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制度创新对改革的推动作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207662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制度创新对改革的推动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制度创新对改革的推动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制度创新对改革的推动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制度创新对改革的推动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制度创新对改革的推动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制度创新对改革的推动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制度创新对改革的推动作用引文: 制度是要求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制度的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国情不断的进行制度创新,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 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制度创新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政治上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社会方面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我国的改革的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等的成绩。关键词:制度创新改革正文 :“在人类社会的大棋盘上,每个个体都有其自身的行动规律,和立法者

2、试图施加的规则不是一回事 .如果它们能够相互一致,按同一方向作用,人类社会的博弈就会如行云流水,结局圆满 .但如果两者相互抵牾,那博弈的结果将苦不堪言,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会陷入高度的混乱之中”所以人类需要制度来维持社会,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促进社会发展。制度创新是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关键创新是国家、 民族进步不竭的动力, 而制度创新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正是从制度创新入手,全面创新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发达国家成功施行创新发展战略的实践,都与其相对成熟的现代国家创新体制密切相关。科学理性的精神文化、 发达的技术条件和丰富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对宽松、 民主和稳定的制度环境等

3、, 是创新型国家所共同具备的要素特征。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程度非常高的系统。而制度、体制因素则是这个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一 经济制度改革(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渐产生、形成,并不断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末 ,中国开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渐形成。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为主线,在所有制结构、 企业制度、市场体系、 收入分配、对外经济关系、宏观调控、经济增长和发展等方

4、面有了许多理论发展与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 ,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更是制度创新的伟大胜利。(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通过包产到户的形式进行生产, 按劳分配,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 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 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统分结合, 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 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5、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在经济制度上的伟大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 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小民营企业也是配合大型企业改革和发展、 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 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最为活跃的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二 政治体制改革“我们这个

6、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要以不改变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前提的政治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领导体制,行政机构, 干部人事制度, 行政法规等方面的改革,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目的在于调整部分社会关系,提高政治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促进社会经济、 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开展了政治体制改革, 但政治体制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商品经济的发

7、展和加快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步伐,1987年 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议事议程。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发挥社会主义特点和优势,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三 社会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一言蔽之就是社会中的人都讲社会道德的社会。社会道德是指存在于某个社会的人们,为了 “我们 ”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

8、“我们 ”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然而, 当社会中的人们都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没有社会矛盾的,和谐的社会。 ”我们要以政府制度创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制度创新是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杠杆,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对行政服务制度的完整性、确定性与规范性进行了重新界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法治化、公正性、人性化、现代化与文明化,为实现和谐公共管理,进而实现“和谐社会”做出切实的贡献。政府制度创新是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杠杆,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我国的服

9、务型政府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对行政服务制度的完整性、确定性与规范性进行了重新界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法治化、公正性、人性化、现代化与文明化。 2005 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 “和谐社会 ”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 “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医疗改革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商业健康保险是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商业健康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和正外部性,我们必须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进行制度创新 :商业健康保险必须专业化经营、商业健

10、康保险的经营风险管控难题必须突破、政府必须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扶持制度必须创新。通过这三种类型的制度创新, 商业健康保险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取得其应有的地位,医疗改革才能完成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 , 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 , 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 ,卫生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 , 但是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还面临很多突出问题 : 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 ,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比较薄弱 ;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覆盖面还不够宽 ,保障水平较低 ;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 ,价格虚高 ;医

11、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 , 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弱化; 卫生投入机制不健全 ,多元办医体制尚未形成 ,政府卫生投入不足 ,个人负担较重 ;尚未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有效得到解决。 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 是党中央、 国务院为增强人民群众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的重大

12、决策, 是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作为一场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既要求进行体制创新, 改变不合理的各类结构,又要求进行机制创新,促进各类结构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一些局部的问题和错误是难免的,各类结构的合理化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 住房等方面改革的期望也需要认真研究,并逐步地适度予以满足。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出更大的贡献。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注释:参考文献:亚当 斯密 国富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中国幸福学研究陈梦云,中国幸福学研究网站胡锦涛中共十七大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