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4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236598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4页(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埃及的金字塔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

2、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2、查自读效果。(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精巧:精细巧妙。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1)金字塔在哪里?(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4)为什么叫“金字塔”?(5

3、)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小结。四、指导书写1、投影映示生字。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学生临写。4、师生评价。5、强化练习。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4、“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二、讲读第一段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2、看图,品味文字。(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3、朗读课文第一段。三、讲读第二段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5、(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1)投影映示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2)指名读这两句话。第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

6、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3)投影映示:按课文内容填空: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5、小结说明方法。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指名读有关句子。6、指导朗读第二段。四、讲读第三段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

7、句。(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3)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3、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五、练写片断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第三课时一、讲读第四段1、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最后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8、”?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3、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布置作业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15.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教学准备:1、收集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生

9、平。2、收集一些维也纳的一些图片资料。3、一些文字投影。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3、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4、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板书9音乐之都维也纳二:自学课文。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4、交流。(1)字词。(2)读书情况。(3)质疑解疑。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三:学习第一、二小节。1、抽读

10、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2、继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教学过程:一:谈话。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维也纳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的一个原因就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曾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并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个音乐之都呢?二:学习课文重点段。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2、交流。(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

11、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三:总结。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2、此时,你想说什么?四:作业。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2、迁移练习。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少年宫是()的摇篮。()是()的摇篮。()是()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描写方法,抓住显著特点多学校的教学大楼进行焦距体的描写。教学过程:一:谈话。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二:迁移练习。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2、组

13、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1)外观的形状。(2)规模,设施。(3)按一定顺序描写。3、学生写一写。4、习作欣赏。三:作业。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16.爱如茉莉课前谈话:一、复习导入:1、谈到爱,那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当然,爱也有不同的表达式。昨天我们初读了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爱如茉莉读题2、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这茉莉般的爱。二、学文,了解茉莉特点。1、请同学们默看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分别写出了茉莉的什么特点?2、学生交流:3、课件出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