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243657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患者健康教育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患者健康教育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患者健康教育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患者健康教育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患者健康教育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患者健康教育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者健康教育制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患者健康教育制度一、入院教育:1、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2、知道自己的分管医生和护士。3、熟悉病区的生活环境:床头呼叫器的使用。4、了解医院规章制度:告知吃饭时间、查房时间、治疗时间、探视时间、护理级别等,住院期间不擅自离院,未经主管医生允许不得擅自使用自购药。5、掌握标本留取、常规检查要点。6、学会用教育资料,掌握用药常识。二、住院教育:1、常规住院教育:(1)您和家人是否可以参与教育活动。(2)诊疗活动的一般常识,学会反应病情、掌握检查的配合要点。(3)了解疾病的一般常识。(4)心理卫生教育。(5)介绍住院费用的查询。2、特殊检查治疗前的教育:(

2、1)非介入检查治疗前的教育。(2)介入性检查:告知检查前后的饮食及检查时配合要点。3、手术前后教育;术前教育:(1)了解术前签字意义、(2)了解术前准备内容:身体方面、心理方面。术后教育:(1)术后环境介绍。(2)配合治疗、能力锻炼:配合护士完成术后护理,讲解患方对伤口、引流管的自我保护、情绪的调节、活动与休息、意外损伤的防范、特殊用药的相关知识等。(3)早期康复、功能锻炼。三、出院教育:1、出院后如何用药。2、如何活动和休息。3、如何加强营养。4、学会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合理饮食、定时休息、适当运动、按时用药、适应社会、保持愉快。5、按时复查。护理会诊制度一、对于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需

3、其他科或多科进行护理会诊的患者,请先向护理部提出申请。二、填写护理会诊记录单,注明患者一般资料,请求护理会诊的理由等。护理会诊单按照要求填好,经护士长签字,打电话通知护理部质控组。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三、护理部负责会诊的组织协调工作,即:确定会诊时间、通知申请科室并负责组织有关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会诊。四、会诊地点常规设在申请科室。五、护理会诊的意见由会诊人员写在护理会诊单上。六、参加护理会诊的人员由专科护士或由护士长选派的主管护师职称以上人员负责。七、所填护理会诊单由护理部留档。护理病例讨论制度一、凡病情危重,危急生命或难度较大及大手术和新开展的手术以及死亡病例,均应进行护

4、理病例讨论。二、讨论由护士长和主管护师主持,病区护士均应参加。三、讨论时由责任护士汇报病史,介绍病人病情,目前采取的护理措施,效果,并提出问题。四、主管护师及与会的其它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病情,并结合病人的护理情况,提出个人对护理病人的意见和建议。五、外科大手术病例,要讨论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预防术后病人可能出现的护理并发症。六、对死亡病例的护理讨论,参加抢救的护士,要汇报抢救的经过,护士长或主管护师就抢救配合,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护理记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护理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七、讨论情况分别记录在护理病例讨论记录中。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

5、下载按钮下载!一、为患者及家属准确且恰当地提供有关的一般公共卫生知识,如传染病患者不要乱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要吸烟,以及宣传有关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性。二、帮助患者了解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合理安排饮食、休息和睡眠,合理用药,掌握适当的活动量,如何配合某些特殊检查等。三、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减少影响健康的种种因素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对一位将接受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告诉患者及家属拟作哪些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麻醉苏醒后会有什么感觉,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疼痛或不适,应注意哪些问题以防止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四、心理卫生教育。五、指导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康复医疗知识以及预防疾病复发的有

6、关知识。以上内容,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指导,而不是局限于入院介绍或出院指导时进行。也就是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应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医院这种特殊环境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制度健康教育是一项科技普及工作。通过健康教育,使广大群众增加卫生知识,有利于防病和治病。各病房、科室及门诊应定期以各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使之形成制度,认真落实,健康教育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个别指导。内容包括一般卫生知识,如个人卫生、公共卫生、饮食卫生、常风病、多发病、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简单的急救知识、妇幼卫生、婴儿保健、计划生育等。可在护理

7、患者时,结合病情,家庭情况和生活条件作具体指导。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二、集体讲解。门诊利用患者候诊时间,病房则根据工作情况与患者作息制度选定时间进行集体讲解,还可结合示范,配合幻灯、模型等,以加深印象。三、文字宣传。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编写短文、图画或诗词等,标题要醒目,内容要通俗。四、卫生展览。如图片或实物展览,内容定期更换。五、卫生广播、录像。利用患者候诊及住院患者活动时间进行宣教。T型管引流的管理制度一、标准:病人施行总胆道探查术后,常规放置T型管引流,以维持胆道的通畅。二、标准程序及操作步骤:1、向病人及其他重要人员解释引流的原因。2、分为因定T型管。保证有效引流。

8、3、检查任何异常,并相应的给予适当的处理,如有导管脱落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4、观察、记录并报告引流出的胆汁量及性状。三、结果标准:1、病人及其他重点人员对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2、T型管不宜太短,尽可能不固定在床上,严防因翻身、搬动、起床活动时牵拉而脱落。3、下床活动时,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腹部切口高度,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防止胆汁返流逆行感染。4、观察胆汁引液的颜色、质、量、有无鲜血或碎石等,必要时送胆汁作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300500ml,色清亮、呈黄或黄绿色,以及逐渐减少至200ml/d左右。5、术后放置1014天,如体温正常,黄疸消失,胆汁减少至2003

9、00ml/d左右无结石残留,可考虑拔管。胃肠减压的管理制度一、标准:病人通过胃管抽吸安全地清除胃内容物。二、标准程序及操作步骤:1、向病人及其他重要人员解释原因及操作步骤2、确定胃管开放且置入正确。3、按医嘱所指示的间隔,用注射器以适当压力抽吸胃内容物。4、如有医生指示,需将胃管连接负压吸引装置。5、检查任何异常,并相应地给予适当的处理。如有导管脱落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6、观察、记录并报告抽出的胃液的量及性状。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三、结果标准:1、病人及其他重要人员对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2、按医嘱所指示的间隔抽吸胃内容物或引流至引流瓶内。3、及早发现并发症,并相

10、应地给予适当处理。4、准备记录。留置导尿管理制度标准:留置导尿病人接受会阴护理,以减少尿道感染。结构/程序标准:1)向病人/家属说明原因及过程。2)确保尿管在正确的位置。3)使病人尿液引流袋在膀胱以下的位置。4)每天会阴护理5)鼓励病人每天饮水2000毫长以上(除非不允许)。6)发现任何尿道感染的病状和体征,并对症处理。7)观察、记录、报告尿液的性质和量,如有脱管应立即通知医生妥善处理。结果标准:1)病人/家属对所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2)病人尿管通畅,紧密连接。3)保持病人会阴部清洁。4)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对症处理。5)准备记录。胸腔闭式引流管理制度标准:病人在闭式引流的作用下,维

11、持肺的最佳扩张能力。结构/程序标准:1)向病人/家属解释保持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的步骤及重要性。2)定期评定病人的肺功能及生命体征。3)确定胸腔引流的位置,避免扭转和牵拉。4)使引流装置固定在胸导管插入部位以下。5)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6)给胸腔引流装置以低位吸引。7)如果暂时将引流器的位置高出引流口,需将胸腔导管用钳子夹住。8)如果引流处敷料已污染,在无菌操作技术下更换敷料。9)协助病人翻身,促进肺的扩张及引流。10)鼓励病人进行呼吸及咳嗽运动。11)发现不适应反应,给予对应处理,如有脱管应立即通知医生妥善处理。12)观察、记录、报告引流液的性质及护理。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

12、载!结果标准:1)病人/家属对所给予的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2)病人的肺功能改善。3)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对症处理。4)准确记录脑室体外引流管的管理制度标准:病人通过硅胶管置入侧脑室,使脑脊液引流通畅,以缓解颅内压增高。标准程序及操作步骤:1、向病人及其他重要人员解释引流的原因。2、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高于脑室1520cm为宜。3、确定引流管位置正确,保证有效引流。4、检查任何异常,并相应地给予适当的处理,如有导管脱落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5观察、记录并报告引流出的脑脊液的量及性状。结果标准:1、病人及其他重要人员对解释及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2、严格保持引流液的高度:高于脑室1520cm为

13、宜。3、注意引流液的速度:禁忌流速过快。骤然降压有发生出血或脑疝的危险。4、控制引流液的量: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5、观察脑脊液的颜色与改性状:术后12日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术后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脑室出血;脑脊液浑浊,常提示颅内感染。6、严格按无菌要求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整个装置应保证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中心静脉导管管理制度标准:安全地将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保留。结构/过程标准:1)向病人/主要亲属解释原因和程序。2)使用无菌技术协助医生插入中心静脉导管。3)整个过程中不断地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并监视病人的一般情况。4)应用透明的敷料覆盖插

14、管部位并固定连接处。5)如果能够使用,可将静脉系统用适当的颜色贴上标签。6)根据生产公司的指示安放中心静脉压监测仪。7)由一名注册护士如医嘱所示地进行输液。8)在给予输液的过程中遵循:“三查、五对”原则。9)确保系统的正常功能,并保持它是一个密闭的系统。10)使用中心静脉监护仪时应确保安全,如有脱管应立即通知医生妥为处理。11)观察有无炎症和感染,并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12)观察、记录和报告:插管的日期:中心静脉压的读数:插入部位的情况,如:渗血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给予的护理。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结果标准:1)病人/主要家属对于解释和给予的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2)准确地记录中心静脉管的正常功能。3)保持中心静脉管的正常功能。4)监测病人的中心静脉压5)及早发现并发症,并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6)维持准确的记录。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