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三化挂钩制度实施方案3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21199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边三化挂钩制度实施方案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边三化挂钩制度实施方案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边三化挂钩制度实施方案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边三化挂钩制度实施方案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边三化挂钩制度实施方案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边三化挂钩制度实施方案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边三化挂钩制度实施方案3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边三化挂钩制度实施方案3篇四边三化挂钩制度实施方案第1篇为全面推进我区“四边三化”工作,改善我区环境面貌,根据2014年度“四边三化”工作“双挂钩”制度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通过“四边三化”工作的治理,基本改善我局挂钩区块的脏乱差现状,积极推进洁化、绿化和美化工程,按照“共同目标、合理分工、荣辱与共”原则,尽量做到考核不扣分、少扣分。不断改善和优化我区发展软环境,提升的影响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组织领导建立“四边三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局挂钩区块的“四边三化”工作。三、挂钩任务(一)挂钩区块:(二)挂钩任务:1、绿地建设:.绿化缺

2、损:公园、绿地、绿化隔离带、行道树破坏、缺死株、维养不到位等,围栏、座椅、照明等其他绿化设施损坏;.树穴裸露:行道树穴泥土裸露,未规范覆盖。.绿化带不洁:绿化带内有垃圾、杂物等。2、环境卫生:.垃圾堆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其他废弃物品等集中堆放未清理;.路面污染:路面清扫、清洗不到位,有明显垃圾或污渍。3、违法建筑:沿路视线内各类违法建筑。4、违法广告:.违规广告:楼顶、占绿、占道、高立柱、破损、空置的各类违规广告牌、灯箱、布幅等户外广告设施;.违规标识:不含商业性质的占绿、占道、设置市政设施上、破损等各类违法的标志牌、指示牌、旗杆;.污损店招:不规范设置、破损、不整洁的招牌、铭牌。5、建筑

3、立面:建筑墙面、围墙、围栏上污渍、乱粘贴涂写、乱悬挂等;各类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表面污渍、乱粘贴涂写、乱堆放等。四、时间要求9月1日起,各小组按照先后顺序轮流开展工作,原则上每周星期二到挂钩区块开展“四边三化”工作,每月开展一次集中统一整治活动(具体时间按区有关文件执行)。五、效率评价为使“四边三化”挂钩工作有序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局“四边三化”领导小组将对“四边三化”工作进行督查:一是采取定期汇报制度,听取各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二是对各小组的工作落实情况不定期检查。三是与年度考绩相挂钩,各相关人员完成任务工作的成效与挂钩街道考评结果相挂钩,并做为年度考绩重要依据。四边三化挂钩制度实施方案

4、第2篇2018年以来,湖雾镇按照市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不断纵深推进“四边三化”整治工作。我镇为了进一步巩固“四边三化”问题整治成果,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部门联动,深入推进铁道、国道、高速公路沿线、河边、山边洁化绿化美化工作。一是全面落实路长制巡查机制。为实现全镇铁路、国道、高速公路沿线等3条主要道路“路长制”全覆盖,2018年湖雾镇根据市相关要求,制定出台了湖雾镇全面实行“路长制”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分别建立了镇、村两级“路长制”,切实履行了管、查、保“三位一体”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5、的工作格局。二是全面落实日常管理机制。一方面,借助“三改一拆”防违控违,将“四边三化”中“乱搭乱建”等违法建设依法进行拆除,实现了即时发现即时整治。三是全面落实巡查机制。采取不定时巡查对“四边三化”进行管控。在日常工作推进中,即时编发简报在湖雾公众号进行宣传,指导各村持续推进“四边三化”工作。湖雾镇领导也积极参与,多次带队督查推进。同时,强化工作考核,将“四边三化”工作列入镇对各村年度综合考核,提高考核分值占比,并将考核结果与村主职干部工作实绩直接挂钩。四边三化挂钩制度实施方案第3篇为进一步推进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及河道生态建设,根据浙江省“四边三化”行动方案和浙江省水利发展“十

6、二五”规划,现就河道边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综合治理、长效管理。以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区域河道(含农村河沟池塘,下同)整治为重点,以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河道为目标,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切实改善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等区域城乡河道的环境面貌。二、基本原则(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河道“三化”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

7、适应,与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乡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与流域、区域水利专业规划相衔接,统筹布局,合理安排。综合考虑防洪排涝、灌溉供水、景观生态等方面要求,重点解决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等区域的城乡河道存在的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河道“三化”建设与城乡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城乡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治理同步开展,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三)因地制宜、讲究效益河道“三化”整治工作应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河道治理工作实际出发,并与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特点和河道自然属性等相适应,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河道科学制定方案,使工程发挥最大效益。(四)建管并重、完善机制根据

8、河道“三化”整治的公益性特点,因地制宜地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理经费。同时,积极探索完善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新机制,使“三化”河道长期发挥效益。三、工作目标以实现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为总目标,在相关部门截污纳管工作基础上,结合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及河道生态建设,到2014年9月,全省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等区域城乡河道“河流洁化、河岸绿化、沿线美化”水平明显提升。四、主要任务河道“三化”整治以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等区域城乡河道为重点,综合运用水系沟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河道保洁等治理措施,推广植物措施在河道建

9、设中的应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功能。加快推进杭州市“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建设整治工作。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建立健全河道长效管护机制,加大对非法采砂查处力度,扎实推进河道保洁工作,巩固清水河道建设成果。对河道已经进行初步整治、河道建设管理措施较完善的市、县(市、区),需通过推广河道生态建设和全面加强管理进一步整治提升。对目前河道整治任务较重的市、县(市、区),以水系沟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为主,使河道水利、生态、景观等功能得到基本恢复。到2014年9月底,累计完成河道整治2000公里,完成河道保洁3000公里,主要河道两岸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5%以上,新增河岸绿化1000公里以

10、上。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河道“三化”整治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是生态省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河道“三化”工作负总责,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河道“三化”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工作,建立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将河道“三化”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形成政府组织、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良好工作局面。(二)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河道综合整治示范作用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作用,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河道

11、“三化”工作的舆论氛围,让群众深入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河道“三化”工作,动员全社会共同建设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通过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全面推进河道“三化”工作,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全面加快我省河道“三化”建设步伐。(三)强化督查考核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河道“三化”建设考核机制,定期对“三化”河道进行监督检查,结合不定期巡查进行综合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将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相挂钩,充分调动各地工作积极性。对河道“三化”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鼓励,对行动迟缓或问题严重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河道长效管护是一项基础性、社会性

12、和公益性事业,各地要紧紧抓住水利发展改革的有利时机,建立健全河道“三化”工程管理机构,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理经费,确保工程有人管、责任有人负、经费能落实,使河道“三化”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对实施“三化”的河道,各地应组建一支常年保洁队伍,将责任落实到点、到人,同时,强化监督管理,制订河道长效保洁管理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设立奖惩制度,与保洁人员工资直接挂钩,并设置区块监督员和举报电话。(五)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严格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采石等单位和个人必须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未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河道内从事采砂活动。加强水利部门与相关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坚持依法行政,切实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促进河道采砂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各地要及时总结我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及河道生态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为河道“三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城乡河道“三化”工作的行业指导,加大河道生态建设力度,以及植物措施、生态砼等在河道“三化”工作中的推广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