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一)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20242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一)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新的课程理念正在成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我有幸参加这次教改大潮,经历了一次教育观念上的大转变。一、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无疑是教学改革的先导,要按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1、转变教师角色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新第1页共5页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

2、,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由原来的 “教书匠” 转变为 “教育家”。2、转变教学行为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会使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要尊重有智障的学生, 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有过错的学生、有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因某些原因被孤立的学生。同时也不体罚、不辱骂、不大声训斥、不冷落、不羞辱、不嘲笑、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在尊重的同时,我们也要学

3、会赞赏。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愿望,特别是在老师面前,希望得到更多的称赞和夸奖。老师的赏识,在学生看来代表着成功。这种成功的火焰,在学生心中开始可能只是星星之火,但却可以燎原,可以成为推动个体努力的第2页共5页动力之源。一句赞美的话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一片温情,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并充满情趣。(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4、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发展方向。(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实践;教学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我的成长袋里就收有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札记、教学设想、教学设计、阶段小结等。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坚持时时反思,第3页共5页事事反思。如:我在教整理房间时,学生说出了一些令我意想不到的而又合理的分类标准,于是我写下课后札

5、记智慧的火花 ,看到班级的学生口算能力有所提高,我又写下随笔小小口算也关键 。就这样,我在学习中实践,在反思中不断成长。(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3、转变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 9 年或 12 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那么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第4页共5页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空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写的,教师不写;学生能演的,教师不演。教师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如教他们学习的方法,不如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正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通过这种途径学到的知识将终身难忘。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