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索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21501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索 不一样产权模式、组织体制、治理方法的村镇银行纷纷组建,作为服务县域、服务“三农”的这类新型银行机构,尤其需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发挥作用。有的人士不考虑县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产业组成、信用环境,也不考虑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规模、网点有限等情况,试图在“村镇银行”字面上总结出某种现成模式。为避免先验看法扼制村镇银行创新能力,笔者主张因地制宜,科学创新,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出现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达成激活县域金融服务的目标。一、正视村镇银行的详细模式受多个原因制约.村镇银行的详细模式受县域及治理等原因的影响。每家村镇银行的治理模式和业务运行特色,受到产权及组成、资本规模及

2、控股银行、县域环境和经济发达程度、本身网点数量和科技水平、职员素质及创新能力、股东大会及决议、经营团体和业务策略、业务模式和风险防控方法等复杂原因影响。试图对受多种原因影响而有不一样特征的村镇银行,总结或抽象某种发展模式、业务策略、经营方法,我认为注定难以成功,县域县情、乡风民俗、银行差异,注定不可能采取固定的运行模式。村镇银行的个体差异决定,我们难有标准模式能够概括。就投资者的组成和并表监管的模式而言,就有多个路径差异。详细有银行独资的并表模式,银行绝对控股下的有限责任企业并表模式,银行相对控股下的有限责任企业非并表模式,银行绝对控股下的股份有限企业并表模式,银行相对控股下的股份有限企业非并

3、表模式。现有注册资本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而规模类似于农村信用社的微型村镇银行,也有注册资本超出3亿元、近乎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规模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大小和多少,影响其经营网点的延伸,决定其科技投入的能力,影响其用户组成和改变。不一样县域的村镇银行会清楚论证本身定位。国定贫困县、省定贫困县、经济发达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银行业竞争力有较大差异,这决定了不一样县域的村镇银行会优选本身的适宜业务模式。如四川,有的县正在实施城镇统筹试点,推进工业化、开展城镇化建设,银行自然会不失时机支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的县正在实施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和正常生活,这类县灾民抵押担保能力成为空话,银行支

4、持重心会优选建筑、建材企业,恢复受灾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提供就业机会也成为主要且现实的任务;有的县仍是纯粹农牧业县,工业基础极其脆弱,注定其会支持广大农户;有的信用环境极差,自然会采取抵押和质押方法;信用环境好的县,必定会推行信用放款方法;有的网点发展快,覆盖范围大,能够更多服务“三农”;有的网点发展慢,影响范围小,临时只能服务有限用户,等等。银行经营策略差异也和政策导向差异相关。银行感觉党政重视程度的不一样,其采取的经营策略也不一样,职员和文化的本土权化进程也不一。党政采取的扶持和激励方法差异,对于银行的评价和社会对村镇银行的认同度和信赖度也不相同,银行应正确策略自然有会发生改变。这种由里外复

5、杂原因决定的组织体制、产权模式、并表方法、治理模式、经营策略、服务步骤、业务品种等差异,必定展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特征,这也符合改革试点追求的“多层次、广覆盖”目标。试点阶段就主观认为村镇银行的某一个模式或某种经营策略,注定会影响改革试点效果和扼制村镇银行的创新能力。二、村镇银行的经营策略取决于县域的经济情况和需求.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策略,目前有多个差异。差异关键表现在服务群体前后、服务对象选择、服务路径、业务方法、信贷品种、利率高低、信贷多少、期限长短等。就是同一家村镇银行,其决议、实施和监督层面也有发展方法的争议。我认为,县域信贷投入不足,大量资金流向大中城市,严重影响了县域工业化、城镇化

6、、农业当代化的步伐,拉大了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差距,设置村镇银行就是要增强县域就地媒介资金的能力。服务“三农”、支持县域应是村镇银行的最主要任务。在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只有一个网点、其覆盖面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就地服务“小区”、就地媒介资金是必定选择,在网点有限、银行电子技术使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片面或狭义了解服务“三农”的内涵,反而不利于增强村镇银行就地媒介资金的能力,不妥的导向和不尊重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规律的美好愿望,最终会影响村镇银行的组建和发展。在县域资金严重流失、农业种植、生产养殖、农产品加工信贷需求临时有限且涉农信贷日益萎缩的情况下,假如用户缺乏这方面的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基础,含有生存

7、力、发展力的村镇银行不可能贸然投入。将当代银行引诱入日益狭窄的传统领域,注定不会受到投资者响应、提议银行的认同和经营者的响应,经营商业银行既要审慎,又要和时俱进,推进含有市场前景、竞争能力、比较效益的产业和用户。诸如在地震极重灾区,面对能够救助和快速恢复产能的企业信贷需求、含有可靠行政资第2页源保障且能够稳定民生和努力实现公共目标任务的项目,村镇银行不能不作为优先选择服务的对象。临时失去家园、缺乏抵押担保能力和还款能力的受灾个人,需要政府统筹综合救助和支持,作为纯粹商业行为的银行信贷,显著地不会无条件信贷介入。在地震重灾县优先试点村镇银行,正是需要这类机构快速的决议、灵活的经营、高效的信贷服务

8、,去支持和促进社会急需且安全的项目形成生产能力,或在本身风险防范能力增大、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为政府实施灾后重建、推进公共服务建设提供配套的银行支持。这在种背景下,我们依然采取常规思维开展监管和评价工作,注定也有形而上学之嫌。作为一家新型商业银行,其选择的服务介入点、当初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通常应该是理性且符合县域实际的。即使是其选择信用、确保、抵押、质押、票据等不一样的业务,是个人优先还是法人优先、其服务需要政府配套还是不需要政府配套,这均应充足尊重法人治理,尊重县域实际,尊重银行实践。三、村镇银行应围绕服务县域、服务“三农”大胆自主创新.村镇银行原本是增强县域金融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有效性

9、、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的产物。村镇银行的根本任务是避免资金继续外流,增强就地媒介信贷资金的能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际上是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当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城镇统筹。尤其是设置在城镇统筹试点县的村镇银行,本质上是冠名“村镇”、服务县域的当代商业银行,就应该遵照银行的规律,紧密地扎根县域、服务包含“三农”在内的各个含有还款能力的县域信贷消费者。围绕县域的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和金融消费者的行为和习惯,主动推进小额信贷、联保贷款,区避免将村镇银行办成传统的典当行。而在信用环境欠佳、信贷消费者习惯不佳,老实守信观念未树立、第一还款有瑕疵的用户,确实

10、需要利用抵押、质押和确保等方法,既支持用户的信贷需求,又防范本身可能面临的风险。作为追求商业可连续目标的村镇银行,怎样选择支持加工业、服务业、采掘业、建筑业、种植业、养殖业、房地产业,这确实需要研究县域用户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研究产业政策和调整,研究用户的商品和劳务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正确处理银行业务的量本利关系,科学把握金融运行的象数理本质,遵照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标准,大胆实践,努力创新,在服务县域、服务“三农”同时,实现本身可连续发展。四、主观主义和本本主义不利于村镇银行创新实践.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处理“三农”问题成为关键中的关键时刻,推出村镇银行改革试点,这本身是一项尊重事

11、物。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至今运行三周年,该行选择的模式,适应了工业不发达、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经过四条路径探索代理服务,已经为2500多用户提供信贷,显现了求实创新。假如不尊重村镇银行的现实选择,我相信不会走出其特有的发展路径。假如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统筹县、地震重灾县、信用环境欠佳的县、工业基础极其良好的县、纯粹牧业县也套用或照搬某种方法,注定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四川的模式中,相当部分县域的行政资源组合、党政必须的激励和约束力度日渐增强,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超乎预期,之因此开业的14家村镇银行均能够在一年之内实现赢利,本质就在于因地制宜、求实创新、各显特色,不搞一个模式。我们不

12、主张村镇银行试点只有一个模式,对其业务发展的模式自然也不强求只有一个。假如认为村镇银行只有一个模式,并持固有的论点,就是主观主义,就是本本主义,就不符合科学观,也不是和时俱进。五、村镇银行改革试点应大力提倡创新实践、科学发展.村镇银行正在试点,仅采取的产权模式、并表方法就有五种,业务和定位模式就更多。现在就对某种发展思绪、业务路径、服务重心进行主观定义,可能会限制创新,扼制丰富多彩的实践。只要资本充分、审慎经营、指标达标、操作安全、收益可靠、拨备充分、股东放心、党政满意、稳步增加,就应该引导和激励机构可连续发展。村镇银行名称同,家家风格不相通;县县需求有差异,行行策略会变动;时时信贷在调整,岁岁文化渐渗透;行行科技在进步,招招创新不放松;只望观念作调整,形而上学丢空中;共同努力勤探索,村镇银行显奇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