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242739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工作总结和 2015 年工作思路2014 年工作总结和 2015 年工作思路省海洋与渔业局一、 2014 年 主要工作及成效 2014 年,我局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各项重 大决策部署,围绕省委、省政府抓改革、促转型、治环境、惠民生等 中心工作,结合海洋与渔业实际,认真谋划,完善举措,全力服务海 洋经济两区建设,积极推进渔业转型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总体保持 平稳发展。预计全年将保障各类用海需求超过 8 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呈 小幅增长,渔民人均收入增长将超过 8.5%的预定目标。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保障重点,争取政策,海洋经济两 区建设服务力度不断加大。1、加强要

2、素保障。2014 年工作总结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我省获得围填海计划指标 6.3 万亩,居沿海各省(市)首位。积极推进用海规划审批,截至 10 月底,审查、审核区域建设用海 规划 6个,面积 6.88万亩;区域农业围垦规划 3 个,面积 3.75万亩; 舟山钓梁区块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成功获批,面积 2.07 万亩。建立海域审批绿色通道, 对投资额超过 50 亿元项目用海主动对接, 保障重大项目用海。科学合理配置海洋空间要素,截至 10 月底,共审批用海项目 368 个,确权面积 6.27万亩,其中,建设用填海造地面积 2.88万亩,占 45.88%; 用于保障沿海产业集聚区 2.21 万亩;确保

3、了温州瓯飞农业围垦、宁波 梅山产业集聚区年产 2.5万台智能型配电变压器、 杭州湾产业集聚区美 高美、华强主题公园以及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用 海需求。落实了舟山大陆引水三期、舟山新区 110千伏输电、温台LNG成 品油、中国电信、国家电网等海底电缆管道路由,确保了一批重大基 础设施用海。2、强化项目、资金支持。 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建设区域示范项目实施,截至 1 0月底,已完成 投资 7830 万,在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洋装备、海洋高效健康养殖 等海洋新兴产业领域实施了一批项目,研发和转化了一批实用技术; 同时,积极组织申报新的示范项目,向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申报项目 50个,总投

4、资 43.46亿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 8.87亿元,其中, 1 1 个 项目已获国家立项支持,获中央财政资助 1.75 亿元,舟山成功获批国 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城市。积极争取中央海域使用金支持重点项目,组织申报项目16个,涉及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 海洋生态资源调查与保护等 4 个方面, 申请中央补助资金 10.8 亿元。加快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 切实缓解企业建设资金紧缺困难, 截至 1 0月底,全省共办理海域使用权证书抵押登记 1 33本,抵押融资 66.43 亿元。此外,积极推进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全面建成了省、市、 县三级业务系统,开展了专题评价分析,形成区域、行业海洋

5、经济评 价分析报告各 1 份,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分析依据。(二)健全机制,强化执法,海洋综合管控切实加强。1、完善科学管海体系。组织编制市县海岛保护规划, 沿海 5市和有编制任务的 15 个县(市、 区)均已完成初稿编制。加强海岸线保护与科学利用,组建了省海岸线管理办公室,牵头 起草了省海岸线统筹协调管理暂行办法并上报省政府,并开展了海岸 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预计年内可完成初稿。积极推进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各地海洋功能区划初稿基本 完成,预计年内可报省政府批准。完善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制度,出台了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 招拍挂出让、申请审批、登记等一批配套制度;开展了海域(海岛) 评估

6、、交易、转让、收储等政策研究,并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省级海域 使用基准价,进一步夯实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管理基础。探索产业用海指标体系和海域收储相关政策,引导生态用海和集 约用海。2、狠抓执法监管。开展全省存量围填海资源调查和项目用海回头看等专项活动,分析研究海域开发和产业用海趋势变化, 为推进集约用海提供决策依据。启动领海基点选划工作,保护特殊用途海岛。组织实施碧海、海盾、护岛等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对经批准实施 的区域用海规划、海岸线使用项目和未竣工验收的围填海项目进行检 查,共立案 38 起,收缴罚款 7510万元;组织对沿海四市及所辖的 24 个涉海县(市、区)开展了海域使用管理交叉式检查,现场

7、检查和测 量了 413 个用海规划、重大项目和海岸带整治项目,发现存在问题的 项目 53 个。此外,与文物保护监察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开展了水下文化 遗产联合执法。(三)强化监管,修复并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有力。1、强化监测。组织编制了浙江省海洋环境监测发展规划( 2015-2020 年),谋 划海洋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全面推进近岸海域浮标实时监测系统建设,完成了省级监控平台 改造。实施了近岸海域、 入海排污口、重点河口港湾、 赤潮应急等监测, 监测要素 35项,比去年增加 12项;布设各类监测站位 732 个,同比 增加 58%,截至 10月底,共实施环境质量监测 107 频(

8、航)次,赤潮 应急监测 142 航次,获得各类数据 10 万余个,编发海洋环境季报 4期、 半年报及年报各 1 期、赤潮通报 34期。2、强化保护与修复创新海洋生态保护机制,积极推进温州海洋生态红线试点制度,试点方案已基本完成,预计年内可完成报批稿;开展陆源入海污染物 总量控制试点,制订了象山港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减排实施方案; 修改完善了海洋生态损害赔(补)偿管理办法。加强海洋倾废监管, 截至 10 月底,全省共办理海洋倾倒许可证 48 个,批准倾倒疏浚物 181 万立方米。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指导各地开展保护区规划编制,南 麂列岛、韭山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总体

9、 规划均已上报国家海洋局。加强海洋生态修复,组织实施了南麂列岛、临海白沙湾、洞头白 龙屿等一批海域海岛海岸带修复整治工程,同时,向国家海洋局申报 了 2014 年海洋生态整治修复项目 6 个。(四)重典治乱,生态引领,现代渔业转型发展有效推进。1、组织实施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计划。5月 2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计划启动会以来,我局切实履行一打三整治协调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职责,把一打三 整治作为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行动的突破口,整合资源,加强协同,广 泛宣传,高压严打,全面推进。截至 11 月底,全省累计取缔(拆解)涉渔三无船舶 6500 艘,超 额完成年度任务(2014年5月至 20

10、15年5月4989艘);查处各类违法 案件 800 多起,清理各类违规违禁渔具 6.7 万余顶(张),移送司法机 关 27 人,核查船证不符渔船 7000 多艘,整治 1000 艘,各项执法数据 均为历年之最。此外,还起草了浙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方案 ,积极向财 政部、农业部申报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试点,争取先行先试的政策红 利。同时,印发浙江省渔业资源调查工作任务书 ,启动海洋渔业资 源本底调查,完成 9 个拟建海洋牧场的选划基础工作,海洋增殖放流 水产苗种 17.71 亿尾(粒),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2、组织实施渔业转型促治水工程。围绕五水共治实施、美丽浙江建设,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11、推 进渔业转型升级;着力发挥水生生物生态净水作用,改善水域生态环 境。重点组织实施了水产养殖生态化改造、江河湖库增殖放流、稻鱼 共生轮作减排三个百万亩工程。截至 9 月底,全省累计投入资金近 15.8亿元,完成池塘生态化改 造 24.1 万亩、稻鱼共生轮作 27.1 万亩、禁限养区划定整治面积 51.6 万亩、江河湖库增值放流水生生物苗种 7.33 亿尾,均超额完成年度任 务。其中,渔业重点污染领域整治成效显著,拆除整治甲鱼温室面积 累计达 766.6万平方米,远超 50 万平方米的年度任务。3、狠抓项目实施整合省级以上财政资金 1.5 亿元,扶持现代渔业园区、 水产健康养 殖示范场、菜篮子水

12、产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今年已考核验收首批省级现代渔业园区 43 个,菜篮子水产品生产项目 18 个。继续推进远洋渔船更新改造,至 10 月底,我省 173 艘远洋项目渔 船,已竣工 109艘,完成投资 6.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 25.1 亿元)。加快渔业经营主体培育,出台了浙江省示范性家庭渔场创建办 法(试行),组织开展了第四批省示范性渔业专业合作社申报认定工 作,预计今年将培育认定省示范性渔业专业合作社与家庭渔场各 20 家。(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海洋与渔业三大安全形势稳定向好。1、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以禁用渔药和饲料添加剂等查处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主要水产投 入品、水产原良种场

13、种苗等专项抽检。及时预警防范,强化赤潮期贝类等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水生动物防疫,建立了 369 个监测点,对 21个主要养殖品种 实施病害监测和预警报。组织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百日严打行动,抽检水产品 1185 批次, 新发现重大隐患 3大类,约谈养殖企业 216 家,立案查处 16起,追溯 处理不合格水产品 3.4 万公斤。启动浙江省水产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索质量安全可追溯 机制。开展渔业水域环境监测,设置监测站点 101 个,预计全年实施监 测 64 个航(频)次,获得各类数据 10400 余组。截至 10 月底,各类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超过 96%,未发生因初级水 产品引起的重大质量

14、安全事件。2、加强渔业生产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发放(送)安全生产宣传资料近 6 万 份、警示信息 295 万余条,多渠道、多途径广泛宣传安全知识,提升 渔民安全意识。创新渔业职务船员培训考试, 进一步强化船员安全生产实操能力。 修订渔业安全管理考核办法,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基 层渔业安全管理机构、协管员和船东、船长的作用,夯实基层安全管 理基础。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检查各类渔业船舶 10000 余艘,查处隐患船 只 5000 余艘,均已落实整改方案。截至 10月底,全省共发生渔船水上生产安全事故 46 起、死亡(失 踪)46人、沉船 8 艘,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

15、数、沉船 数分别下降 26.98%、 31.34%、 42.86%。3、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加快推进海洋防灾减灾五大工程建设, 新建 1 个海洋自动观测站、 1个X波段雷达观测站、37艘海洋观测志愿船。基本建成三级海洋灾害应急指挥体系,编制了市县海洋灾害应急 预案,进一步提升海洋预警能力开展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建设试点,编制完成温州市海洋减灾 综合示范区建设方案并顺利通过国家海洋局审批。积极推进标准渔港建设,截至 10 月底,累计完成投资约 5 亿元, 完成年度计划的 111%。2014年工作总结截至 10 月底,共发布台风消息 147份、海浪警报 61 份、风暴潮警报 14份、渔船安全预警短信

16、68 份,灾害性海浪和风 暴潮 24小时预报准确率为 89.5%和 83.3%,有效应对了凤凰等 6个台 风,取得了少沉船、不死人、少损失的良好防台效果。六、强化服务,完善保障,渔民增收基础不断夯实。种苗服务。组织实施 2014 年水产种苗专项,建设了一批省级、国家级良种场, 选育了一批优质新种苗。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等 4 家企业获批首批全国现代 渔业种业示范场,大黄鱼、三疣梭子蟹、文蛤等 3 个新种苗获得国家 认定,泥蚶、三角帆蚌等一批新种苗正在申报认定。技术服务。 研发了一批高效实用养殖技术,提炼了一批典型模式与案例,并 通过技能培训、科技服务、示范引领等方式,积极推广。今年以来,全省共培训渔民 5.5 万人次,预计全年达 7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