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选择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23429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选择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技术课题选择题1以下那位学者是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 )。(1)斯金纳 (2)奥苏贝尔 (3)杜威 (4)维果斯基 (5)布鲁纳A(1)、(2) B(2)、(3) C(2)、(5) D(3)、(4)答案:B2抛锚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D3请从下列教学原则中选出不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原则( )。A小步调教学原则 B强化学习原则 C及时反馈原则 D最临近发展区原则答案:D4在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中,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信息化评价方法( )。A 学习档案 B期末测验 C学习契约 D量规答案:B5多媒体计算机

2、属于哪种教学媒体( )。A.视觉型常规教学媒体 B.听觉型常规教学媒体 C.交互媒体 D.多媒体系统答案:C6我校的校园网应该属于哪一种网络类型( )。A 因特网 B万维网 C 广域网 D 局域网 答案:D7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当代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提出的。A 布鲁纳 B加涅 C加德纳 D斯金纳答案:C8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有( )。 BMP Mp3 GIF JPGA. 只有 B C D 答案:B9教育技术学的目的是( )A 运用先进技术 B减少教师 C节省学费 D促进学习答案:D10.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从技术层面看,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点的是( )

3、(1)数字化 (2)多媒化 (3)网络化 (4)智能化 (5)自动化A (1)、(2) B(1)、(2)(3) C(1)、(2)、(3)(5) D(1)、(2)、(3)、(4)答案:D11教学媒体在教育传播中的功能有( )A 存储信息、控制过程、评价 B 观察 、判断、构建 C 资源、教学内容、评价 D 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制过程答案:D12支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D13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A14视听教育理论的

4、核心“经验之塔”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提出的( )A 戴尔 B加涅 C加德纳 D斯金纳答案:A15.下列不属于现代教学方法的是( )A 发现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讲授教学法答案:D16教师在课堂上的倾听常分为介入型倾听和非介入型倾听,以下哪个不是非介入型倾听的特点( )A 沉思、微笑 B追问 C保持专注 D缄默不语答案:B17.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界的可靠知识。下列的学习理论中不属于客观主义学习理论的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D18.在传播学研究史上,第一次

5、提出传播过程“5W”模式的是以下哪位学者( )。A 爱德加.戴尔 B哈罗德.拉斯韦尔 C霍华德.加德纳 D奥苏贝尔答案:B19与“5W”模式相比,香农的传播模式增添了如下哪些要素所以更为完善( )。(1)信源 (2)编码 (3)干扰 (4)反馈 (5)信宿A (1)、(2) B(1)、(2)、(3) C(3)、(4)、(5) D(3)、(4)答案:D20教学系统设计是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它运用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学方法,以( )为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 (2)教学理论 (3)系统论 (4)传播论A(1)、(3) B(2)、(3)、(4) C(1)、(2)、(4) D(1)、(2)、

6、(3)、(4)答案:D21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包含( )。(1)学习层次 (2)教学层次 (3)管理层次 (4)机构层次A (1)、(2)、(3) B(2)、(3) C(1)、(2)、(3)、(4) D(3)、(4)答案:C22教师根据管理层次的安排来制定自己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等属于( )的教学系统设计。 A. 学习层次 B. 教学层次 C. 管理层次 D. 机构层次答案:B23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所依据的学习理论为( )。 (1) 行为主义 (2)认知主义 (3)建构主义 (4) 人本主义A(1)、(2) B(1)、(3) C(3)、(4) D(1)、(4)答案:A2

7、4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所依据的学习理论为( )。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C. 建构主义 D. 人本主义答案:C25 在以史密斯-雷根模式为代表的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中着重突出三类策略的设计,其中关于如何选择教学媒体和师生交互方式等是指( )策略。A. 教学组织 B. 教学内容传递 C. 教学资源管理 D. 信息加工答案:B26 在以史密斯-雷根模式为代表的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中着重突出三类策略的设计,其中有关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次序的排列、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是指( )策略。A. 教学组织 B. 教学内容传递 C. 教学资源管理 D. 信息加工答案:A27 学习者分析中的学习风格分析

8、包括教学对象的( )。 (1) 心理层面 (2). 生理层面 (3) 社会层面 (4). 学习态度A(1)、(3)、(4) B(1)、(2)、(3) C(2)、(3)、(4)D(2)、(3)答案:B28 在教学开始之前或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对象的( )等进行综合考虑,为后续各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开展提供依据。 A. 一般特征 B. 学习风格 C. 学习准备 D. 学习需要A (1)、(2)、(3) B(2)、(3) C (3)、(4)D(1)、(2)、(3)、(4)答案:D29 在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最具代表的( )二人都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1) 布鲁纳 (2

9、) 布鲁姆 (3) 加涅 (4)奥苏贝尔A(1)、(2) B(2)、(3) C(3)、(4) D(2)、(4)答案:B30 在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中,将自己的价值观所形成的信念内化为自己的品格,并指导自己的言论和行动,这一价值内化程度属于( )。A. 接受 B. 思考 C. 兴趣 D. 热爱 E. 品格形成答案:E31 下列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层次是由低至高排列的有( )。(1) 知道理解应用 (2) 分析理解知道 (3) 分析综合评价 (4) 评价综合应用A(1)、(2) B(2)、(3) C(3)、(4) D(1)、(3)答案:D32 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高层次的的目标是( )。A. 感

10、知和准备 B. 有指导的反应 C. 复杂的外显反应 D. 适应和创新答案:B33 教学内容分析常常采用( )的直观方法。(1)文本分析 (2)归类分析 (3) 图解分析 (4)层级分析A(1)、(3)、(4) B(1)、(2)(3) C(2)、(3)D(2)、(3)、(4)答案:D34 下列不全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组是( )。 A. 讲授法、演示法 B. 参观法、讨论法 C. 强化法、训练实践法 D. 发现法、头脑风暴法答案:D35 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 )。A.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B.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C. 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 D.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答案:A36

11、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 )。 A.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B.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C. 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 D.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答案:C37 ( )又称为过程性评价,有助于不断收集有力的数据和资料以完善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差异性评价答案:B38 ( )又称为前置评价,相当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情感、学习风格等状况的“摸底”测验。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差异性评价答案:A39 用于展示教学过程安排的( )既能清楚展示教学流程,又能使人抓住主要的教学设计环节,详细了解教学设

12、计的重点和设计意图,具体阐述师生双方的相应活动,有助于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交流教学经验,适用范围较广。A. 文字叙述法 B. 流程图法 C. “四列”表格法 D. 图表法答案:C40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强调( )等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弥补了传统教学设计过分分离与简化教学内容、只重知识传授而易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等局限。(1) 任务 (2)情境 (3)协作 (4)资源A(1)、(3)、(4) B(1)、(2)、(3)、(4)C(1)、(2)、(3)、(4)D(2)、(3)、(4)答案:B41 ( )是关于“知道事实/信息”(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知识,学习这类知识不应脱离学习情境让学生死记硬

13、背,可嵌入学习资源中或分散到各个学习任务中,通过不同级别任务的解决来习得。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策略性知识 D. 隐性知识答案:A42 ( )是关于“知道事情如何发生”即办事的操作过程和步骤(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非常适合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索问题、求解任务的过程中较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策略性知识 D. 隐性知识答案:B43 ( )是关于“知道事情什么条件下、何以发生”(如何学习和思维)的知识,是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能力的隐性知识,这类知识的习得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核心。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策略性知识 D. 条件性知识答案:C44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对学习任务的设计不但要有主题,还要有任务流程的设计,即规定任务先后顺序、任务执行的主体、( )等。 (1)任务的时间进度 (2)任务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 (3)任务完成后的作品 (4)任务的评价方式 A(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