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科处级领导“改非”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提议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201607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市)科处级领导“改非”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提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县(市)科处级领导“改非”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提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县(市)科处级领导“改非”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提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县(市)科处级领导“改非”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提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县(市)科处级领导“改非”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提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市)科处级领导“改非”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提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市)科处级领导“改非”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提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市)科处级领导“改非”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提议 摘要非领导职务干部是干部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县(市)极其主要的人力,应充足发挥她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动作用。针对现在重庆市县(区)科处级“改非”干部队伍存在的关键问题和产生的负面效应,党委政府、组织部门及相关单位只有更新思维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教育管理,创新工作方法,才能使“改非”干部管理和使用走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关键词干部管理使用职务改非负面影响对策提议领导干部因年纪、职数、换届等方面的原因由领导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简称“改非”。实施领导干部“改非”制度,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对于改进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推进干部队伍年

2、轻化、增强干部队伍活力起着主要作用。从重庆市区县科处两级“改非”干部队伍的现实状况来看,有的尚能坚守工作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继续“发光发烧”;有的则常常甚至长久不在岗、不上班,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怎样加强对“改非”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继续发挥她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是目前干部管理工作亟待研究和处理的一个主要课题。一、科处级“改非”干部队伍存在的关键问题及负面影响多年来,因多种原因造成“改非”干部群体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在干部队伍中的百分比也越来越大。因为组织部门和相关单位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不规范,缺乏应有的制度约束机

3、制,使“改非”干部管理和使用出现了“盲区”,产生了部分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详细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问题一:工作消极,纪律松懈;负面效应:形成不良导向工作态度消极,组织纪律松懈,这是现在科处级“改非”干部出现的关键问题。一是“改非”干部脱岗现象较为普遍。领导干部“改非”后,因为得到特殊照料,大家全部是天天到单位报个到就离开,干什么事也无人知晓。有的即使上班,但基础上什么事全部不干,她们的关键工作就是看看报、上上。有的甚至连单位也不到,退位跟退休没啥区分。在笔者所在县的“改非”族中,能够坚持正常上班的约占20,“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型的约占30,“三天打鱼两天晒”型的约占35,“金盆洗手”型的约占

4、15。有一部分人竟堂而皇之地搞起了第二职业,有开餐馆的,有开茶楼的,有搞房地产的,有的甚至跑起了销售。我的一位好友“改非”后办起了一个石料加工厂,80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的企业上,年收入近50万元。她颇有几分得意地对我说:“政治上受损失,经济上找赔偿,嘿,还不错。”更有甚者,我有一位曾经在政法部门担任过副职的同乡,“改非”后竟然开起了一间主营色情服务的发廊。真是天地之大,无奇不有“改非”干部在编不在岗,在位不干事,拿着国家的钱干着自己的事,这不但严重挫伤了其它在职干部的工作主动性,而且在干部职员中形成不良导向,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给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部分人为障碍。二是“改非”干部不适应新的

5、工作岗位。有的领导干部“改非”后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转换角色不立即,心理调适不到位,造成工作态度消极,工作热情锐减,不愿从事非领导岗位的详细工作。有的“改非”者能力上不适应,担任领导时还马马虎虎,因为领导是靠“说”;当科员办事员就不一样了,要靠“做”,没有实际工作能力就不行。有的“改非”后认为“无官一身轻”,停滞不前,放松了学习和改造,忽略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把自己局限于现有水平,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挑不起重担,干不起重活,轻活又不愿干,就象毛泽东同志曾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说过的“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甚至“只做和尚不撞”,在干部职

6、员中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不良导向。问题二:制度缺失,管理滞后;负面效应:产生社会不公一是缺乏规范有效的制度约束机制。伴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停深入,干部管理制度日趋健全和完善,不过专门针对县处级以下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制度几乎没有。即使各级组织制订有部分探索性的地方性管理方法,但通常不尽合理和科学,操作性不强,极难从根本上规范管理。同时,相关要求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没有明确要求和详细要求。因为制度缺失、监督缺失,造成“改非”干部既没有岗位职责,也没有工作任务和奖惩方法,因此在工作中也就没有压力和动力,也就形成了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非正常局面。这显著有悖于社会

7、主义按劳分配标准,无疑会产生新的社会不公。二是“改非”干部管理教育严重滞后。因为组织部门没有专门的“改非”干部管理意见和措施,因此对“改非”干部的管理就落在了相关单位和部门。多数单位领导在对“改非”干部的管理教育上没有其它在职职员那么严格,甚至出现了极大反差。比如,我妻子单位共有四名主任科员,有两名是“改非”的,有两名是由中层干部晋升的,尽管等级一样,但她们的区分却是天壤之别:“改非”者能够班不坐、到不签、会不开、乡不下,而“晋升”者和其它职员一样,天天签到签退四次,缺签一次扣五元,缺一次会议扣二十元,上班上打游戏、炒股、看电影等扣100元。我内弟在单位是“一把手”,她在职员会上公开讲:“改非

8、”干部是老同志、老领导,上班愿来就来,工作愿干就干,但要注意一点,上班上斗地主、下象棋、偷菜,注意把门关好,以免被督查组和电视台记者抓住了。领导们对“改非”干部这种此宽彼严的管理方法,显著的不公平不公正,显失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三:观念陈旧,思维错误;负面效应:形成认识误区自邓小平同志提倡并实施“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生制”以后,各级组织和部门全部相继实施了这一制度,科处级干部通常在56岁以后就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保留职级,享受待遇,名曰“退居二线”,统称为“调研员”。因为她们退居二线后大全部年纪偏大,身体欠佳,且临近退休,因此在工作上有所松劲、纪律上有所松驰,大家全部能了解,也能够接收。然而,自实

9、施公务员制、尤其是近几年实施领导干部职务“改非”制度以后,因为大家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和意识中,陈旧、传统的观念使大家对“改非”干部产生了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从而形成了部分认识上的误区。第一,认为“改非”是一个组织照料。领导干部职务“改非”,大家全部认为是一个政策性照料。有的单位领导者认为,“改非”干部是组织安排退居二线的,应该照料、让她们好好休息,不给她们安排详细工作,不落实详细任务,即使有点任务也不和其它职员同考评、同奖惩,工资照拿、津贴照发、福利照得,实足的“甩手掌柜”。多数“改非”者以为,既然是组织照料,凭啥不享受这种待遇,恭敬不如从命。然而,从重庆市县(区)科处级领导“改非”的年纪来

10、看,有的不到50岁就“改非”了,这支队伍大全部身康体健、年富力强,没有任何理由也根本不需要照料。如笔者所在单位,共有两名“改非”干部,去年几乎同时离任,不仅身体很好,而且精力充沛,现在她们是“一不签到二不签退、三不下乡四不开会”,正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自由职员的待遇。由此可见,为“改非”干部提供的这种特殊照料,给单位带来的只能是不公平、不公正、不友好、不安定,使大家对她们不得不产生“羡慕嫉妒恨”的心理。第二,认为“改非”就是“退居二线”。根据中国公务员法律制度相关要求,非领导职务是实职,不是虚职,是在职,不是闲职。所以,不能再按过去那种安排退二线干部的思维方法安排“改非”族享受待遇,而是要让她们回

11、归原来面目,即离职不离岗,退位不退休,干事而不是赋闲。以前的退二线干部享受相关待遇,因为她们确实是年老体弱,临近退休,长久从事领导工作,享受待遇也在情理之中。而现在的“改非”族,大全部年纪不大,身体健康,任职时间也不是很长(多数是单位副职),有的只有短短一届,完全不应该享受“二线”待遇。因此,“改非”并不等于“退二线”。第三,认为“改非”是政治生涯的终点站。很多“改非”者认为,“改非”了,就是政治生涯到头了,普遍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从而失去了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对本身的要求也逐步降低,纪律松驰,作风疲沓,不思进取,对单位的工作不闻不问,就象毛泽东同志曾说过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

12、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有的职员认为,“改非”干部到点儿了,现在无职无权,今非昔比,把她们的提议说成是闲操心,这也造成了部分“改非”干部即使主观上想干事、但又怕被误认为出风头而不敢放手工。二、改变科处级“改非”干部队伍现实状况的对策方法现在,县(市)科处级“改非”干部队伍问题积重难返,令人堪忧。究其原因,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其影响是负面的,后果是严重的。所以,必需更新思维方法,提升思想认识,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教育管理,使“改非”干部管理和使用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1、端正思想,澄清认识,创新思维观念一是要更新思维,统一认识,消除“改非”干部的思想障碍。

13、组织部门及相关单位要对“改非”干部进行深入细致的谈心谈话活动,了解她们的内心需求和思想动向,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纠正她们的错误想法,使她们放下思想包袱,调整好心态,摆恰好位置,正确对待职务的升降去留,根本摒弃“官本位”意识。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全部不能按传统的、陈旧的思维认为“改非”干部是“二线人员”、“调研员”,应该休息、应该享受,而是要树立非领导职务干部是实职、有岗位、有职责,应主动工作并有所作为的正确观念。鉴于“改非”干部基础上全部是共产党员,应该教育她们要以一个党员的党性和标准要求自己,因为党员只能讲奉献不能讲索取,更没有“照料”、“享受”之说。二是“改非”干部本身要端正思想,提升认识

14、。要明确,“改非”制度不是针对个人,而是面向全社会,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同时,有的“改非”干部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索:自己担任了这么些年领导干部,即使没什么政绩,但该享受不该享受的全部享受了,该得到不该得到也得到了,应该想得通了。再者,少数“改非”者还应该好好地想一想,自己的仕途经历并不是那么光明磊落的,比如,有的是能力不强但运气很好而提拔的,有的是靠阿谀奉承、趋炎附势而提拔的,有的是靠身居要职的官员的特殊关系而提拔的,有的是“带病”提拔的,有的则是在任职期间因经济、生活作风等问题差点下台而又以化险为夷的因此说,这些人还有什么想不通呢?尤其是有的“问题领导”,能够“安全着陆”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15、,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2、建章立制,规范管现,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创新“改非”干部管理机制。要依据分类管理标准,健全“改非”干部管理机制,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改非”干部,经过完善配套方法,纳入正常干部管理体糸。组织部门要建立专门的“改非”干部信息资料库和人才库,对她们的工作表现、能力水平、专业专长、廉政勤政、考评奖惩和身体情况等方面进行具体登记,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每个干部的特点,实施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组织部门每十二个月要举行一至二次“改非”干部座谈会、汇报会或学习会,通报相关情况,听取意见和提议。每十二个月要对她们进行定时考察考评,并立即掌握和更新她们的基础情况,以此作为对她们进行奖惩和晋级的

16、主要依据。二是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组织部门要对“改非”干部的岗位职责推行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组织纪律遵守情况实施有效监督。对长久无故不上班、不和组织联络的,要视同其它职员一样按要求严厉处理;对工作表现较差、责任心不强、组织纪律散漫、不接爱工作安排的,要降低其政治或经济待遇,以增强她们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对少数年纪偏大、身体欠佳、无法正常履职的“改非”干部,在自愿的前提下,组织人事部门能够继续实施机构改革中的“离岗退养”制度,提前离岗休息。三是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组织部门和相关单位要为“改非”干部提供工作岗位、安排工作任务,并依据不一样岗位特点科学设置目标考评内容,定时对她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要深入完善考评评价机制,坚持平时考评和年度考评相结合,按岗考评,论绩评价,奖优罚劣。对作用发挥好、工作成绩突出的“改非”干部,要给表彰和奖励;对于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