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方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20387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方法: 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三进”(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多样化。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正在兴起,我们需要用新思维思考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一、教师要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如何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因为它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学法的问题;它既是教师的问题,也是学生的问题,更是课程与教学本身的问题。如:有位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电脑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小段中国传统喜庆场面,其背景用

2、一个巨大的红双喜衬托。教师让学生回忆手工课上剪“红双喜”的方法过程,揭示“轴对称图形”;然后请学生进入电脑资源库,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作用;即时训练时,教师请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轴对称性,完成电脑中没有画完的画;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运用手工剪纸、或展示自己的绘画特长、或选用电脑绘画技术等,利用轴对称图形绘一幅你自己认为最美的画;最后课堂总结时,由师生共同进入“聊天室”“聊一聊、议一议”,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所感。这位教师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找图形”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

3、自己的主见。看了上面的例子,所谓创新,就是强调技术、教学法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且灵活运用于教学之中,而不是简单叠加、机械应用、表层应用。它所追求的东西就是有机整合,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深度融合。二、教师要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掌握最新教学理念。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堂是否有广泛的参与度:包括

4、参与学生的人数和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在这个层面上,需要关注大多数学生有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相互协作,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有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有没有积极主动的探究。、学生有无积极的情感投入:在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中,学生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被动的接受教师的传授,被动的观看同伴的学习,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原意参与学习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获得进步。、学生有无成就感的获得:只有及时获得成就感,才能使之转化为成就动机,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一个没有尝过成功滋味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容易放弃努力从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

5、认识图形(一)”:教师抓住一年级的孩子爱玩且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及感性认识为主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大胆设计在一整套电脑游戏中。由第一关“比一比”“比比积木大小和面的多少”进入学习要点,初步形成对体积面积的感性认识;随后进入“找一找”,让孩子在配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中进行复习巩固;最后又设计“闯关”游戏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等。整堂课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有这样一个案例,在进行“毫米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将儿童熟知的“龟兔赛跑”动画片稍作修改后作为导入,让孩子们想一想“小蜗牛、小

6、乌龟和小白兔都跑了500(注:分别为500毫米、500厘米、500米),为什么大家都说小白兔跑的最多,而小蜗牛跑的最少?”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粗心的猪八戒”。通过师生互动,帮“猪八戒”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概念“活”起来。3.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

7、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申办奥运现场直播的收视率通过覆盖面广泛、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三、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产生的效果。1、学生具有广泛的认知范围 在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下,教材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和教学内容。网络环境更是带来了全球资源的共享,带来了古今中外人类智慧、知识的联网,因此丰富的网上资源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源泉。在这个新事物层出不穷的信息时代,要求人们视野开

8、阔、思维活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整合课堂如果仍然只能让学生学到教材上的知识,既不符合时代潮流,也没有体现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联网上各种优秀的科普网站、专题网站甚至各类新闻,都为学生提供了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多媒体的介入可以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获得图文音并茂的文献资料。在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如何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做到这一点,可以有两个途径:一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与本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拓展资源,可以是图文并茂的文献资料,也可以是辅助理解重难点的

9、解说说明,还可以是帮助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启发性事例、文字、图片等等;二是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能网上搜索,这种方式下首先需要学生具有较为熟练的信息技术技能并且较为熟悉网络环境,同时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和点拨,而不是放羊式的让学生在各个搜索引擎上盲目搜索,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网站,或者搜索引擎的关键字,同时也需要教师对学生搜索的内容以及搜索过程进行监控和及时点评,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学生的网络迷航,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对自己从网上获得的东西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批判的吸收。2、学生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要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认知范围比较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因为多媒体技术

10、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大信息量。但是在这种思想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便是课堂无边无际的扩展,整个课堂的组织大而散,学生局限于一些材料的堆砌而无深层次的认知思考。因此,认知网络和联接的重要性在于内化,而不是孤立的数据或信息的简单排列,更不是因过于广泛而无法整理或归类的一大堆内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意义建构的一个过程,学习需要依靠学生个人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才能将它转化为自己有用的知识,需要学生的自我感悟,自我认知体验,否则这些大量的信息非但无用,还会使学生淹没于浩瀚的信息海洋,同时还会影响正常的学科教学。所以,有效的信息化课堂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

11、深层次的认知体验。怎样才算课堂中学生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质疑,不是无端的猜疑、简单的否定,也不是脱离了课本内容时代背景天马行空的猜想,质疑是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有根据的怀疑,是学生思考的最终成果。质疑能力包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和有根据解决别人质疑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关键,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的质疑和探讨是对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的,既要鼓励学生提出相互矛盾或两难判断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启发,以达到异中求同,解决问题的效果。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看学生自主组织的信息的能力,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外在信息,能否

12、形成自己的观点与话语体系;看学生的行动、作品、思维方式是否受到外在信息的影响,能否运用信息解决学习问题。3、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过程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应具有递进的层次性,应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向“知识与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整合”、再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整合转变。在整合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高效地解决学科课程中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其中认知目标涉及学科知识与能力,即阅读、计算、写作等。在知识与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整合中,以问题驱动为主,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信息技术技能、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也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在做中学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埃瑟戴森(Esther Dyson)在数字时代的生活设计里说过,“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只对那些有学习动力、知道运用它的人有用”。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学会把技术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乃至未来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