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19911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黔西南州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生注意:1一律用黑色笔或2B铅笔将答案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内。2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应和(h)菜畦(q)人声鼎沸(dng)B酝酿(ning) 凛冽(ln)怏怏不乐(yng)C诓骗(kung)怄气(u) 锲而不舍(qi)D羸弱(yng) 瞰望(kn)日薄西山(b)【答案】A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分歧拆散小心翼翼 花团锦簇 B哂笑狂澜 荒草萋萋 锋芒毕露C炽痛仄歪

2、 妇儒皆知 荡然无存D疟子诘问 大庭广众 长途跋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C“儒”为“孺”,“孺”是“子”字旁,“孩子”的意思。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下列故乡选段,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 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 , 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 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 起来了。A阴暗看昏黄 萧条 悲凉 B阴沉望苍黄 萧索 伤心 C阴晦瞟暗淡 萧条 伤心 D阴晦 望 苍黄 萧

3、索 悲凉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本题可先判断最后一空,“伤心”比“悲凉”意义浅,所以根据句意排除CD两项。再判断第二空,作者是目光所及是船窗外的远方,面积广大,所以用“望”,答案为D。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B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

4、袖手旁观着。C教育部门多次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防止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D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答案】D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B大伙儿唱得很热闹的叫“金满斗会”。C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D它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A句

5、中“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三个分句意义上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所以不能用分号,要用逗号。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下列表述的相关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唐代王安石。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C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几篇文章的作者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D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答案】A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7名著导读(2分)不来夫斯古帝国是位于利立浦特东北方的一个岛屿。在这

6、里主人公帮助利立浦特人打败了邻国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又机智地扑灭了利立浦特王宫大火。这部作品讲述的是英国船医 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这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的作品。【答案】格列佛 乔纳森斯威夫特(或斯威夫特)【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英国船医”“小人国”“大人国”根据阅读积累判断解答即可。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8默写(要求:字迹工整,错、漏、添字不得分)(共10分)(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几处早

7、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4)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5)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李白行路难 其一中运用典故,写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 ,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答案】(1)山岛竦峙;(2)谁家新燕啄春泥; (3)造化钟神秀;(4)浊酒一杯家万里;(5)满眼风光北固楼;(6)城阙辅三秦;(7)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解析】

8、试题分析: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注意以下易错字的写法:竦、峙、啄、浊、阙、垂、钓,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共6分)社 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注】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子。9“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称为 。(1分)10诗中哪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丰收、富庶的景象,并反映了农家安宁平和的生活情景?(2分)1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9、“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场景。(3分)【答案】9社戏(1分) 10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2分)11只要能生动表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和社日热闹欢乐的场面即可。(或者是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刻画也可以。)(3分)【解析】9试题分析:根据本题中对“社”的解释,或联系鲁迅的作品社戏即可解答。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提示的答点“村外村内丰收、富庶的景象”即可找到诗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试题分析:根据诗歌的意境,分析“家家扶得醉人归”所写的场景。可以思考,为什么“家家”人都醉,根

10、据诗中所写场景即可了解是因为生活富足。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阅读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后面题目。(共15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

11、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管夷吾举于士( ) (2)行拂乱其所为( )(3)及其稍长( ) (4)或因而抄录(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14下列选项中与“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中的“作”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化作春泥更护花C零落成泥碾作尘D马作的卢飞快15历经磨难,让你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即使是用残损的手掌也能抚平生活的创痕。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甲乙两文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12、4分)【答案】12(1)狱官 (2)违背 (3)等到 (4)有时(每一个小题1分,共4分)13(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2分)(2)太夫人用荻在地上划,用(这样的方式)教(欧阳修)写字。(2分)14A(3分)15客观因素是:艰苦的生活环境(2分);启示:成才、成功都必须经历一番艰难困苦,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2分)【解析】12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或”与今义不同,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

13、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先要根据本文内容了解例句中“作”的含义,再根据所学所记明确选项各句的出处,读懂句子内容,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句中“作”的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句与例句中的“作”皆为“书写”。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目。(共12分)古人服装中的口袋朱筱新 古人的服装与今人的服装差异很大。其中,在古人服装外面,是见不到口袋的,这与古人的物质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古代的许多生活用品、用具都比较大,无法装在身上。如作为古代书写工具和材料的“文

14、房四宝”,就不能装在衣服内的口袋里。古人外出远行时,行李及“文房四宝”等一些体积、重量较大的物品,多放在随身携带的行囊中。行囊是一个缝制的长形口袋,可以斜跨在肩上。此外,个人也可将这些物品装入包袱,捆扎后背在肩上。除背负行囊、包袱外,在古人服装中,也有口袋。古人穿的服装,有一种交领服,如:交领衫、交领袍等。穿着时,交领服的两襟于胸前相交后,需在腰间系带。于是在胸前相交的两个衣襟与束带处的怀中位置,就形成了一个口袋。这个口袋可以盛放一些稍大的物品。如果还有随身携带的一些首饰等细小轻巧的贵重物品,即“细软”,则可以放在袖子内的口袋中。古人服装的袖子比较长,一般以垂臂时手不外露为宜,故常称为“长袖”“修袖”等。而且袖子还很宽大,故又称“大袖”“广袖”等。“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后汉书马廖传)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见袖子的宽大。正是因为古人的袖子比较宽大,所以在人们的日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