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12半截蜡烛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195917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12半截蜡烛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12半截蜡烛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12半截蜡烛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12半截蜡烛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12半截蜡烛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12半截蜡烛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12半截蜡烛教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12半截蜡烛教案新人教版编写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重点、难点:1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2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教学准备:道具一、预习探究1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

2、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2读课题,题目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 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二、合作交流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2.指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三、品读体验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

3、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3.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4.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夫人贡献最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会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

4、备指名演。)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

5、。(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小结: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

6、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课件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5.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四、巩固延伸(一)总结写作特点1.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同学交流着法。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4.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推荐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二)续编故事 1正当她踏上最后

7、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出现两一种情况,被中尉发现;没有。辩论。 3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三)作业1.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五、板书设计12*半截蜡烛 点燃蜡烛重新点燃夺回蜡烛挺身而出千钧一发端起烛台 端起上楼轻轻吹熄(机智、镇定、勇敢) 教学反思:附送: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13打电话教案新人教版编写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

8、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重点、难点:1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2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教学准备:1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2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一、预习探究1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题:打电话。 3谈打电话。 (1)导语: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2

9、)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3)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板书特写:_ 分钟(4)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二、合作交流。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1)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2)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3)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1)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2)擂台赛:各小组推荐两人,竞赛读。(教师、他生当评委)三、品读体验。1讨论:

10、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2)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2归纳: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

11、小组练习: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4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板书特写:_ 小时小结板书:啰嗦、耗时、误事。 5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6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四、巩固延伸(一)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

12、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二)联系实际,创新表演1看屏幕。遇到这些事情该怎样打电话?(电话是找爸爸、妈妈的,可是他们都不在;邻居家门被撬了;妈妈生病了;邻居家着火了;有问题请教老师等场面。) 2组对练习。任选一种场面,练习表演。 3汇报表演,师生共同评议。(三)自选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创设情境,尝试创作 (1)语言情境一: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2)语言情境二: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 (3)语言情境三: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4)语言情境四: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2熟读打电话,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对此种现象的看法。五、板书设计: 13* 打电话 啰嗦 耗时 误事 简练 得体 明白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