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鲁迅自传综合测验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237905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鲁迅自传综合测验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鲁迅自传综合测验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鲁迅自传综合测验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鲁迅自传综合测验新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鲁迅自传综合测验新版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鲁迅自传综合测验新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鲁迅自传综合测验新版语文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自传一知识检阅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厦门( ) 筹办( ) 乞食( ) 浙江( ) 呐喊( )png hung( ) shui败( ) 学j( ) 亲q( ) 2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看书的学力。 (2)但我到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3)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 (4)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3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结合语境说说理由。(1)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变化)(2)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居住)

2、4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B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C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D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评。5文学常识填空。(1)鲁迅是我国伟大的、,原名;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散文 。(2)鲁迅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6课文内容梳理。(1)本文以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 到 的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蓄。(2)课文共写了关于鲁迅先生四个方面的内容,请你加以

3、概括: (3)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 ,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 的人二、文本点击鲁迅自传节选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的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

4、,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7本段依时间为序可分为三层,试用“”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8选段中“走出”反复出现,有何作用?9文章写到“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这里指的是哪一年的四月?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大事?作者辞职的原因是什么?10本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三、课外拓展(一)柔石小传鲁迅柔石,原名平复,姓赵,一九0一年生于浙江省台州宁海县市门头,前几代都是读书的,到他的父亲,家景已不能支,只好去营小小的商业,所以他直到十岁,这才能入小学。一九一七年赴杭州,入第一师范学校;一面为杭州晨光社之一员,从事新文学运动。毕业后,在慈溪等处为小学教师,且

5、从事创作,有短篇小说集疯人一本,即在宁波出版,是为柔石作品印行之始。一九二三年赴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回乡后,于一九二五年春,为镇海中学校条主任,抵抗北洋军阀的压迫甚力。秋,咯血,但仍力助宁海青年,创办宁海中学,至次年,竟得募集款项,造成校舍;一面又任教育局局长,改革全县的教育。一九二八年四月,乡村发生暴动。失败后,到处反动,较新的全被摧毁,宁海中学既遭解散,柔石也单身出走,寓居上海,研究文艺。十二月为语丝编辑,又与友人设立朝华社,于创作之外,并致力于绍介外国文艺,尤其是北欧、东欧的文学与版画,出版的有朝华周刊二十期,旬刊十二期,及艺苑朝华五本。后因代售者不付书价,力不能支,遂中止。一九三0

6、年春,自由运动大同盟发动,柔石为发起人之一;不久,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也为基本成员之一,尽力于普罗文学运动。先被选为执行委员,次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五月间,以左联代表的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毕后,作一个伟大的印象一篇。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被捕,由巡捕房经特别法庭移交龙华警备司令部,二月七日晚,被秘密枪决,身中十弹。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文学上的成绩,创作有诗剧人间的喜剧,未印,小说旧时代之死、三姊妹、二月、希望,翻译有卢那卡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戈理基的阿尔泰莫诺夫氏之事业及丹麦短篇小说集等。11仔细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柔石一生的主要革命经历。12文章最能够表现柔石献身革命、坚

7、韧工作的一句是?13寓丰富的感情于简朴、平实的记述之中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试体会下面句子所蕴涵的感情。(1)二月七日晚,被秘密枪决,身中十弹。(2)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14结合课文与本文,比较柔石与鲁迅相似之处。(1)经历相似表现在:(2)思想相似表现在:(二)茅盾自传节选我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我开始写小说时用的笔名。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父亲是前清秀才,后来从外祖父学中医。外祖父名陈我如,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在杭州、嘉兴、湖州、苏州一带很有名的中医。我的母亲是外祖父的独生女,出嫁前在家塾受过良好的旧文学教育。我10岁丧父。我进过戊戌维新后在浙江开办新学时设

8、立在乌镇的第一所小学,后来又进过浙江省立第三中学,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以及杭州私立安定中学。1913年(17周岁)考取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当时北京大学堂刚刚改称北京大学,第一次在上海招生。1916年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由亲戚介绍,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先在英文部,后在国文部,又曾参加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1920年初,小说月报半革新时,我曾主持“小说新潮栏”编辑工作。同年11月我任小说月报主编,决定全部革新小说月报。同年12月底我与朱希祖、周作人(皆当时北大教授)、郑振铎、王统照(当时还在求学)、叶圣陶等12人发起“文学研究会”,12个发起人中,只我一人是在上海的。小说月报原为上海鸳鸯蝴蝶派文人所

9、盘踞,我主编后完全不用他们的稿子,并在小说月报上提供写实主义文学,抨击鸳鸯蝴蝶派,引起他们的怨恨。同时,商务印书馆内部的守旧派也反对小说月报的全部革新。在内外夹攻下,两年之后,终于因为商务当局不遵守我在接编辑时所提出的条件,我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但仍在商务编译所“打杂”。小说月报由郑振铎接编,郑当时已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主编儿童世界。15茅盾与鲁迅在经历上有何不同?16从茅盾“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这件事可以看出茅盾怎样的人格?17作者对小说月报的全新改版,表明了他在文学上的什么观点?18文中提到的“内外夹攻”指的是什么?19结合以上文章,你能说说给人物作小传都包括哪些内容吗?四个性展现20通

10、过以上几篇文章的学习,你一定掌握了给人物作传的方法,那么就请你给自己写一篇小传吧。温馨提示:安排好记叙的顺序,确定好事件的详略,写出成长的经历,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50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1xi chu q zh n 彷徨 衰 籍 戚2(1)学问上达到的程度。(2)意外发生的事情。(3)收回失去的领土(4)拿定主张3(1)不能。“变化”是指事物在形态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用在这里不符合文意;“变故”指的是意外发生的事故或灾难,用在这里非常确切。它写出了“我”家的遭遇。(2)不能。“居住”指较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而文中的“我”只是暂时借住在亲戚家里,这与后文的“乞食者”不合。4C 5(1)文学

11、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周树人;风筝(2)狂人日记6(1)时间 1881年出生 1930年的经历与著作(2)介绍了“我”的出身和家境。写了“我”离开家乡后在外求学的经历。写“我”回国以后的工作简历。介绍了“我”的主要著述。(3)新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他希望自己能掌握医学知识,为国效力;因为他发出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疗治国人的精神,而提倡新文艺是最好的方法;希望民族强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二7第一层:(被拒绝了。)写“我”刚回国的任职情况;第二层(国文系讲师。)革命发生后“我”的任职情况;第三层:一九二六年后“我”的任职情况。8说明“我”处境不如人意,为寻求一

12、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已,体现了作者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91927年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作者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10简洁,感情含蓄深刻。三(一)11略2秋,咯血,但仍力助宁海青年,创办宁海中学13(1)悲愤(2)痛惜14(1)为寻求真理而四处奔波。(2)为了拯救国人的灵魂,提倡新文艺运动,宣传新思想。(二)15茅盾不像鲁迅一样颠沛流离,四处奔波。16提倡新文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17表明了茅盾提倡写实主义文学,反对鸳鸯蝴蝶派的文学风格。18“内外夹攻”指的商务印书馆内部守旧派的反对和鸳鸯蝴蝶派的怨恨。表达19一般说来,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

13、、年龄、家庭、学历、性格爱好、特长以及思想发展过程等等,对于重大事件要详细介绍。四20略综合性学习为家乡的人物立传家乡是我们的根,生于斯,长于斯,我们与家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爱家乡的山山水水,更爱家乡的风流人物。只要仔细搜寻一下,你就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或许他们有的已经作古,长眠地下;有的寄居他乡,蜚声中外;有的默默无闻,此时此刻正在为这片沃土贡献着自己的才智那么,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人物,给他作个传吧。【样文指路】丁宝桢小传丁宝桢于1820年出生于贵州省平远县。咸丰三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清代名臣。他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封疆大臣,他以杀太监安德海而

14、闻名天下。做了十年山东巡抚。在此期间,黄河几次泛滥,漕运受阻,田园淹没,人民叫苦不迭,而河官却往来推委。丁宝桢自告奋勇,请求担负治河任务,悉心筹划,亲临现场,与百姓日夜抢险,并下令“如有阳奉阴违者”立即正法。因其治水执法严厉,调度有方,故每每事半功倍;胜利完工,人民感激不尽。所以他离开山东十年后在成都去世时,山东人民恳请将他的灵柩运回山东,安葬在历城(今济南)九华山麓。他任四川总督时,重修都江堰,川西人民受益匪浅,在都江堰二郎庙为他塑起一尊雕像。丁宝桢是个思想开放的人,他致力于“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在山东构筑炮台、创办山东机器局,又在成都创设四川机器局,开创了山东和四川的近代工业。他与别的洋务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