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223371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 效 培 养 学 生 阅 读 能 力 的 探 究罗 莉 琼二、研究成果简介内容提示: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教学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特色和重要建树等。该栏目限定在3000字左右。 研究的目的、意义:通过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由以教科书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识开放、由应试教育向读书滋养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该课题的成功运作对学生阅读的外部大环境的开发、整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整合方式、阅读指导方式、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

2、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建构都很有价值,也对改善学生课外阅读无序状态,规范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一、让孩子们有书可读。1.师生共商,选定所读书目。2.走进家庭,争取家长的支持。3.开放图书,建立班级图书角,倡导个人图书互借。4.开放学校电脑房。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其实也就在等闲之间,孩子们手中的书便会如万紫千红的春天,令我们欣慰不已。二、让孩子们有时间来读。1、晨间诵读;2、课堂赏读、品读;3、晚间静读。点点滴滴,零零碎碎的时间,只要捧起书,只要

3、走进书的世界,那便是最美的时光。真可谓“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三、让孩子们学会阅读。1、 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是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保证课外阅读量与质的重要途径。叶老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如何遵循语文教学的这一基本规律,真正让学生“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呢?实验中,我们做了如下尝试:(1).悬念衔接法。 (2).由点到面扩展法。(3).比较衔接法。 (4).相关知识链接法。2、学会读整本的书(1).精心导读亲历阅读过程,事半功倍面对一本厚厚

4、的新书,学生有时会望而生畏,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设计一个导读提纲,则有如给学生的兴趣之火添上一堆柴。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同年级教师都会分工合作,每人选一本学生必读书精心编写导读提纲,导读提纲导的是一个方向,它不是要求,不是加重学生的阅读负担,所以我们的提纲既简洁明了,又生动有趣,学生循着教师导的路兴味盎然地读下去,直到厚厚的书越来越薄他们还喜滋滋、乐陶陶。(2).交流碰撞发展语言,积累运用,思考问题,点石成金开展“读书交流会”是必不可少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何组织“读书交流会”,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这样一些方法。(3).读议写相结合一举三得从读学写,借议练写是阅读理应承担的一项任务,不管是课文阅读还是课

5、外阅读,教师都别忘了引导学生迁移练习。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非得借助课本,课本阅读只如鸟儿的一只翅膀,我们必须让有效阅读的这另外一只翅膀丰满坚硬起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如雄鹰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翱翔。(4)从小课题入手,学会探究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探究性阅读是课标提出的新的阅读方式,它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查找利用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以及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孩子们在阅读研究的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他们还停留在寻找知识这一层面上,不能对知识信息作出分析,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让孩子们持续乐读。1.健

6、全组织制度,使课外阅读“登堂入室”。(1)建立组织,分工合作。(2)制定计划,有序阅读。(3)确立制度,有效阅读。2.营造氛围,让书香时时飘溢。(1)营造学校大环境;(2)建设班级小环境;每个班级图书角上图书琳琅满目,孩子们随时随手可以享受文化大餐。每个图书角都设计了响亮而动听的名字,“智慧泉”、“墨海”、“金钥匙”、“品味” 每个名字都意蕴深刻,饱含着浓浓的书香,充分显示了小书架的大作用。3.创新活动,使学生乐此不疲。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书这样的需要静心完成的事情是需要老师调动并帮助维持兴趣的,其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1)抓好“三级”活动:班级活动有创新,小而实。年级活动有特

7、色,活而趣。学校活动有声势,精而亮。(2)提倡三个“共读”:同伴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4.多元评价,促学生丰厚积淀。(1)阅读比赛; (2)读写竞赛;(3)不定时的抽查;(4)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小书迷”。我们力求扎扎实实抓好过程,避免有效阅读活动走向浮躁、走向功利。 教学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 课题组长自课题申报以后,不仅制定了总的课题方案,而且根据实验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措施、步骤、方案及目标。确定研究对象和负责研究、实施、检查、总结的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班级状况、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通过分析调查、确立研究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内容分别为:第一阶段重点研究“亲历阅读过程,发展儿童语言”; 第二阶段重点研究“读进去,记下来,用得出”; 第三阶段重点研究“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1.对实验提出的目标和相关内容主要采用无前测的实例叙事研究法、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状况及家长的关心支持情况采用调查和观察法。2.整个实验的过程主要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逐步呈现达成实验目标的教学行为和理论反思的轨迹。3.通过阅读比赛和读写竞赛记录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效果。 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两年来,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科研意识和能力不断

9、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被打破,素质教育已变为现实。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各种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 有效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巩固、扩大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开阔了学生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夯实了其文化沉淀。每一位小学生在读书中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强能力,使他们那美丽的童年因为读书而放射出动人的光彩。2、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在两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认真学习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结合实际将有关理论,置于操作实践之中加以研讨,使我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得到了增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

10、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到不唯书,不盲从,联系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各种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特色和重要建树等:经过两年的深入研究,它改变了广大参加研究老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水,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1.教方面的收获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更为全面、更为清晰、更为深入的认识和阐述。课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从教学资源的开发方面来看,本课题就是站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挥语文课程人文作用的高度,创造条件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参与,在参与中去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

11、力。在实践上,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教学流程、教学策略和各种课型。整个课题研究期间,共开出了几十堂研究课和公开课,其中有市级和区级公开课。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根本的转变。这是本次课题研究的重大收获。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在实验过程中牢固树立了大语文、大阅读的观念,能将教材教学和有效阅读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能站在更高的层面来审视语文教学,较好的驾驭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拓展阅读活动,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教师在和学生共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进一步走进了儿童的心里,树立了科学的儿童观,能更加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活动;教师的阅读量也明显增加,语文综合素养得以较大提高。提高了老师的科研水

12、平。在整个课题研究中,课题组老师们发表、获奖的教育教学论文质量优、档次高。其中有多位老师教学案例、论文、课件等获得国家、省、市、区级奖。2学方面的收获实验以来,学校、社会、家庭同心协力、通力合作,为学生营造起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学生主动阅读的大环境已基本形成,学生通过课内外融会贯通的大量阅读,具备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积极性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素质教育呈现显著进步。在阅读中丰厚了积累,丰富了情感,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促进了写作。习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小作家,有发表在新小读者吉

13、安晚报吉安电视报等省市级报刊杂志中,也有学生们的大量习作获得国、省、市、区奖。如今,学校书香弥漫,书香也使学校更亮。区教育局宋局长称赞我们的课题研究活动“有特色,有创新”“到仁山坪小学来看读书活动真是大开眼界,他们的活动非常系统也卓有成效”。 三、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内容提示:预定计划执行情况,课题研究和实践情况,研究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收获,研究工作有哪些不足,有哪些问题尚需深入研究,研究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本课题于2007年3月向省课题组申请立项,并制定了研究方案,2007年4月举行了开题会并开始研究,于2009年3月结束研究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学生语文

14、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拓展阅读活动,抓好基础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夯实其文化沉淀。所以,我们有必要切实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让每一位

15、小学生藉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强能力,让他们那美丽的童年因为读书而放射出动人的光彩。因此,该课题研究在我们学校实施具有迫切性和实用性,是极具研究价值的。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由以教科书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识开放、由应试教育向读书滋养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该课题的成功运作对学生阅读的外部大环境的开发、整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整合方式、阅读指导方式、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建构都很有价值,也对改善学生课外阅读无序状态,规范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三、以有效的管理保证课题工作有效地开展。1、课题组织及成员安排:本课题由我校语文教研组集体承担,既分工又协作,骨干教师引领、同伴互助,团结一心、产生合力。、实验领导小组:顾问:曾玲莉教研员组长:晏桂香校长 副组长:陈楠副校长 陈白贞教研主任成员:第一学段:喻霞 胡蓉 刘迎 夏盈盈 曾芳 陈琳 第二学段:欧阳慧萍 刘冬青 邓荣君 王水玉 吴瑛华 李婷第三学段:周荣华 金珊 许贤玉 陈白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