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讨-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226762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讨-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讨-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讨-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讨-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讨-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讨-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讨-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讨: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摘要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也是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爱国主义 语文教学 渗透一、“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渗透”一词在当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比方一个事物或势力逐步进入到其它方面”。由此可见,“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渐进性的、潜移默化的非“灌输式”教育方法。它不以直接传授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内容为目标,而是借助一定的载体,营造一定的气氛,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她们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

2、生发出教育者所提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和爱国热情在感染和熏陶中得到升华。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部分,是提升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也明确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主动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是简单的识字、说话、写字等语言任务,同时还含有十分主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身特点,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热爱祖国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含有十分主要的现实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恰如其分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并不是一件

3、简单轻易的事情。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照本宣科地进行一段爱国主义宣讲,极难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是违反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的。经过循序渐进的“渗透”方法最为适当。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受教育者接收一门优秀的科学知识需要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直到全方面认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的一个过程。让青少年接收爱国主义教育也应该符合这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为“渗透式”教育消除了学生可能出现的疲惫或抵制的心理,这种无意识记忆在很长时间内会显出它的牢靠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分析1.增强语文老师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语文学科是集思想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基础

4、学科。语文教学作用于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初中语文的篇目中,不论是描绘祖国山川的壮美景观,反应劳感人民的勤劳勇敢,抑或歌颂保卫国家而英勇奋战和献身的英雄,全部蕴涵着爱国主义的永恒专题。身为语文老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要抓住语文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独特优势,结合教材内容,把爱国主义的教育目标落实到备课、讲课、课后延伸等全部步骤,使学生经过学习语文,自觉地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切记在自己的心中,帮助学生树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远大理想,发扬历代爱国志士的奉献精神,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经过详细教材篇章介绍爱国志士的高尚思想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论是记叙文、散

5、文、诗歌或小说,全部含有较强的思想性特点,即使是寄情于山水的诗歌,也一样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川的思想感情,这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感,唤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着主要的作用。因此,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备课时发掘教材的内在原因,对详细篇章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点,并把这些关键点渗透在教学过程当中。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讲述的关键内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反击美国侵略者的详细过程。其学习关键点就应该包含学习解放军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学习志愿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等等。经过本课的详细学习,要让大家认识到志愿军战士所含有的伟

6、大精神品质,尤其是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朝鲜人民的友爱,我们应该以我们的祖国有这么的英雄而自豪,要启发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选择?经过层层深化,使学生找到人生正确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心系祖国,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像这么,联络课文中详细的人和事,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自觉地吸收了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其效果显著要好于抽象的说教。3.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经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语文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而

7、且一样能够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因此,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重视层次性和针对性。因为初中学生大多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她们的独立性和依靠性相互交错、充满矛盾,其行为多有模拟性。所以,课外实践活动必需坚持选择正面的优秀经典,以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进取精神,使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植根于学生脑海深处。比如,开展革命诗歌朗诵会、英雄人物小说会等。这些活动形式既生动活泼,又含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很受学生欢迎。另外,写日志也是课外实践活动的一个主要形式。经过引导初中生写日志时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也会起到劝戒自己求上进的良好效果。因此,语文老师能够充足利用写日志

8、的这种自主教育方法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还有编写板报、墙报和宣传橱窗等实践活动,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索能力。4.区分时代阶级的不足,吸收爱国主义的精华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围,在社会发展的不一样阶段、不一样时期有不一样的详细内容。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亲密联络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亲密联络在一起的。”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继承历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传统,而且还要剔除那些因为历史的不足而形成的落后思想。中国古代,爱国和忠君是紧密相连的,忠君思想中渗透着浓厚的封建意识,对于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利的影响,因为君主并不总是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对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要进行历史的科学分析,并让学生明确,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去看待古人和评价古人,要依据新的历史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以改造和发展。三、结论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要为“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效的载体,首先语文老师必需根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自己从“灌输式”的单一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充足利用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以“渗透”的方法进行和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教育,引领青少年学生养成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