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⑤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238191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⑤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⑤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⑤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⑤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⑤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⑤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⑤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必修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比数列前 项和的定义以及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并理解推导此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sn 、a1、q 、n、 an;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涉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 (3)会用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项和有关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1)经历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推导与灵活应用,总结数列的求和方法,从“错位相减法”这种算法中,体会“消除差别”,培养化简的能力;并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等比关系建立数学

2、模型、解决求和问题。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科学地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钻研精神,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严谨的思维习惯以及解题的规范性。(4)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

3、和方法科学地解决问题.3、情态与价值观(1) 通过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不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善于反思、勤于总结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2)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思维和意识,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成就感,为远大的志向而不懈奋斗。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学难点:公式推导的思路及综合运用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分层推进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双基回眸 科学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

4、及其有关性质,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许多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过的等比数列基本知识和性质: 等比数列定义:即(n2) 由三个数a,G,b组成的等比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比数列,这时,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n1) 在等比数列中, 若m + n= p + q 则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那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有公式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吗?利用课本P55“国王对国际象棋的发明者的奖励”引发学生探求问题的积极性:如果把各格所放的麦粒数看成是一个数列,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比数列,它的首项是1,公比是2,求第一个格子到第64个格子各格所放的麦粒数总

5、合就是求这个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这需要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怎样推导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索的问题。二、 创设情境 合作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一】一般地,设等比数列它的前n项和是【引领学生合作探究、推导】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上式可以写成Sn= a1+a1q + a1q2 +a1qn-1 式两边同乘以公比q 得 qSn= a1q+ a1q2 +a1qn-1+ a1qn ,的右边有很多相同的项,用的两边分别减去的两边,得 (1-q)Sn= a1a1qn 当时,Sn= (q1)又an =a1qn-1 所以上式也可写成 Sn=(q1)有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就可以解决刚才的

6、问题:由可得=。这个数很大,超过了。国王不能实现他的诺言。【点评】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na1 公式可变形为Sn=(思考q1和q1时分别使用哪个方便) 如果已知a1, an,q,n,Sn五个量中的任意三个就可以求出其余两个根据学生情况一起探索下列方法:【方法二】有等比数列的定义,根据等比的性质,有即 当时, 或 当q=1时,围绕基本概念,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运用等比定理,导出了公式【方法三】 (结论同上)【小试牛刀】1.根据下列各题的条件,求相应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2.(2009浙江理)设等比数列的公比,前项和为,则 3.(2007重庆)在等比数列an中,a28,a

7、564,则公比q为()A2 B3 C4 D8三、互动达标 巩固所学: 问题.1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前8项和:【分析】求出公比,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即可:【解析】(1)因为所以,当n=8时, (2)又题意可得: 又由q 0 ,可得 于是【点评】评注:第(2)题已知a1=27,n=8,还缺少一个已知条件,由题意显然可以通过解方程求得公比q,题设中要求q0,一方面是为了简化计算,另一方面是想提醒学生q既可以为正数,又可以为负数.问题.2某商场第一年销售计算机5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增加10%,那么从第一年起,约几年内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000台(保留到个位)?【分析】根据题意,每年销售量比上

8、一年增加的百分率相同,所以,从今年起,每年的销售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解析】由题意,从第1年起,每年的销售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两边取常用对数,得 (年)答:约5年可以使总销售量量达到30000台【点评】先根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然后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公式列方程,再用对数的知识解方程,体现了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思想和运算能力的培养。问题.3为了估计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像与x轴、y轴围成的区域的面积X,把x轴上的区间0,3分成n等份,从各个分点作y轴的平行线与函数图像相交,再从各交点向左作x轴的平行线,构成(n-1)个矩形,下面的程序用来计算(n-1)个矩形的面积的和s.y

9、oSUM=0K=1INPUT NWHILE k=N-1AN=(9-(9*3/N)2)*3/N SUM=SUM+ANPRINT k,AN,SUMk=k+1WENDEND阅读程序,回答下面的问题:(1)程序中的AN,SUM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2)请根据程序计算当n=6,11,16时,各个矩形的面积的和(不必在计算机上运行).【分析】首先应根据所给的程序,结合图形,搞清AN=(9-(9*3/N)2)*3/N 的含义,SUM的含义也就随之而知了【解析】经过分析,知:AN表示第k个矩形的面积;SUM表示前k个矩形的面积的和(祥见课本第58页)【点评】此题的出现,为后面学习导数知识做好了铺垫。四、思悟

10、小结:知识线:(1)等比数列前 项和的定义; (2)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3)相关的等比数列的性质。思想方法线: (1)公式法及错位相减法; (2)方程思想;(3)整体思想;(4)函数思想。题目线:(1)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解决关于前 项和的基本问题;(2)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解决上述问题的逆向问题;(3)实际问题;(4)相关的综合问题。五、针对训练 巩固提高:1.(2007湖南) 在等比数列中,若,则该数列的前10项和为()A B C D2.(2009北京文)若数列满足:,则 ;前8项的和 .(用数字作答)4.求和:5.已知f(x)=kx+b是一次函数,且f(2),f(5),f(4)成等比数列,f(8)=15,求6.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公式证明:如果ab,且a,b都不为0,则其中nN*,a,b是不为0的常数,且ab.【作业】课本61页A组2、3、4(1)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