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243660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 认真执行手卫生。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

2、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4。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

3、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 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器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1概念简介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

4、、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2基本特点1、强调双向预防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3、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3操作原则1、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操作的全过程2、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以感染传染病均采取3、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睛和面罩等基本措施4、进行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操作时须戴手套5、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洗手,必要

5、时手消毒6、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7、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污染身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者围裙8、手部皮肤破损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戴双层手套9、戴手套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已经污染的手套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10、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保证充足的光线 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划伤11、使用后的锐器防刺伤: 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12、立即清洁污染的环境1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1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锐器15、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

6、理 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 处理体液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4预防措施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

7、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5、 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

8、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接触隔离1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

9、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1、病人的隔离 (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 (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接触隔离22、防护隔离(1)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2)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3)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

10、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4)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空气隔离1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粒径小于5um)一气溶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因此,病人所处的环境需要屏蔽,可使用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防止空气传播。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要

11、采用以下隔离措施: 1、病人的隔离: (1)病人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 (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3)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4)限制传染病人的活动范围. (5)做好空气的消毒。空气隔离22、防护隔离 (1)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2)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3)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飞沫隔离1 飞沫传播是指经较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um)

12、而传播的疾病.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左右。预防制度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2、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

13、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3、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二级防护: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2、 进入隔离区和专门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护人员.除二级放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14、。5防护要求基本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加强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严密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吸防护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