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23187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91up高中教育学习平台,您身边的学习助手!(http:/)2011年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选择题(共27小题)1(2011年3月福州市质检15题)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2(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16题)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A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 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重学风气

2、形成C科举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D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3(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2题)宋代福建产生了7607名进士,约占进士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19人考中状元,最为著名的是永福县(今永泰县)“七年连中三状元”,一时传为佳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宋朝以文治国,重视科举取士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和政治中心南移,促进福建经济文化发展 福建是朱子学的发源地,教育事业发展A B C D4(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14题)古今中外,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近代西方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或制度是秦汉郡县制 “十二铜表法”英国权

3、利法案 美国1787 年宪法 A B C D5(2011年3月厦门市质检15题)大清律例载:“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 )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D嫡庶长幼之趋于淡化6(2011年3月福州市质检13题)图7是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图,图中阴影部分是湖广布政使司的管辖范围。当时“湖广”指的是今天的( )A湖南、广东 B湖南、湖北 C湖南、江西 D广东、广西7(2011届福建名校样本分析15题)中国人的姓名文化源远流长,同一姓氏下有不同分支(传芳、衍派等)。下列图片是闽南民居

4、门首上常见的部分标记,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它们都源自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度 B它们都反映了各自姓氏的发源地C它们是研究人口迁移的重要史料 D“衍派”不同,姓氏一定也不同8(2011年5月漳州市质检13题)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A.血缘亲疏 B.地位尊卑 C.长幼有序 D.先帝遗愿9(2011年5月泉州市质检15题)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另据谢

5、枋得叠山集记载: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A、重视科举制度 B、文人的社会地位较低C、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D、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10(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题)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曰,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曰:“周亡矣。”周太史伯阳认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破坏了( )A王位世袭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宗法制11(2011年3月泉州市质检14题)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如下:科目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

6、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以上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 )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A B C D 12(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3题)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指( )A分封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3(2011年3月泉州市质检13题)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下列选取的一组

7、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14(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13题)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姬发封其兄弟立国者15,姬姓立国者40人。这说明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 A等级 B血缘 C嫡长子继承 D世袭15(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15题)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A利弊参半 B利大于弊 C弊大于利 D主张废除16(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13题)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

8、不正确的是A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秦亡不是因为郡县制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州白瓷工艺高超C(唐)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制中进士科难度更大D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姬姓是分封的主体17(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2题)某中学开展“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18(2011年5月泉州市质检14题)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

9、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彻底打破了宗法分封制 B、中国进入了农耕文明时期C、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9(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题)作为证据,以下史料不可以用来研究(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古代建筑 D科举制20(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题)清稗类秒载:光绪皇有一次阅考卷,发现大多数考卷“意皆从同”。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八股取士的弊端 B古代选官制度的弊端C科举舞弊的结果 D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21(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6题)下列历史小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 )A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B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

10、君主专制的削弱C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进程D巴黎公社与国际工人运动22(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15题)从社会历史看,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为“世袭社会”,而唐以后的历史则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选举社会”。这“选举社会”是指 A唐朝民主推举官员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察举制度 D科举制度23(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5题)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A宗法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24(2011年3月福州市质检16题)唐摭

11、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25(2011年4月福建省质检14题)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在他看来,该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保证官员文化素养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A

12、 B C D26(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题)隋朝时尚书省下辖吏、礼、兵、刑、民、工等六部,到唐太宗李世民时尚书省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唐朝六部名称变化反映了( )A丞相权力的削弱 B避讳制度的沿袭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民本思想的强化27(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3题)明太祖朱元璋说:“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同时据明史稿记载,明成祖继位后,明代藩王“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两则材料说明( ) A明朝照搬了西周的分封制 B明朝放弃了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宗法制依

13、然是分封制的核心2011年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考查中外历史比较分析能力。周代中国实行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随着周天子权威的下降,诸侯争霸,列国分立;古代希腊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政体由君主制到贵族制再到民主制,与周代同时期是贵族制,因此,正确选项是A。2D3C解析:南宋时期少数民族入侵,战火不断,故的说法不正确,排除含的选项。说法符合史实。4D5D6B解析:考查识图能力。根据历史常识,明代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仍习惯称为行省,湖广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从地图上的阴影部分与江西、广西、广东、陕西等接攘,可知是湖南、湖北两省。7C解析:姓氏与血缘关系相联系,故A项应该是源自中国古代的宗法制;传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