需要注意的是,阐述理由时,只需从一个方面分析,不要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