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教育课资]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239971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教育课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教育课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教育课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教育课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教育课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教育课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一、电流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尤其注意电子是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用电器,再回到负极;5、二极管是半导体,具有单向导电性,即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二、电路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电路 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风扇等);的构成 3、导线:,连接

2、电路的各个元件,输送电能;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三、电路的工作状态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2、开路(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3、短路:不经用电器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四、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1、必须有电源,2、电路必须是通路。五、电路图及元件符号: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5.3串联和并联一、串联和并联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或说成首尾相连)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特点:1、电流只有一条路径;2、各用电器互相影响;3、开关控制整个电路。2、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特点:1、

3、电流有多条路径;2、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3、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二、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电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三、生活中电路1、串联电路:装饰店铺、居室、圣诞树的小彩灯,用电器和控制它的开关。2、并联电路:家庭中的电视、电冰箱等用电器之间,路灯,交通灯,教室的电灯、电扇,用电器和它的指示灯。三、电路的连接方法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最后

4、回到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连接一条支路再连另一条,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有电流表时看清电流表测谁的电流。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四、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最大的不同点是: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电路没有分支;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电路中有分支。五、如果一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那么这个电路可能是串联电路,也可能是并联电路(此时开关在干路)。5.4电流的强弱一、电流的强弱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2、单位:安培(国际单位),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 1mA1000A从大单位化到小单位要乘以它们之间的倍数;如:2A= mA,

5、则2A=2*1000mA;从小单位化到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倍数;如:200mA= A,则200mA=200/1000=0.2A;二、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1、电流表的结构: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0-3A分度值是0.1A,0-0.6A分度值是0.02A)示数。2、电流表的使用(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2)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3)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若接反了,指针会反向偏转,损坏表。(4)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

6、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确),说明选的量程偏大,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说明选的量程偏小(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大量程。(5)决不允许在任何情况下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6)若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不动,电路某处断路。3、电流表的读数(1)明确所选量程(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5.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1、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A=IB=IC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设计实验:(1)如右图,用一个电流表分别测ABC

7、三点的电流 改进:用三个电流表同时测ABC三点的电流 (2)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测量三次,使结论具有普遍性。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2、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C=IA+IB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做出猜想或假设: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设计实验:(1)如右图,先用电流表测C点的电流,再分别测AB点的电流(改进:用三个电流表同时接入到电路中的ABC点,测出它们的电流) (2)在实验中采用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的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测量三次,使结论具有普遍性。一、电压(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

8、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也就是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是闭合的。(二)电压的单位1国际单位:V 常用单位:kV、mV 、V 换算关系:1Kv1000V1V1000mV 1mV1000V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三)电压测量:1仪器:电压表,符号: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和分度值。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在电源两端,此时电压表测得

9、是电源电压 危害:1.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2.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4.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表示为:U总=U1+U2+U3+Un 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表示为:U总=U1=U2=U3=Un(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电流表电压表异符号连接方式串联并联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量 程分度值内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短路很大相当于开路同使用前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

10、量程(五)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电压表损坏;电压表接触不良;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电流表短路;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二、电阻(一)定义及符

11、号: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_.(二)单位1国际单位:欧姆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 _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三)影响因素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就是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_ 还与_有关。 4结论理解: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

12、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也就是与电压、电流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四)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阻值大小保持不变的电阻)。2变阻器:电路符号 滑动变阻器: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使用方法:选、串、接、调。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控制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1.5A”字样,50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或变阻范围为050。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作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1教学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