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三项评价手册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226185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9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三项评价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煤矿三项评价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煤矿三项评价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煤矿三项评价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煤矿三项评价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三项评价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三项评价手册(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郑煤集团公司采掘工作面三项评价手册二零一年目 录前 言 3. 第一节 评价范围和方法 3第二节 评价组织 3第三节 评价监控管理 4第四节 评价考核和奖惩 6第五节 三项评价和审核附表 10(一)瓦斯防治评价、审核 101、 岩巷掘进工作面瓦斯防治评价表 102、 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防治评价表 12 3、 回采工作面瓦斯防治评价表 144、 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防治评价会审表 165、 岩巷掘进工作面瓦斯防治评价会审表 176、 回采工作面瓦斯防治评价会审表 18 瓦斯防治评价填表说明 19 (二)水害防治评价、审核 20 7、 掘进工作面水害防治评价表 208、 回采工作面水害防治评价表 2

2、19、 新开工作面水害防治评价表 2210、采、掘工作面水害防治评价会审表 23 水害防治填表说明 24(三)顶板管理评价 2611、回采工作面评价顶板安全评价表 2612、掘进工作面评价顶板安全评价表 2713、巷道扩修、回收顶板安全评价表 28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评价分类标准 29第六节 集团公司重点监控附表33 14、瓦斯防治评价重点监控表 33 15、水害防治评价重点监控表 35 16、顶板管理评价重点监控表 37 17、三项评价重点监控动态表 39第七节 三项评价汇总表4018、掘进工作面瓦斯防治评价汇总表4019、回采工作面瓦斯防治评价汇总表4120、掘进工作面水害防治评价汇总表4

3、221、回采工作面水害防治评价汇总表43 22、采掘工作面未通过评价总表44前 言为了强化采掘工作面瓦斯、水害防治和顶板管理,保障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进一步规范采掘工作面瓦斯、水害防治和顶板管理评价,确保采掘工作面瓦斯、水害防治和顶板管理评价的及时性、可靠性、准确性,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达到应有的评价防治效果。结合郑煤集团公司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水害防治评价和顶板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评价补充办法等,修订完善编制评价手册。第一节 评价范围和方法(1)集团公司直管矿井(包括生产矿井、基建矿井、技改矿井)。(2)分公司管理的整合矿井。(3)集团公司所有矿井的全部采掘工作面逐月评价,新开工的采掘工

4、作面先评价后施工。(4)实行评价和审核两级管理。集团公司直管矿井以矿井为单位进行评价,评价后报集团公司审核;分公司管理的整合矿井由分公司统一组织评价,评价后并报集团公司审核。(5)所有采、掘进工作面未通过评价和审核不准施工。第二节 评价组织(1)直管矿井“三项评价”由矿总工程师具体组织,分专业成立评价工作小组,严格按照集团公司采掘工作面瓦斯、水害防治评价和顶板管理评价要求,对专项评价进行会审,提出综合评价意见,于每月月底前上报集团公司。 (2) 分公司管理的整合矿井由各整合矿井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整理提供采掘工作面基础资料,分公司总工程师统一组织评价。对其管理的整合矿井所有采掘工作面“三项评价”均

5、提出综合评价意见,于每月月底前上报集团公司。 (3)集团公司对“三项评价”进行审核,审核实行主任工程师责任制。由主管部门主任工程师负责组织,分管副总工程师参加,直管矿井(包括生产矿井、基建矿井、技改矿井)三项评价分别有通风管理部、防治水管理部、生产技术部主管;整合矿井三项评价审核有整合管理部主管。(见附表) (4)评价和审核由生产部门主任工程师或有关工程师参加,评价过程中明确每个评价人员审核的内容及责任,评价人员按评价内容及标准严格审核,实行谁评价(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技术管理责任制。 (5)参加评价部门主任工程师要将评价结果包括评价意见、评价汇总表、评价重点监控汇总表等在安全生产信息网上

6、发布。本部门评价监控重点(见后附表)统计汇总列出明细表(见后附表)交部门负责人,由部门负责人分解落实到每个监控人员。第三节 评价监控管理(1)生产矿井业务主管部门对评价工作直接管理,凡没有参与评价或未通过评价的掘进工作面不准发放施工通知单,不准测量放线,没有参与评价或未通过评价的采煤工作面不准回采。生产过程中发现地质条件变化,必须立即组织修订方案或措施,重新进行评价和审核。(2)、生产矿井安监部门(各分公司主管部门)对采掘工作面的评价和安全技术方案措施的执行进行监督管理,发现没有评价或未通过评价及安全技术措施执行不到位的采掘工作面,必须要求停采停掘,施工单位必须立即停止施工。(3)集团公司评价

7、监控管理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直管矿井(包括生产矿井、基建矿井试生产、技改矿井试生产)均由评价重点监控分管部门组织落实监控;基建矿井和项目管理部管理的直管矿井技改工程由项目管理部和所列生产技术部门共同组织落实监控,生产技术部门负责设计、方法、措施的制定审批监控,项目管理部负责现场实际落实情况的监控。资源整合矿井由整合管理部和所列生产技术部门共同组织落实监控,整合管理部为第一责任人,生产技术部门对设计、方法、措施的制定审批负责监控。(4)、集团公司主管部门对条件复杂、需要采取特殊措施的采掘工作面重点监控,对技术方案及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隐患或条件变化必须立即提出意见,确保评价的及时性、准

8、确性、有效性、可靠性。(5)、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局对评价的组织和评价结果及安全技术方案、措施的执行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对未通过评价的采掘工作面督促各矿和分公司重点监控。(6)各部门对监控情况指定专人统计管理,每星期至少在本部门网页上发布一次(没有网页的部门发在安全生产信息网首页安全生产通告栏内),信息共享,监控监管,落实责任,保障安全。第四节 评价考核和奖惩(1)为全面推进评价工作的进展,保证评价的连续性、可靠性,对评价人员实行评价风险抵押和技术责任处罚。抵押金标准根据参与评价人员和部门评价审查人员的技术责任和业务量每人每月800-1000元抵押(。(2)评价的考核:集团公司负责对直管矿井、各分公

9、司及管理部门的考核,考核由集团公司分管安全、生产、技术的领导组织,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兑现。按缴纳抵押金标准一倍执行。(3)参与评价人员要具有严谨、科学的态度,依据地质预报认真分析,提出具体评价意见。凡因评价人员不负责任,对重大隐患、危险因素没有辩识,技术方案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提出合格评价结果的,当月抵压金沉淀50%,造成采掘工作面当月事故的,按集团公司隐患及事故处理承担技术责任,接受事故处理,并沉淀当月抵押金。未按要求时间提出评价和审核意见的沉淀责任人当月抵押金,不能确定责任人的沉淀该单位所有评价(审核)人员当月抵押金。(4)、抵押金列入安全专项,安监局统一办理。5集团公司采

10、掘工作面安全技术三项评价审核人员组织表序号评价项目分管副总组 织生产部机电部通风部地测部防治水调度室安监局技术中心项目部瓦斯所整合部一掘进瓦斯防治张长海通风部111111111二回采瓦斯防治张长海通风部1111三掘进水害防治管恩太防治水111121111四回采水害防治管恩太防治水111五采掘修顶板管理生产部1111六整合矿井瓦斯防治张聚财整合部11211122七整合矿井水害防治张聚财整合部1121112八整合矿井顶板管理张聚财整合部11111合 计5555555+35345表1 ( )月份岩巷掘进工作面瓦斯防治评价表矿井 工作面编号 序号项目评价内容及隐患辨识安全技术措施评价评价结果负责部门评

11、价人1巷道参数巷道名称、巷道掘进断面、支护形式、岩层层位、距煤层距离、水平标高、设计长度、已进长度2地质预报掘进头前方地质构造预测、地质构造、物探情况、接近煤层的岩巷必须采取超前钻探,钻探结果;煤层及顶底板厚度控制情况,钻探分析情况。3瓦斯地质瓦斯地质预测预报4通风系统掘进工作面必须实行独立通风,通风系统应该完善、稳定、可靠;矿井开拓新水平和准备新采区的回风是否引入总回风巷或主要回风巷;进风和回风是否经过采空区和冒顶区以及采取的措施;控制掘进工作面风流的风门、风桥、风墙、风窗等设施是否可靠,回风侧不得设置调节设施。 5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的风机安装位置、风筒直径、供风量风机的选型、合理和符合规定

12、,全风压供风量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入风量,巷道风速符合规定;不得使用3台以上(含3台)局部通风机向同一掘进工作面供风或1台局部通风机向2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实行双风机、双电源,有自动倒台和自动分风装置,局部通风机实行“三专两闭锁”;使用的风筒具有“MA”安全标志,且符合阻燃抗静电的要求。6瓦斯监测矿井安全监控系统配备齐全,运行可靠;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种类、数量、位置、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符合规定安全监测装置的安装、使用、调校、维护严格执行有关规定。;7机电管理设备电缆及小型电器必须具有“MA”安全标志;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必须检查其防爆性能并签发合格证;消灭电气失爆;掘进工作面执行放炮停电制度;供电设计资料齐全;瓦斯电、风电闭锁及断电范围符合要求。8通讯掘进工作面通讯系统是否按规定安设到位,是否与调度室直接联系主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